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小时候演节目那些事

已有 2076 次阅读 2020-11-4 07:0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小时候演节目那些事

武夷山

 

    200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我的‘演艺’经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2586.html),现在再回忆一些小时候与演节目有关的事。

 

    我很少参加唱歌跳舞表演,一般也就是演些对口词、三句半、数来宝什么的。小学时我演过一个对口词叫“红缨枪”,开头几句如下:

甲:红缨枪

乙:五尺长

甲:飘动的红缨

乙:似烈火

甲:锋利的枪头

乙:闪光芒

甲:红缨枪

乙:五尺长

甲:井冈山下

乙:斗过土豪

甲:冀中地道

乙:戳过日寇

甲:长江边上

乙:追过蒋贼

......

    还演过一个算是活报剧的节目,节目是我们南京市古平岗小学宣传队的负责人、体育老师裘百成创作的。所以,可千万不要老是用“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之类的表达式开玩笑噢,一专多能的体育老师可不少。我在活报剧中扮演一个阿尔巴尼亚革命者,一上台的开场台词是:“我从遥远的地拉那来到了北京,带来了阿尔巴尼亚人民二百万颗心”。为了显得像是欧洲人,裘百成老师让我穿上夹克衫、戴上鸭舌帽表演。当时,夹克衫算是奢侈的衣物,绝大多数家庭都买不起,我家也不例外。我同班同学鞠跃进有一件夹克衫,还有住在我们小区第一栋的另一位比我高一两届的同学有一件,都是棕色灯芯绒的拉链夹克衫。每次演出之前,我得找这两位同学之一借衣服,演完再还回去。那时,人们相互之间十分信任。我借衣服时,同学可能正穿着这件衣服呢,脱下来就给我,我绝不会嫌同学的衣服脏。演完节目,我立刻还回去,并不是洗干净晾干了再送回去(这样反而会影响人家的“穿衣计划”。南京的天气潮湿,洗完了衣服,不知几天才能干呢)。

    在另一个节目中,需要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工农兵。工农兵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吃香、最光荣的形象。我扮演工人。有一次演完节目后,我们身上的工农兵衣服还没脱,就直接从演出场地走回学校。在路上,我看着扮演农民的女生和扮演解放军的男生(他们两人都长我一届),突然想起父母藏书中一本50年代初编的扫盲课本的第一课;“工农兵,结成一个革命大家庭”,我就自言自语把这句话念了出来。那时,全社会对两性关系是高度敏感,敏感到可笑的地步。宣传队的另外一位长我一届的女生听到我的话,就敏感地认为我想与扮演农民的女生要好,这属于思想意识不健康哦!她就指着我说:“武夷山,畜哦!”此处的“畜”是南京土话,大概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整天尽想着男女之事,像畜生一样低级。我听了她的指责十分尴尬,因为我没法解释。她肯定没有读过我们家那本扫盲课本,也绝对不会相信这句话其实就是一篇课文。

    在进入校宣传队之前,我和同班同学曾自己编排一些节目,然后,我们主动去幼儿园给孩子们演出,或是就在街头演出。有一个三句半是原鸣明同学创作的,说援越抗美的事。我们还自编自演(说是自编自演,其实我们是看过类似的舞蹈的,就大致模仿人家的动作和队形变换呗,但是我们确实没有得到任何人的专业指导)过一个舞蹈:《毛主席啊我们永远忠于您》。这也是一首红歌的标题,歌词是:“毛主席呀,您是天上的太阳,我们是葵花,在您的阳光下幸福地开放......”。跳这个舞,需要每个人手持作为道具的葵花。我们小学生哪儿有道具呢?自己做!用硬纸板剪出一个葵花的底盘,上面贴上白纸,在白纸上画出葵花籽的样子;葵花花瓣也是用白纸剪出来的,涂上黄色水彩,再一瓣一瓣地贴在底盘的周遭;最后还要用硬纸板剪出一个手柄,用胶水粘在底板的背部。葵花很简陋,但是,有了它们就可以上台了。正式演出的效果相当好,校宣传队的一些“正式演员”说:我们这些小屁孩儿能自编自演到这样的水平,她们感到很震惊。“但是,你们的道具实在太差了!下次演出时,你们就用我们的葵花吧。”她们的葵花是供专业演出用的,是纤维材料做的,底盘较大,颜色很鲜艳,舞台效果当然比我们硬梆梆的纸板葵花要好。我们确实用这些专业葵花道具在全校又演了一次。道具好,演的时候我们自信心也爆棚。要指出的一点是,校宣传队跳这个舞的全是女生,而我们班这个节目是男生女生齐上阵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56999.html

上一篇:【野依良治的视点】(9)国家科技政策与大学、国立科研院所各自的职责
下一篇:科普工作者的悲哀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7 许培扬 郑永军 杨正瓴 李毅伟 马鸣 李学宽 康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