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
“高效生活”面面观
2019-4-27 07:23
阅读:2857

“高效生活”面面观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9年4月27日)



 

■武夷山


2019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东北大学传播学副教授Joseph M. Reagle Jr.(约瑟夫·M.小雷格尔)的著作Hacking Life: Systematized Living and Its Discontents(本文作者译为“高效生活:系统化的生活及对之不满者”)。本书叙述了“高效生活”这个新现象之发展脉络及代表人物的故事。

雷格尔指出,“高效生活”是21世纪初年才造出来的一个词,指的是采用系统化的工具集(有时是专用工具集)来改善生活、延展能力的主张或运动。该运动之兴起主要源自两方面的因素:现代社会不断要求人们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技术进步使人们能以前所未有的细致程度对周遭世界进行监测、量化与分析。起初采用“高效生活”这个词的是两类人:一是计算机专家,他们恨透了信息过载,要想办法破局;二是好奇心强的游戏人生者,他们喜欢探索加快工作流的各种方式。

本书的每一章讨论高效生活的某一侧面,比如,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保持动力满满的状态,如何整理个人物品,如何优化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改善人际关系,等等。为此,雷格尔讨论了驱动着高效生活实践的因素和理念。

雷格尔认为,高效生活是自助文化的一个子集,是“人类自助史的最新篇章”。高效生活的倡导力行者试图弄懂在复杂系统中事物是如何运行的,并利用相关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既然世界是“由系统组成之系统”,那么人们就可以与世界博弈。如果人们能够将系统的底层规则搞清楚并加以利用,就能创造出在外人看来难以思议的“奇迹”。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在现实世界既定规则的土壤上耕耘,而是力图利用关于系统的知识,使系统为自己服务,他们经常采用的手段包括自动化、外包和独创技巧等。

为了生动展现追求高效生活者的精神,本书简要描述了高效生活运动的几位著名人物。例如,雷格尔用图书The 4-Hour Workweek(本文作者译为“4小时工作周”,该书曾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作者 Tim Ferriss的故事说明,高效生活的实践者不一定只是追求效率(efficiency),他们还追求效果(effectiveness)。Tim Ferriss就认为,最棒的高效生活者是“知止”者,他们绝不会一味追求优化,如果优化伤及他们的终极目标和优先事项的话。

雷格尔还注意到,迄今为止,高效生活运动的多数著名人物都是富裕的、喜欢科技的、有点自私的白人。尽管他们当中许多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不错,但他们追求简朴的生活,宁愿做“数字游牧者”,想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工作,想去何处生活就去何处生活。由于推崇极简生活方式,他们中的某些人喜欢相互比较对自己的生活必不可少的“家伙事儿”的清单,意思是:谁拥有的家伙事儿越少,就越是成功的高效生活者。

必须指出,有的高效生活措施确确实实带来了效益,有的却适得其反。比如,有人建立了家庭财务会计系统,调试系统就需要好几天,维护系统就需要好几个小时,而它的作用只不过是每年交税期间节省几个小时。又比如,为了节省5分钟的步行时间而寻找一个最佳停车点,但寻找停车点就用了20分钟!

考虑到高效生活的概念越来越时髦,雷格尔郑重其事地提醒高效生活运动的新加入者:一定要头脑清醒。同其他任何领域一样,这个领域也有一些大忽悠;另外,互联网上也充斥着基于不可靠、不可重复的科研结果的高效生活“妙招”。因此,现在都出现了专门在高效生活领域打假的群体。不过,明辨是非,分清真伪,还得靠每个人自己。

现代社会节奏快,给每人都带来很大压力,能否高效、健康地工作和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严峻的挑战。本书给我们这些应战者指出了一些实用的妙招。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我们认真思考一些有关社会转型与变革的宏大问题,因为在整体上具有剥削性的制度中,某些个体通过高效生活变得更成功了,客观上会使其他能力较差的个体变得更没有选择,更加走投无路。


《中国科学报》 (2019-04-26 第7版 书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武夷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7573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