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迈克尔.施拉格读什么?

已有 2368 次阅读 2020-10-18 07:10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迈克尔.施拉格读什么?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 读书周刊》2001年12月18日)

 

迈克尔.施拉格是美林证券公司“创新项目计划”(该计划面向社会,资助有创意的设想)的主任,也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兼职研究人员。他曾写过几本书,包括《共享大脑:合作的新技术》和《来点实在的》,后一本书讨论原型制作对于激发创新的重要性。他经常为《科学》、《技术评论》、《华尔街日报》等十几家报刊撰稿,著述甚丰。

最近,由于关注数字技术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他认真读了两本谈教育的书。一本是John Sperling写的《为事业而战》(Rebel with a Cause),另一本是Richard S. Ruch写的《高等教育公司》(High Ed, Inc.)。两书的风格很不一样。前者是自传性的,作者讲述他如何与传统教育机构和州政府的教育管理当局奋战,甚至打官司,以发展壮大他倡导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尽管这种新大学有时被讥笑为“学位作坊”,但这类已经渗透到研究生阶段的新型教育、培训与认证活动在美国已经成为几十亿美元的产业了。后一本书是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比较严谨。作者指出,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与传统的非营利大学相比有一很大的优势,即目标明确。传统大学说不清自己的客户是谁,而营利性大学的客户就是学生,毫无疑义。传统派认为,不能由雇主和学生来定课程,只能由教授来定。但不可否认,即使对于许多从名牌大学出来的毕业生,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批判性思维技能都还不足以应付就业市场上的残酷竞争。因此,学生们不仅追求知识,也追求技能;不仅渴求抽象的理解力,更渴求具体的培训。

施拉格觉得,这两本书证实了麻省理工学院一向所持的观点:技术与创业精神的结合是导致创造性破坏的火种。未来高等教育的经济状况将经受这把火的烧灼考验。

 

武夷山根据美国《技术评论》杂志200110月号一篇文章及若干网上资料编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54760.html

上一篇:自然科学中隐喻的认知功能
下一篇:美国国家科学院体系的“科学艺术相聚夜”活动
收藏 IP: 1.202.113.*| 热度|

6 郑永军 许培扬 杨正瓴 范振英 李毅伟 Lewistut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