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美国学者关于引文动机的一项早期研究 精选

已有 14830 次阅读 2021-3-24 11:37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主按:这是早年起草的博文,但是那时忙糊涂了,就忘记贴出了。


 美国学者关于引文动机的一项早期研究

武夷山

 

美国肯塔基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Donald O. Case等在JASIS杂志2000年第7期发表论文,How can we investigate citation behavior? A study of reasons for citing literature in communication(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引用行为?传播学文献引用原因之研究)。

该文选择了传播学领域两位高被引作者,将19951997期间引用了这二人文献的所有作者作为调查对象,向他们提出了32个问题,其中包括:为什么引用某篇文献?引用者与被引者是什么关系?与被引文献是什么关系?调查结果与过去人们在心理学领域开展的实证研究结果类似,例如,都喜欢引用“开概念之先河者”。在传播学领域,引用者与被引用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师生、同事、同学、朋友,等等)的情况较多,引用综述性文献的情况较多――这是引用原因中被列举次数最多的两条。

通过多变量分析,发现了影响人们引用的三个最突出的因素,或者说用这三条有助于预测人们的引用行为:

1、人们喜欢引用较新颖或众所周知的文献,引用“开概念之先河者”,因为开概念之先河者代表了一种研究类型;

2、引用者认为,引用著名文献有助于提高自己所写作品的认知权威性;

3、引用者认为,被引用作品值得批评一番,通过开展批评,有助于自己作为权威的、批判性的思想家(思考者)的地位。

Case et al.Shadish et al.的研究都发现, 科研人员往往认为,高被引论文反而是不太有创造性的。原因很可能在于,有创造性的论文不能嵌入现有概念框架,不能嵌入业已被接受的社会学术标准,故不大被引用。

 

博主:凡是发表过论文的,都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引用原因,看看上述几条对于我们中国人、对于自己所在学科,是否也成立。

对我来说,第一条成立。比如马凤和我合写的“引用认同—— 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5861,当然要引用提出“引用认同”概念的Edward White教授。

第二条对我不适用。我经常引用不太出名的作者的文章,只要我觉得应该引。不过也有一种情况:被引作者其实很出名,但我不了解其名声,我并非羡慕其名声才引用的。

第三条对我也不太适用。我引用一篇文献来加以批评的情况不多。我若认为一篇论文的观点不对,就采取“将其忽略”的态度。我认为,批评性引用也是抬举它,我才不抬举呢。

至于友情引用,在我身上不存在。我在科学网上对博文的友情推荐倒是不少,嘻嘻!

若说高被引的论文都不是原创性高的,此话可能不对;但是,高标独步的论文不易被引用,是情理之中的。拿本人来说,自己悄悄自鸣得意的文章没有一篇是高被引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78346.html

上一篇:美国诗人Lawrence Ferlinghetti语录
下一篇:2002年发表的“域外新书——她自己的心灵:女性进化心理学”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21 刘立 檀成龙 简小庆 鲍海飞 郑永军 许培扬 叶建军 熊泽泉 籍利平 杨正瓴 姜春林 任胜利 王兴 谢力 黄永义 王安良 李学宽 晏成和 孙尉翔 赵凤光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