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字经》阅读笔记

已有 2522 次阅读 2019-7-4 07:04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字经》阅读笔记

武夷山

 

    读完了2019年6月16日在王府井新华书店购得的一本书----赵世民的《字经》(台海出版社,2018年)。我已经写了一则阅读此书体会的博文,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87080.html。下面继续做些摘抄,写些体会。

 

    本书301页:

    《庄子·知北游》里知问“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黄帝答:“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则安道,无从无道则得道。”......此处“无”是“不固定”的意思。“怎么都行”。正确的理解应是:“怎么思索考虑都能懂得道”。......

    在理解“无”时要极小心,它有“没有”“自然”“始”“虚空”“任何”“‘无’观念”“无用”等多种意思,而且先人有意或无意自己常常用串了,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369页 

    我培养学生的毅力就是让学生牢记“三从四德”,并时常监督,就像“毅”右边的“殳”,做一个执杖策驱赶“豕”。

    “三从”是“从今天做起”,“从简单做起”,“从无趣做起”。

    “四德”是“得道寡助”,“得鱼忘筌”,“得心应手”,“得陇望蜀”。

    “从今天做起”。......我告诉学生,想到了,就赶紧做,别等明天。

    “从简单做起”。......简单的事没什么技术难度,比如每天跑步,每天背一首诗词,可以坚持下去。而一开始每天写一首律诗,每天做一百个凌空鱼跃,会让人一下子就失去了信心。

    “从无趣做起”。有兴趣的事不需要毅力,不但能持久,而且还上瘾。......要想培养自己的毅力,最好是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开始。

    “得道寡助”。......从培养毅力的角度看,的把自己放入一个逆境中,那你做的事,肯定多数人不理解,甚至还嘲笑你。......你要想到,得道的途中都是孤独的。

    “得鱼忘筌”。......我们要的是“坚持”本身,也就是毅力,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行为的根本目的。

    “得心应手”。这是坚持到一定阶段的效果......

    “得陇望蜀”。已经成为习惯和本能的行为和毅力就没关系了。......这时,你又该采取新的行动培养毅力,程度最好比过去要难一些。这叫得陇望蜀。

    博主:为了磨练毅力,抵抗诱惑,像赵世民先生提出的“从无趣做起”是一招,“不做有趣的事”也是一招。比如,小时候,在我们宿舍区的大操场观看露天电影是不要钱的。我在初中时,为了磨炼“革命意志”,曾经多次有意识地不去大操场看电影,其实当天并没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做,家庭作业也已完成。我就是想看看自己:能否抵抗诱惑,不做本来想做的事?成功抵抗诱惑后,心理感觉很好,仿佛自己成了英雄一样。

 

458

    由某一字根串起一系列的字就是字经,汉字的经线,这一串字皆有这一字根的特性,用这种方法识字,既快又牢。

......

    再如,字根“巴”......“巴”的甲骨文是蛇的象形,蛇要么盘成一卷形,要么一长条形,给人感觉身上挺黏......“㞎”,屎,如便在地上,像蛇盘着或一条。“靶”,一圈一圈的,像蛇盘着。“粑”,米做的,有粘性,粘手上,似蛇。“爬”,就像蛇行。“耙”,耙地,似蛇爬地。“爸”,儿女似蛇粘着父亲。“芭”,芭蕉,一瓣一瓣似蛇盘着。“笆”,篱笆,似蛇爬一圈。

    博主:根据字根记忆英语单词是很好的方法。比如,co这个字根表示“共同”,那么就可记忆一串单词:commune(公社),community(共同体),cooperation合作coordinate(协调),coeducation(男女同校), co-flyer(副飞行员),co-founder(共同创立者),cohabitation(同居),coauthor(合著者),等等。

     同理,根据字根记忆汉字也应大力提倡。遗憾的是,过去,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很少做这件事。赵世民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和倡导是功德无量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87988.html

上一篇:[转载]辜鸿铭的情诗
下一篇:为什么当代科学值得艺术家青睐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4 郑永军 杨正瓴 尤明庆 王从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