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普通塑料包装的13种替代物 精选

已有 7485 次阅读 2020-3-25 07:27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普通塑料包装的13种替代物

武夷山

 

    不可降解塑料的环境危害无需多说。据西方国家的调查,有25%的消费者极其担心塑料包装的环境危害;42%的消费者认为,制造商应优先生产可回收的包装材料;21%的人认为,应努力实现无塑料的包装。因此,寻找塑料包装的替代物势在必行。

     美国“创新卓越”网站3月间发表品牌创新咨询专家Shelly Greenway女士的文章,13 Plastic Packaging Alternatives(普通塑料包装的13种替代物)。

 

1.Plant-based plastics,植物性塑料或曰生物塑料

    比如玉米塑料就是生物塑料的一种,其成分为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是由玉米淀粉发酵产生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过程生成。生物塑料可制成饮料瓶、食品级容器和薄膜。

 

2. Mushroom root,蘑菇根

    Quorn(扩恩素肉)所用的原料其实与蘑菇根是一回事,都是菌丝体。据说,Ecovative Design公司收集农业废弃物,将其与菌丝体混合,就能生长出包装材料。

 

3. Bagasse,蔗渣

    蔗渣具有延展性和粘性,很容易模制成类似聚苯乙烯的包装材料。

 

4. Seaweed water bubbles,海藻水泡(博主:怎么翻译合适?请行家指正)

    英国的初创公司Ooho用海藻生产出了可食用的水泡,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用这些海藻水泡来生产塑料瓶。其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五分之一,能耗只有PET的九分之一。

 

5. Shower-friendly paper,防水纸

    欧莱雅(L’oreal)孵化器孵化出了一个新品牌Seed Phytonutrients,这些新产品的外包装盒是一种可回收、可分解、不含胶黏剂且防水的材料。

 

6. Stone paper and plastic,石头纸和塑料

    石头纸是用碳酸钙做的,地球上的碳酸钙有的是。与常规造纸工艺相比,石头纸的生产耗用较少的水,产生较低的碳足迹,耗能也更少。石头纸也可用于生产FDA认可的食品级包装物。

  

7. Palm leaves,棕榈叶

    有公司用槟榔树(棕榈科)的叶子生产包装手工肥皂的牡蛎状盒子。德国柏林的一家初创公司Arekapak正在开发棕榈叶包装物,用于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的包装。

 

8. Corn starch and sorghum loose fill,玉米淀粉和高粱制造的松散填充物

    该产品不仅可生物降解,无异味,而且不起静电!

 

9. Edible six-pack ring, 可食用的六罐塑料提环

    美国一家公司用大麦和小麦残渣(啤酒酿造的副产品)生产六罐塑料提环。这个东西即使掉到海里也不要紧,海洋动物可能爱吃它。

 

10. Silberboard – metallised paper,敷金属纸

    Silberboard这种新型敷金属纸可代替传统的复合敷金属纸和纸板,但它是可降解、可回收的。

 

11. Wood pulp cellophane,木浆玻璃纸

    NatureFlex这种新材料是玻璃纸的“弟弟”,用木浆制成,特别适合包装巧克力、糖果,茶叶、咖啡、烘焙糕点等。

 

12. Prawn shell plastic bags,虾壳塑料袋

    虾壳和蟹壳都可生产塑料袋,但目前尚未实现商业化生产。

 

13. Milk plastic,牛奶塑料

    一个世纪前,人们就知道牛奶中的酪蛋白可用于生产塑料,但后来出现的化学塑料更结实,寿命更长,因而受到欢迎。Lactips 公司开发了一种技术,将络蛋白与黏土和甘油醛结合起来,这样生产的塑料是可降解的,但也很结实。该牛奶塑料产品已用于洗涤剂产业,下一步打算应用于食品饮料产业、制药业和农用化工品产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25158.html

上一篇:美国情报学家提出治疗COVID-19的思路
下一篇:诗人温德尔.贝里向黑人学习如何乐享人生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13 郑永军 杨正瓴 王晨 宁利中 杜占池 鲍海飞 尤明庆 黄永义 代恒伟 赵凤光 徐耀 强涛 张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