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韦瑟尔去世,我关注过他的著作

已有 3722 次阅读 2016-7-7 16:31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韦瑟尔去世,我关注过他的著作

武夷山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韦瑟尔上周六去世。现将我过去翻译过的他的一些文字重贴在下面,以志纪念。再后面是关于他去世的消息报道。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韦瑟尔的名言(2007年10月7日在科学网首次贴出)


出生于罗马尼亚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犹太血统的埃利. 韦瑟尔(Elie Wiesel)是侥幸从纳粹集中营中走出来的幸存者之一,他在其1995年发表的《千条江河归大海:回忆录》(All Rivers Run to the Sea: Memoirs Alfred A. Knopf, Inc.出版社出版)一书的第17页有如下充满哲理的话(本人试译):

正因为死亡在尽头将我们等待,

我们才必须活得充实精彩。

正因为一桩事件似乎缺乏意义,

我们才必须赋予其意义。

正因为未来躲闪不定,

我们才必须将未来创造成形。

布拉格的马哈拉尔1说,哭是播种,笑是收获。

那么,写作是同时在播种与收获。

博主:朋友们,写作吧。

1 布拉格的马哈拉尔是世界著名的犹太经典《塔木德》研究专家,犹太教哲学家。

(以下文字是2012618日贴出的)

他在该书中还说了以下的话:

一个处于某种位置的人不仅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还要为自己的话被如何阐释负责。(原书272页)

博主:在我国过去的某一时期,当局要求作家(以及所有知识分子)注意其言论的“社会效果”。这其实是控制言论的一种口实。

Elie Wiesel的这句话,其实就是要考虑言论的社会效果的意思,因为一种言论被阐释成某种意义,才会造成特定的社会效果。当然,作家自觉自愿要做到的,与政府强行要求的,不是一回事。

小提琴若要歌唱,它的弦就必须绷得紧紧的,从而有绷断的危险;若是松松垮垮的,琴弦就不再是琴弦,只是几根绳儿。(原书320页)

博主:我想,这与铁人王进喜的名言“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是一个意思。

Elie Wiesel的精神导师Lieberman曾这样介绍Gershom Scholem:

他拥有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神秘主义讲席教授职位。神秘主义是……无稽之谈。……无稽之谈就是无稽之谈,但是,弄清楚无稽之谈的历史便是学术。(原书398页)

博主:我二十年前就思考什么是“学术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1993年,在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交叉科学分会场的讨论中,我提出了“什么是学术性”这个问题,在场的几位青年学术才俊都答不上来。我自己一直觉得,所谓学术研究,至少(必要条件)一定要把研究对象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来龙去脉”便是历史。因此,我对“学术性”的这一看法与Gershom Scholem1897-1982,出生于德国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和犹太哲学家)是一致的。


下面是界面网对这位伟人去世的报道(http://www.jiemian.com/article/727539.html):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去世 “遗忘死者无异于再次杀害他们”

   他的父母均死于集中营,幸存后的他终其一生都在为那些受害者发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剥夺了我生存欲望的沉寂黑夜”。威塞尔上周六去世,享年87岁。

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1928-2016)。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生都在为纳粹大屠杀受害者发声的埃利·威塞尔于上周六去世,享年87岁。当天纽约世贸中心大楼亮起象征以色列国旗的蓝白二色,以纪念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威塞尔出生于罗马尼亚,1945年从集中营获救时,他才16岁。他的集中营回忆录《夜》是最广人知的大屠杀著作之一,而威塞尔也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在这本书里写下的信条:“遗忘死者无异于再次杀害他们。”他身兼作家、活跃人士、哲学家、教授、剧作家等多种身份,198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当年的和平奖颁奖词里,威赛尔被称为“人类的信使”,是这个“仍然充斥着暴力、压迫和种族主义的世界里最重要的精神领袖和向导之一”。

   威塞尔去世后,美国总统奥巴马撰写了纪念长文,称赞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道德声音之一,在很多方面堪称世界的良心。”奥巴马和威塞尔的友谊始于2009年,当时他陪同奥巴马和默克尔参观了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那儿正是威塞尔当年被关押的地方。奥巴马在悼文中写道:“他不仅发声反对反犹主义,也反对一切形式的仇恨、偏执和不宽容。他请求我们,无论是作为国家还是人类,将彼此视为同胞,让‘绝不再发生’的承诺成为现实。”

   威塞尔曾在1993年敦促时任总统克林顿对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暴力行为采取措施。克林顿和眼下正在参选总统的希拉里也向威赛尔表达了敬意:“埃利肩负了幸存下来的福分和责任……他用自己的言行见证并修筑了记忆的纪念碑,教育当下和未来的世代要认识到冷漠的危险。正如他时常所言,一个正直的人就能产生改变。”

中间床板从左往右数第七个人就是埃利·威赛尔,摄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解放数天之后。 图片来源:U.S. ARMY/ASSOCIATED PRESS

   威塞尔的家乡位于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纳粹将他和他的家人掳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母亲和一个姐妹死在了那里。威塞尔和父亲后来被送到布痕瓦尔德,接着父亲也死去了。威塞尔在《夜》里写道,父亲在集中营被打时他就躲在床底下默不作声,这让他感到羞愧。1945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解放,瘦骨嶙峋的威塞尔年仅16岁。

   战后威塞尔去了法国,在索邦大学学习,19岁时成为一名记者。他曾经考虑过自杀,获释后的10年里他从未写过或谈论过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1955年,27岁的威塞尔发表了意第绪语版的《夜》,后来他为全球的读者重新写作了该书。

   他写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夜,那集中营的第一夜把我的人生变成了漫漫长夜,七次受诅咒,七次被封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吞没了我的信仰的火焰。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永久剥夺了我生存欲望的沉寂黑夜。”

威塞尔与曼德拉

   2008年《纽约时报》称《夜》大约卖出了1000万本,这其中包括2006年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将这本书列为她的读书俱乐部读物后激发的300万本销量。

   威塞尔1963年成为了美国公民。他的身形瘦弱,但是演讲起来却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侧脸如雕刻般硬朗,双目如炬,加上一头银色的头发,让他仅仅是站起来也足以让听众安静下来。

   他一生出版了50多本书,包括小说、非虚构写作和回忆录等,其中很多都以大屠杀为主题。他还在波士顿大学长年担任教授职务。威塞尔一生也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除了诺贝尔和平奖以外,他还受封英国荣誉骑士,奥巴马在2009年为他颁发国家人文奖章。

2009年6月5日,默克尔、奥巴马和威塞尔共同访问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营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89235.html

上一篇:联合国文件中的毛主席语录
下一篇:在工作中寻求意义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7 曾建 钟炳 郑小康 史晓雷 郑永军 张子柯 xliangg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