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争取尽早实现卡林伽奖的突破 精选

已有 4737 次阅读 2007-9-2 08:09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争取尽早实现卡林伽奖的突破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4年11月12日)
基于印度卡林伽基金托管会的一笔捐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52年起设立卡林伽科普奖,至2003年止,已经颁布了52届卡林伽奖(只有1973和1975两年没有颁奖),共有21个国家的59人获奖(有的年份有两人获奖),其国别分布如下:英国,10人;美国,7人;法国,前苏联或俄罗斯,各5人;印度,委内瑞拉,各4人;巴西,墨西哥,各3人;前西德,加拿大,意大利,巴基斯坦,各2人;奥地利,芬兰,孟加拉,埃及,罗马尼亚,捷克,菲律宾,加纳,亚美尼亚,各1人。从这个单子可以看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没有偏向发达国家,倒是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倾斜。例如,1995年以来获奖的12人中,11人都来自发展中国家。遗憾的是,迄今我国没有任何人获此殊荣。其实,从建国55年来我国科普工作者的业绩来看,应当能推举出当之无愧的获奖人选。根据规定,中国科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或中国科技新闻学会都有资格进行推荐,推荐结果(每个国家只能推荐1人)必须由中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进行报送。希望有关方面大力协作,认真组织推荐,争取尽早有我国的优秀科普工作者获得该奖,这将是对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巨大激励。
59位获奖者中,有包括德布罗意、罗素和梅达沃在内的6位诺贝尔奖得主。另外可以看出,科普作品的语言(从而传播范围)是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2003年得主佩维兹. 阿米拉利. 胡德霍伊来自巴基斯坦,但是他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都是在美国马省理工学院获得的。他的科普贡献除了为巴基斯坦电视台制作和主持科普电视节目外,还包括发表了几本英文科学著作。但是,关键因素毕竟是候选者对本国以至更大范围的科普事业的贡献。只要在英文或法文的申报资料中充分描述出候选者的科普业绩,没有英文作品仍旧可以当选。

(2007年9月2日补记:

2004年卡林伽奖得主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天体物理学教授M Oderez;

2005年卡林伽奖得主是巴西的Jeter Jorge Bertoletti教授,他所创办和领导的科学博物馆是目前南美最大的科学博物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6766.html

上一篇: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下一篇:科学与语言
收藏 IP: .*| 热度|

2 刘立 王春艳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