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技在应对国际危机方面的作用 精选

已有 4132 次阅读 2007-12-10 07:57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技在应对国际危机方面的作用

王炼 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发表于《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12期,发表时略有删减)

 

一、国际危机的概念

何谓国际危机?“国际危机”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最初来自于国际政治领域,通常指的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严重、并很可能导致战争的一系列冲突。后来这个概念被逐渐应用于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意指亟需解决的、国际上普遍存在、对各国和整个地球都产生影响的全球性问题。

国际危机包涵的面非常广,也日益引起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纷纷建立起危机管理与决策机制,以控制和解决各种国际危机。民间组织也很活跃,对国际危机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为各国相关部门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其中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国际危机组织是一个国际性、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95年,现已经被公认为在危机的早期预警、分析和解决建议方面世界领先的非政府机构。国际危机组织的目标是影响国家和机构的高层领导的决策意见,从而避免和解决各种严重的危机。国际危机组织认为,国际危机包括宗教、暴力和改革问题、能源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艾滋病问题等。

 

二、科学技术对于解决国际危机的作用

国际危机不仅面非常广,涉及的因素也非常多,不论哪一种国际危机都是社会、环境、经济、科技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这样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解决之道也是全方位的,其中,科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依靠科学技术能够判断危机的严重性,寻找危机的主要原因

当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焦点话题,国际社会关于这一问题的基本面已经达成了共识,例如全球气温的上升、温室气体的效果、以及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等,然而,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仍然存在争论,即便是科学家内部对这一问题也存在不同的意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一个由来自110多个国家20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网络,尽管它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有90%的可能性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参与起草此报告的科学家实际上并未形成一致性意见,仍有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并非是项国际危机[1]

气候变化到底是气候长周期的表现,还是人为活动造成,这个问题的回答还得靠准确的模型,靠科技。英国皇家学会最近的会议集刊载了一项研究,对太阳上世纪过去25年的能量输出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的活动强度自1985年开始减弱,但是全球气温继续加速增长,平均每10年增长0.2度,有记录以来的气温最高的10个年度全部发生在过去12年期间。太阳影响气候的方式之一是通过云层,太阳的磁场保护地球不受太阳发射的高能宇宙射线的损害,这种射线有助于形成云层,从而将太阳的能量反射回太空。因此,如果太阳磁场很高的话,宇宙射线强度将会下降,从而导致较少的云层,气温随之上升。但是数据表明太阳磁场自1985年开始减弱,但是全球仍在升温。

除了对全球气温的影响之外,研究模型还表明人类活动也对全球降水产生了影响[2]。科学家利用一种新型大范围气候变化模拟阵列(该阵列着重考虑了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两类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和硫酸盐气溶胶排放),对过去80年的详细降雨观测数据进行了交叉分析。他们随后将这些数据分配到环绕地球的主要纬度带中,并且分析陆地上的降雨情况。通过将多次单独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小组断定,人类活动确实改变了三个个纬度地区的降雨模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模型显示,人类活动合计增加了北温带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欧洲诸国与俄罗斯)2/3的降雨量;减少了赤道以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包括墨西哥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1/3的降雨量;增加了赤道以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包括巴西、南部非洲以及印度尼西亚)将近1倍的降雨量。研究人员表示,除了改变温度之外,降雨量的变化将对生活在上述地区的人们造成环境和经济上的挑战。

2、寻找对付危机的技术解决方案

当前,艾滋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资料显示,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61121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3]

面对艾滋病对人类带来的威胁,避孕套就是技术方案之一。虽然国际医学界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和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和疗法,但是艾滋病却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根据欧盟的一项研究,正确使用避孕套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防止艾滋病毒传播给性伙伴[4]。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下属的疾病防控中心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坚持正确使用避孕套能够有效地(98-100%)防止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5]。然而,现实中这个方案并不完美,例如未能坚持正确地使用避孕套,传统的防治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性的角色,这导致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数量不断上升。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采取新的生物医学防治策略,例如女性控制的微生物杀灭剂(female-controlled microbicides),这也是2007723在悉尼召开的第四届国际艾滋病学会艾滋病发病机理和防治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6]。关于这一点,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方便、可靠的“可融化”的女性用避孕套,它能在合适的条件下完成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并释放出微生物杀灭剂。尽管还需要进行几年的人体安全试验、效果测试,但这是一种新的预防艾滋病的方式,也是科技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7]

在艾滋病的治疗方面,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艾滋病病毒复制所需的酶有控制作用的药物的研发上,但是由于病毒的抗药性,没有一种药是永久有效的,新药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最新的发现表明,人类的近亲(同时也是艾滋病毒的最初来源)灵长类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体内的一种蛋白质进行了分化,其中一部分对艾滋病病毒产生了抗体,而另一部分对另一种病毒产生了抗体,但没有发现对两种病毒都有免疫作用的抗体。这为人类开辟了一条治疗艾滋病的新的途径,使得有可能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使人类也产生类似于猩猩体内产生的免疫艾滋病的抗体[8]

科技不仅直接作用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本身,同时,科技也是有关政策制定的基础。传统观点认为男性在艾滋病传播方面占主要角色,因此,很多防治艾滋病的政策针对的对象主要为男性,但美国政府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女性在艾滋病传播方面起的作用可能比原来理解的要大得多[9]。如果这一观点被证实的话,艾滋病政策的重点可能会随之面临调整。

3、用计算机模拟手段帮助决策者展望未来场景,从而调整当期行为以避免未来的危机

人类面临的国际危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面对这样的复杂系统,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筛选影响人类系统的主要因素,确定各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各种仿真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从中分析发展趋势、寻找决策方案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有效的方法。

系统动力学创始人美国MITForrester教授曾经为罗马俱乐部建立了一个全球模型,用于预测未来的发展。他与来自各国的专家重点研究了决定增长的人口、农业、工业、资源、污染等五大因素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模拟的结果写出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一书。

全球信息服务公司的总裁Takeshi Utsumi曾撰文讨论过计算机模拟在应对全球危机方面的应用[10]。他总结指出,计算机模型和模拟在政府研究和计划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从空间和军事项目的应用扩展到其他国家计划工作当中。尽管目前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计算机模型还不大现实,但是计算机模型仍然是验证各种想法、理论和预期措施的有用、可靠的工具,人类必须开发出各种计算机模型来帮助更好地控制全球危机。

美国的千年研究所(Millennium Institute)是一家非营利性研发和服务机构,其服务对象包括通用汽车公司、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规划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等。千年研究所开发了一套动态模拟工具“Threshold 21”(简称T21),它整合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能够对不同的政策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分析不同的政策对各个部门的影响,帮助用户更好地制定长期性的国家发展规划。通用汽车和中国政府曾经利用T21对中国交通运输产业的投资机会进行了研究,最终制定了一项“三赢”的政策,在提高通用汽车的收入和增加政府税收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近期,千年研究所又启动了T21美国模型,模型提供了一个检验各种有关能源、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的平台,为美国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11]。我国有学者结合中国的国情,在T21的基础上进行再开发,利用VENSIM软件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12]

 

三、解决国际危机,必须系统应对

科学技术对于解决国际危机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只有科学技术是对付不了国际危机的,必须系统应对,多管齐下。

就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国际危机而言,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各国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使用方式直接相关,而能源问题又牵动着国家经济发展命脉,这使得单纯的环境问题扩展成微妙的国际政治问题。关于这一点,《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和生效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1997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根据规定,《京都议定书》需要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头号大国的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这一协定,然而2001年布什政府出于国家政治利益和经济因素宣布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另一个排放大国俄罗斯也是经过3年多时间的犹豫和权衡各方面利益,最后,为了争取欧盟对其加入WTO上的政治支持才批准了《京都议定书》,这才使得《京都议定书》最终于2005216生效[13]。由此可见,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科技与环境的问题,也是政治与经济的议题。

利用基因技术对付威胁人类的疾病这一方略也不是纯技术性的,技术的应用总是与经济条件联系在一起的。7年前,当人类基因组被科学家破译的时候,人们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好处就是,今后可以很方便地检测自己体内是否含有致病基因。然而,虽然技术上解决了基因测序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却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任何突破性进展。这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基因破译成本太高,科学家联合破译第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所有花费高达30亿美元。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加速发生改变,科学家表示,基因组测序成本将大大降低,最终将降到多数人能接受的1000美元,这将使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真正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科学家预言,由于能够预测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疑难疾病,基因检测将会形成几十亿美元的大产业。由此可见,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是科学家或基因工程师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而是一个需要各方面广泛参与的问题。

 

四、科技在开创新型经济性方面的独特贡献

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规模经济是降低成本的最重要途径。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集中化”和“大型化”是“工业化浪潮”的基本理念。然而,随着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各种国际危机也随之而来,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规模经济。上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就发表了一本引起巨大反响的著作——《小是美好的》,他指出,虽然工业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新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大生产实际上是一种对自然资源的浪费经济。相反,他强调人的因素和教育的作用,提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发展“中间技术”,而不是一味追求高级技术。

即使从今天看来,舒马赫的观点仍然充满智慧。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危机,单纯强调规模经济性显然是不可取的。规模经济是指由于扩大规模,从而使单位产品或服务成本随着规模扩大而降低,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和技术条件下,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边际成本可能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加,例如,假设某网站设计为供5万人使用的规模,则用户在5万人以下时,每增加一个用户其实没增加什么成本,但总量超出5万个用户后,则必须构建另一个5万人使用的规模,这时成本就会大幅增加。这种“规模的不经济性”在生态环境界表现得十分明显,小规模排放,河流有自净化能力,但如果家家排,厂厂排,湖泊河流就完了。因此可以说,目前的国际生态环境危机,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性带来的。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能够替代规模经济的新型经济模式呢?实际上,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使全世界建立起一种即时联系,因此,有人宣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14]。网络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外部环境与条件,使得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在网络经济中,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化、柔性化发展以及网络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增加经济性效应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范围经济(通过产品品种或种类的增加来降低单位成本)、差异经济(通过产品或服务差异性的增加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成长经济(通过拓展企业内外部的成长空间来获取利润)、时效经济(通过抢先利用机遇扩大市场份额来赢得竞争优势)等各种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出现了。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经济性不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经济性源泉。

人类应对解决国际危机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认识到科技的巨大作用,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同时也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理性、明智地运用各种技术,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帮助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9082151

[2]科学时报,科学家首次证实人类活动影响全球降雨,http://www.sciencetimes.com.cn/sbhtmlnews/20077253819578185294.html?id=185294

[3] 艾滋病与世界艾滋病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2/02/content_646194.htm

[4] http://ec.europa.eu/research/press/2003/pr2010-hiv-en.html

[5] Do Condoms Prevent Aids? http://www.condoms4life.org/facts/CondomsAndAIDS.htm

[6] 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707/1_20070725_158596.html

[7] The incredible melting condomhttps://www.economist.com/research/articlesBySubject/displaystory.cfm?subjectid=348867&story_id=8407243

[8] https://www.economist.com/research/articlesBySubject/displaystory.cfm?subjectid=348867&story_id=9387958

[9] https://www.economist.com/research/articlesBySubject/displaystory.cfm?subjectid=348867&story_id=9401560

[10] Peace Games with Open Modeling Network. http://www.friends-partners.org/GLOSAS/Bookwriting/PART_I/Chapter_V/Schoemaker-III/SCHOEMKR-III_total.htm

[11] http://www.millenniuminstitute.net/

[12] 黄振中、王艳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机仿真,19974):3-7

[13] 李敏。利益的博弈--由《京都议定书》生效引发的思考。理论探索,20063):115-116

[14]王丙毅,网络经济下规模经济的新特点与规模经济理论创新,经济问题,20051):9-1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332.html

上一篇:转发:武夷山研究员谈科技论文统计与科技管理的关系
下一篇:美国的科学家与政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