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曾经的民谣歌手今天的当代艺术家 艾敬回家乡沈阳办大展

已有 2580 次阅读 2019-10-30 17:50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曾经的民谣歌手今天的当代艺术家

艾敬回家乡沈阳办大展

来源: 北京晚报     2019年10月30日        版次: 25     作者:




    10月末的深秋,艺术家艾敬回到了家乡沈阳,做了三件事情:将雕塑作品《艾的祈祷》落户在沈阳莫子山公园,举办了《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新书发布会,以及在沈阳广电传媒博物馆开辟了“艾敬空间”。这位满怀故土情思的艺术家,很难让人想象,在20多年前还是歌手的时候,曾唱过这样的歌词:“我十七岁那年离开了家乡沈阳,因为感觉那里没有我的梦想”,表达出一种决绝的宣言。然而随着时光的流淌,家人、家乡这些意象在艾敬的艺术水潭中慢慢晕染开来。四年前,艾敬的母亲去世,这让她开始发现“我的梦想就在这,只是因为我已经走得太远。”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是一本厚重的画册。全书中英双语,五万字,二百余幅彩图。它的源起要追溯到2018年艾敬在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举办的个人艺术展“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展期三个月,展出作品有架上绘画、大型装置及雕塑,展览引发了强烈的关注。在艾敬看来,这本同名的书籍就是对展览的一次文本总结。艾敬在书的第一页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母亲。”

    “没有我对母亲强烈的怀念,也没有这个展览”,艾敬说。展览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件作品,是一件写满了“LOVE”字样的挂毯,宽6米,长16米,它是艾敬的母亲在生前和54位家乡的乡亲、邻居、亲朋好友们一起动手编织而成的,“这是一个集体劳作的行为,他们把自己家里的毛衣毛裤都拆了,愿意让我当作作品来展现。”在挂毯前面,艾敬安放了正在低头编织的母亲的雕像,以此来寓意千万母亲的形象。

    从这件作品的诞生,艾敬也逐渐认识到,艺术离老百姓没有那么远,艺术是应当被大众触碰的。展览中有一件名为《母亲的味道》的大型装置作品,它用麻绳、铝材、钢材打造了一个三层楼高的“毛线球”,所有参观者都可以走进球体的内部。除此之外,球体顶部每隔20分钟会有气体散发出来,而那个气味就是来自她母亲生前常用的一种发油的味道。在展场,她还移植进来了一大片草坪,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艾敬童年生活过的沈阳铁西区,“在铁西区的边缘,以前有一个废弃的机场叫作滑翔机场,那里曾经是大片的‘野生草原’,是我们工人子弟的乐园。那里有各种天然的植物,还有动物,天上飞的地上爬的都有,这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于是她提前在花园里种植了野花、野草,然后移植到展览中,并且设计了弯曲的小路,让观者可以进入草坪,有更直观的体验。

    “展览现场来了很多工厂的老职工,我特别开心。我还做了很多艺术推广活动,在幼儿园、小学、大学……我在乎每一个群体对艺术的感受,他们的感受可能不一样,但是正是这种不一样是很奇妙的,很微妙的”,艾敬说。

    艾敬为人们熟悉的身份是原创歌手,在上世纪90年代,她的《我的1997》《艳粉街的故事》等歌曲唱响大江南北。从热闹的娱乐圈隐退之后,艾敬走进了当代艺术的大门。1997年在美国纽约的“漂泊”经历,让她真正开始与当代艺术产生共鸣,后来看到哈林·凯特的展览,让艾敬无比激动,她更加坚定了音乐与视觉艺术创作内在联系是对爱的诠释。

    很多人认为,艾敬从流行音乐转向了当代艺术,是从大众转向了小众。艾敬并不认同,她不希望将艺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或者去附庸某种“高冷”的格调,“我是从流行文化而来的,我对大众的审美很熟悉。”因此她一再在自己的艺术实验中注重观众的参与感。如果说从音乐到现代艺术,有什么是没有变的,那么可能就是她的朴素表达。“在我的创作中最朴实的情感,最直白的表达很重要,这似乎是我的标签。我之前的音乐创作,也是很直白很朴素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我也很讨厌那种华丽的修饰感。朴实的感觉一直存在我的创作中”,艾敬说。

    出版人汪家明在《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一书的序中说:艾敬的艺术主题是“爱”,经历过人生的人都知道,爱总是挣扎,有时爱可以看作是挣扎的同义词。这是将展场本身作为展览的一部分,为展场而创作的展览。母亲和工厂、传统和现代、冲突和融合正是这个展览的主题。有趣的是,其表达内容仍然基于个人事件和个人感受,但与以往已然不同。

    本报记者成长文并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04096.html

上一篇:[转载]《中国姑娘》问世记
下一篇:十年前对一位年轻朋友国家自科基金申请书的修改意见
收藏 IP: 219.142.146.*|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