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悄悄干”与创新

已有 6821 次阅读 2007-6-10 07:41 |个人分类:鼓与呼

“悄悄干”与创新
武夷山

(发表于《学习时报》2006年2月27日)



在英文中,Bootlegging原指贩卖私酒的活动。1967年,K. Knight在“公司内创新活动的描述性模型”一文中,赋予这个词新的含义,指的是科研人员悄悄进行的研发活动。“悄悄干行为”一般是自下而上的,非计划性的,未经上司许可的,但是其结果对公司或单位是有益的。悄悄干所需要的资源不是正规分配的资源。
出现悄悄干行为的原因是,科研人员缺乏发明创造所需要的自由空间。尤其是,刚性的计划忽视了科研实验活动的特点――实验结果是无法事先估计到的。悄悄干行为,其实在机械的组织世界(其典型特征是层级制、项目建议书和预算管理,领导一般在获得初步结果后才下决心)和混沌的创造创新世界之间搭建了桥梁。用路径依赖理论来解释,悄悄进行的创新活动往往与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因为正是公司的核心能力规定着对未来的搜索路径。悄悄干不仅带来了对公司有利的创新成果,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个公司所需要的学习过程。
因此,一些公司给科研人员一些“干私活”(这里不是贬义)的时间,希冀有朝一日这类活动能给公司带来效益。拥有发明专利极多的美国3M公司允许其科研人员用15%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报事贴”就是这样诞生的。惠普公司也给其科研人员一定的灵活时间。[1]有学者估计,技术型公司中,75%以上的实验室中都发生着悄悄干的科研活动。[2]
日本东芝公司膝上型电脑的问世是悄悄干创新的典型事例。1978年,东芝公司的沟口哲也(Tetsuya Mizoguchi)开发出了日本第一款个人电脑。公司总部由于在主机领域曾严重受挫,就对个人电脑的商业化丝毫不感兴趣,将已造出的7台样机束之高阁。1983年,公司任命古贺正一(Masaichi Koga)为计算机部总经理。他和沟口都坚信,个人电脑应成为本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打算开发真正的便携式膝上型电脑,其重量只有6公斤(在当时这是划时代的)。沟口向总部提交了项目建议书,表示一年半之内就能开发成功。总部以缺乏经费为由,立刻否决了这项建议。古贺再次提交建议书,说如果本部缺乏经费,他愿意用本部门的经费加以支持,而且计算机部上交的利润额不会减少。总部依然加以否决。于是,开发膝上型电脑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古贺从军用计算机项目那边借过来10名工程师,给了一些经费。两年之后,产品原型开发成功。对于悄悄进行的科研活动,这一进度是非常了不起的。1985年4月,向总部展示了原型,但总部只同意在原始设备生产商(OEM)市场试销。在主机市场上,便携式电脑只被看作是赶时髦的产品,结果销量不佳,于是公司第三次否定这个项目。直到东芝欧洲部副总裁西田厚聰(Atsutoshi Nishida,他2005年起担任东芝公司董事长兼社长)偶然发现这个样机后,就对计算机部说,“你们给我7台样机在欧洲巡回展示,我承诺头一年就卖掉1万台”。计算机部几天之内就造出7台样机。西田开始了他的风险与希望之旅。由于东芝在个人电脑市场上属无名之辈,又缺乏应用软件、顾客基础和分销渠道(原先,西田在欧洲只卖外围设备和打印机),西田承受着极大的风险。它成功地劝说莲花公司等将其软件从当时标准的5英寸软盘转移到膝上电脑所要求的3. 5英寸软盘上,又利用IBM的分销渠道来代销东芝膝上型电脑,他对IBM经销商说:“台式电脑用IBM, 膝上电脑用东芝。你们可以向同一客户同时卖两款电脑”。他的策略大获成功,14个月卖掉了1万台。这款电脑在欧美的计算机展上频获大奖。此时,古贺想进军美国市场,向总部提出了建议。总部第四次给予否决。此时,又是西田拿出欧洲部留存利润的一大笔,供古贺生产了3000台膝上电脑发往美国,也大获成功。直到此时,公司总部的态度才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最后,膝上型电脑为东芝公司收获了几十亿美元。[3]
这一事例启示我们,既然提倡自主创新,那么公司或科研院所的领导在加强计划管理的同时,也要给计划外的好设想留有一些空间,给科研人员留一点自由探索的时间。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领导之道,在于既让栽的花尽量活下来,还能有不期然的收获。可惜的是,我们有些领导看到与自己的思路不一致的科研活动,就视同洪水猛兽,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就会扼杀掉许多机会,令人扼腕长叹。

参考文献
[1] Bootlegging, Wikipedia,http://www.answers.com/bootlegging, accessed on Jan. 25,2006
[2] Alan Pearson, Innovation Management—Is There Still a Role for “Bootlegg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7, 1(2): 191-200
[3] Pier A. Abetti,Informal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implications from the failure of the Concorde alloy foundry and the success of the Toshiba lapto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4, 4(6): 529-54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038.html

上一篇:歪打正着的偶然科学发现
下一篇:科学与打赌
收藏 IP: .*| 热度|

2 戴小华 刘晓东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