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12)

已有 1898 次阅读 2021-5-13 07:23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12

武夷山

 

第一则

20140821

1.      对于本研究而言,访谈对象数量还是偏少。人家说8个访谈对象就够了,指的是长时间深入访谈,且对访谈对象的选取是比较挑剔的,不是出于“便利”。

2.      研究只得出三项不同于已有结论的东西,但这三项都不太靠谱。

    第一项是医疗专业服务,包括预约挂号和在线医生咨询。预约挂号是一项服务,与本文讨论的“信息可用性”一点关系都没有;在线医生咨询,我本人也使用过多次,其实根本不知道那头坐着的是不是医生。本文采访的19位中,也只有7位就此项服务发表看法,还不到一半,其看法不具备代表性。

    第二项是广告。医学网站上广告奇多,这是中国特色,是管理不规范造成的。中国的访谈对象提到的广告问题,不能视为是“信息可用性”方面增添了新的维度。

    第三项是隐私保护。在发达国家,隐私保护方面做得较好,根本不值得专门提出来讨论。另外,它与“信息可用性”也不存在关联。

    总之,发现了三样新东西,但三样都没有多大意义,或没有普遍意义。这样,全文的价值就很低了。

 

第二则

20140821

本文研究设计较严谨,选题有意义,分析较合理,是质量较高的论文。

有待改进之处:

1.      为什么选择农业经济与政策学科期刊作为样本?前面没有说明,后面其实做了说明,不如把相关说明往前提。另外,如果作者已经发现,其他一些学科也能在不同平台进行数据集成,不妨列出来这些学科,这样有的读者也许就会仿照本文的例子进行类似的研究。

2.      h指数作为高被引与非高被引的分界线,有别人这么做的先例吗?若有,引用一下;若没有,多论证几句。现在选出的文章,都在各刊文章总数20%以内,按照二八律的说法,都属于高被引论文,没有问题。但是,热点叙词用统一的5%,被引却是各式各样的阈值,二者不一致,有点遗憾。假如本文的高被引也采用5%的阈值呢?或者双方都采用10%的统一阈值呢?分析结论会更漂亮还是更糟糕?作者不一定按此建议修改,但至少可以讨论一下。

3.      本文的解释是单向的,即认为热点选题导致高被引,其实这是个双向过程:有些作者知道某选题的文章是高被引文章,就跟着做类似选题了。在“讨论”部分,不妨论证一下这种双向过程(如果作者认同这个看法)。

4.      “结论与讨论”最好改为“讨论与结论”,或者,“讨论”单列一节。不管怎样,结论放在最后较好。

 

第三则

20140826

1.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的跨时空性,传播用户的隐蔽性,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随身性,移动新媒体在信息或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了信息的生态性”。

什么叫生态性?这样表述不太严谨。

2.      现有模型的梳理,不能按照模型是国内还是国外作者提出的来区分,只能根据这些模型的内在差异来区分。

3.      问卷过程交代不清楚。纸质问卷发给谁了?发了多少份?怎么确定发放对象的?回收率是多少?问卷星的填写者到底是不是大学生,作者怎么能知道?

4.      作者没有附问卷,不知道设计得如何?答复者对所提问题之回复能否反映作者想了解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如果问卷设计得不好,后面的一切工作都没有意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86273.html

上一篇:著名工程师和发明家的名言(3)
下一篇:“手机之父”讲手机的故事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3 刘秀梅 杨正瓴 刘旭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