何毓琦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毓琦 哈佛(1961-2001) 清华(2001-date)

博文

怎样才能到国外做博士后 - translation of my postdoc article

已有 29804 次阅读 2007-11-22 11:0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For new reader and those who request 好友请求, please read my 公告栏 first)

Note added 7/25/2010 For visiting scholars, you should also read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563 after you finished read this article.

何毓琦:怎样才能到国外做博士后

【编者按】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何毓琦博士长期从事系统控制科学及工程应用研究,在最优控制、微分对策、团队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和智能系统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导者之一。何毓琦博士长期致力于祖国大陆的科研发展,不但培养了多名中国学生,更在2001年受聘清华讲座教授。何毓琦博士以敢于针砭时弊闻名科学界,2007年4月25日入驻科学网博客以来,受到网民的热烈欢迎。现根据部分网民的要求,全文翻译怎样才能到国外做博士后(How to get a postdoc position abroad)一文,希望对中国读者有所帮助。

一些人看了我上一篇关于中国与美国博士学位对比的文章后,询问到国外做博士后的问题。我现在把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写在这里。

对于中国博士生来说,获得到国外做博士后的机会只是在学术阶梯上更上一层楼而已。这和申请到美国读博士非常相似,只不过赌注更大。以下是国外教授在收到申请的时候主要会考虑的一些问题:

1. 如果录取的是博士生,那么该教授有四到五年的时间可以获得投资回报。而且判断申请人的水平相对比较容易,比方说毕业学校的声誉、碰巧认识的推荐人、还有一大堆标准参数可以参考,比如在班级上的排名、托福成绩、GRE成绩等。

2. 然而如果录取的是博士后,那么该教授能够获得回报的时间只有一到两年。因此申请做博士后的人必须能够证明,他们已经有能力在该教授感兴趣的题目和研究课题中做出贡献。也就是说,博士后必须上手很快。(原文是一边登陆海滩一边冲锋,这是二战中的一个军事用语。——译者注。)
由此可见,你必须在博士论文完成之前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动手申请博士后。你必须说服你潜在的雇主你真的会很快上手。因为不幸的是,国外大学已经逐渐意识到中国学术界存在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所以,我建议早早开始与你感兴趣的教授建立联系,向他们证明你的能力和资历。我以前介绍的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的一些规则和经验也适用于申请博士后。博文请见(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9164)

3. 参加那些你有意申请的教授会出席的会议。有经验的科学家通过直接交谈,可以很轻易地判断你的水平高低、基础扎实不扎实、你对他或者她是否有用等等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在这些会议上演讲或者展示你的论文结果,千万千万要精心准备。大家可以参考我写的一本小册子《科坛新学者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定价9.00元)。

4. 学术界非常看重同行评议和和同行的意见。每位教授身边都会有自己特别相信和看重的一小群同行,这些人给你写的推荐信比金子还宝贵。如果你的博士生导师恰好是这一群人中的一员,那恭喜你,你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否则的话,你可以努力争取其他这个圈子里的人的赞许,让他们给你写推荐信。要记住,学术界的唯一硬通货是声誉,如果你渴望成功,请你一定要学会在学术生涯的各个阶段建立你的声誉,并且奋力维护你的声誉。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国,“名”和“利”结合得太紧密了。这已经导致了一系列名利交易的丑闻。希望这个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中国与世界全面接轨,会逐渐消失。

5.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拿的是中国的博士学位而希望去国外做博士后,那么一定要很早开始动手准备,就按照我上面建议的去做。毕竟,不管你能否成功地获得做博士后的机会,你只要想在学术生涯上取得成功,总是要做这些事情的。祝你好运!(科学网 何姣/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65-11434.html

上一篇:For all young woman in China
下一篇:On Research #10 - some specific advice to Ph.D students
收藏 IP: 108.49.139.*| 热度|

4 黄艳 李天成 化柏林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