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与文章合著者的一次email交流

已有 2281 次阅读 2020-4-6 07:06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与文章合著者的一次email交流

武夷山

2010-07-31

 

1、我的修改意见见附件。我认同文章观点,我的修改属于枝节性、表述严谨性方面的。是否接受这些意见,你定,因为文章定稿也是你来做。


2、“如果科学不能包容,就让文化包容;如果文化不能包容,就让社会包容;如果社会不能包容,就让历史包容,而自主创新将创造新的历史”这个表述极好,是否放在文章最后?现在的文章结尾平淡了些。


3、还有两处未说得很清楚。一是糟粕与精华的问题。是否明确指出:目前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客观效果是丢弃了传统,故不可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历史限制,而且,认识在不断发生变化,也有螺旋形的趋势。此时(此地)视为糟粕的,另一时段(地域)可能就被视为精华。二是中国传统的某些内容确实妨碍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现在文章中的表述似乎过于绝对化。


4、我认为还可以突出一下的观点:


(1)创新文化中最宝贵的一点是“全方位的无限”(弗里曼. 戴森一本书的标题)--向各种可能性充分开放,而不是认准某条路才是“道”。所谓宽容失败的本质,就是不要因为一次或几次失败,就认为该方向的探索是死路一条。向各种可能性开放,当然包括向传统开放。总起来说,中国文化传统是比较开放的,而西方文化传统反而相对封闭。面对全球危机和挑战,需要创新,为此,可供利用的原创性资源越多越好,则各种文化传统都是宝贝,每一民族都需要“各美其美”(费孝通)。


(2)任何创新都源自继承与学习,中国文化创新则必然源自对自身传统的全面继承(而不是仓促地搞什么取舍),所以需要补课。佛教中国化成功,是因为当时自身文化较强,可以吸取别人营养而为我所用。西学中国化不成功,部分原因在于异质性太强,我们要排异;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我们自己抛弃了传统,吸收别人营养的主体都缺位了。李敖说过:各自的传统好比头发,创新好比设计各种发型。你抛弃自己传统,就是光头,还有什么发型可言?还有什么创新可言?


    总的感觉,现在讨论“创新文化”较透,而对于“中国文化怎么创新?”则讨论不足。但篇幅有限,有待将来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27044.html

上一篇:[转载]在瘟疫中求生和写作的莎士比亚
下一篇:科学互补性的新形态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9 刘立 杨正瓴 王跃建 张晓良 汤茂林 晏成和 王启云 高建国 周春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