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参观卢瑞溶洞----驻美生活掠影 13(家书摘抄)

已有 1671 次阅读 2019-2-7 06:5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参观卢瑞溶洞----驻美生活掠影 13(家书摘抄)

武夷山

 

 

    昨天(今注:1989.7.23)去弗吉尼亚州的卢瑞溶洞游览。据去过芦笛岩的人说,这个溶洞比芦笛岩还壮观。最奇妙的是洞里有一钟乳石管风琴----在一个巨大的石厅里,厅顶上悬下成千上万颗石柱,其中有些是空心的。有一个发明家在许许多多的空心钟乳石管中挑出几十个,经过一些加工,使之成为能发出各个音阶乐音的共鸣腔。每个石管外放一小锤,由电信号控制,每一小锤都用电线连到风琴上。每按一个键,就发出一个电信号,相应的那个小锤就撞击石管。这几乎是真正的天籁了。至今已有二百多对夫妇来此结婚,用这个管风琴奏“婚礼进行曲”。洞里还有一个“许愿地”,游客们都向里面投硬币并发愿。这个池子每年清一次,将成千上万的硬币取出。至今,取出的硬币总额已达27万多美元,都捐给医疗机构了。

    我国会图书馆的朋友XX说,有一个美国人心血来潮想写一本关于郑和的书,向XX咨询。XX建议她到南京呆一段时间,利用郑和纪念馆的资料,做一些实地考察。但这位美国人并不会中文。想请你们打听一下,假如今后这个美国人下定决心撰写此书要来南京,能否在南京找一既懂英语又较懂历史的年轻人做她的助手。她这个项目是美国地理学会资助的,肯定会给助手相应的报酬。但这一事尚未敲定,先请问一问有没有找到合适助手的可能性。

     ......

    

1989.7.24

 

    ......(上封信提到的)那位美国作家很能写,曾经出过畅销书。她若写郑和,也极可能畅销。在美国,只要出一本畅销书,名利全有了。我单方面倒是希望那位美国人坚持实现其想法。由美国人自己写书来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比我们的对外宣传效果好得多。

     ......

    (韩叙)大使明天开告别招待会,大后天离任。他当大使已四年三个半月。加上建交前驻美联络处的阶段,他在美呆了近十年,贡献不小。 ......

1989.8.15

 

    ......使馆的送礼标准是老早老早订的,一直未改。大使每次只能送不超过人民币30元的礼品,等而下之到我们,可以想象能领到什么货色。即便如此,到办公室领礼品也如同求爹爹告奶奶。所以,真要想送礼,只能靠自己。记得去年西屋科学天才奖获奖者有多名华裔中学生,我们科技处代表大使去祝贺并赠小礼物(以大使名义在办公室领的),对女孩就赠一玉石戒指(做工极粗),对男孩就送一领带,很差的领带。到那里一看,台湾驻美办事处的人也在送礼,礼品极精美,把我们使馆比没了。

    几天前我又催问参赞,我回国日期什么时候定下。他说,科委近日就要做出关于是否召开、何时召开科技合作联委会的决定。这一决定出来后,我的行期就可相应决定。

     ......

    纽约像上海,扒手特别多(上海商店里不是专门有老工人坐在高凳子上摇着旗提醒顾客吗?)。我们在华盛顿这里的愉快经历则多一些,同事XXXXXX、小X等几次丢失相机、相机套(值几十美元)、钱包等,要么是被美国人拾到撵上来送还,要么到询问处一打听,失物已交到那里,立刻领回。我丢过一次免税卡,自己不知,人家拾到交还美国务院,国务院送到使馆,使馆办公室人问我是否丢失了证件,我还不知怎么回事。

    最近使馆内举行篮球赛,我们科技处目前只6名男同志,老X已经50多岁,故剩下5人从头打到底。已连赢三场,都是大胜,进入半决赛。三场球,我分别得627分,不过我的主要作用是全场盯对方球打得最好的一位,非常有成效。(今注:有一场球,我全场紧盯对方的主得分手,他跑到哪儿,我跟到哪儿,寸步不离,球根本传不到他手上。结果,这个主得分手全场一球未进,鼻子都气歪了。)我平时打乒乓多,打篮球少,这次突然冒出来,而且有全场盯人的体力,令使馆许多人大惑不解。我们赢的关键是有XX,他当年是北大校队的。第三场他一人独得46分。

     

1989.8.21

 

相关阅读

去沈己尧夫妇家作客 ---- 驻美生活掠影12(家书摘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60507.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61012.html

上一篇:初一学农之前写决心书----日记摘抄805
下一篇:译诗一首:礼物地球
收藏 IP: 219.142.246.*| 热度|

2 朱晓刚 张奎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