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弄堂里的生活哲学:九十岁阿婆这样说

已有 3520 次阅读 2019-1-19 15:05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弄堂里的生活哲学

九十岁阿婆这样说

(文汇报 2019年1月19日)


    ■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记者 陈晨


    菜钱花了多少、水电煤多少、日杂开销多少……每天晨起,92岁的独居老人蔡继珍都要飞快地打一遍算盘,给手边的小账本核算记账。


    这个习惯,自她60多年前嫁进永嘉新村,一直保留至今。


    50年间,这位老人历经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数年前,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和能干优秀的大女儿相继因病过世,另两个女儿也远在他乡……但这丝毫不妨碍乐观的老人继续拥抱、热爱当下。她爱上了背诵古诗词、爱上了唱歌、参与了读书读报小组,也积极加入小区种种志愿者活动。


    指着玻璃台板下诸多孙辈、重孙辈的照片,老人乐呵呵地:“看看这些就够啦!”


    外人眼中,永嘉新村是个“长寿小区”,超过80岁的户籍老年人有70人,更有3位百岁老人。


    “哪有什么长寿秘籍,更不说悬乎的风水”,新村所属永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范小玲这样揭秘:小区里有个组建了十多年的读书小组,每周一次活动,雷打不动。而那些长寿的长者基本都是这个组里的积极分子。老人们在接触经典文学、诵读古诗词过程中,生活哲学、人生智慧早已浸润在了他们的生活中。


    比如说蔡阿婆,如今诵读古诗词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别人晚上睡不着数绵羊,我就背诵唐诗。”


    这并非是句玩笑话。蔡阿婆的床头常年放着《唐诗三百首》,每天早晚她都会翻阅一下。她自豪地说:“我可以熟背《唐诗三百首》里超九成的诗歌。”而句数较多、背诵难度系数最高的《琵琶行》《长恨歌》则是她的最爱。


    为了给古诗词背诵增添趣味,蔡阿婆曾经还找来了背诵“搭子”——同在新村居住的纪士珠阿婆。纪阿婆生于书香门第,文采很好,也喜爱唐诗。两位老者就这样经由读书小组相知相识,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天清早,永嘉新村附近的街巷上,人们常能看到这两位高龄阿婆相互搀扶着散步,嘴里还诵读着唐诗。你背上句,我接下句,对答流利、反应之快让路人都连声称赞。


    前年,“老搭子”纪阿婆过世了,蔡阿婆也沉闷了好一阵子。但数十年的岁月甘苦,早已教会了她如何排解愁苦、拥抱当下。很快,她又以开朗欢乐的样貌重回人们眼前。


    得知要接受采访,蔡阿婆当天专门穿了一件红色毛衣,搭配着彩色围巾,银白色的短发齐齐梳在脑后……


    别人眼中,蔡阿婆也正是永嘉新村的“红人”,“在她身上看不到丝毫暮气”。


    如今,她把自己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说是为了“让寂寞挤不进来”——周一,参加社区健康小组的活动,和老伙伴们一起做健康养生操;周二,参加歌咏小组活动;周三,参加读书小组,在品读经典之余,还能听专家解析时事政治;周四,参加英语小组;至于周五,蔡阿婆会约着票友,一起欣赏京剧。“现在,我除了不会上网浏览购物、处理图像文本,其他基本和年轻人同步了”,蔡阿婆自言自语地筹划着自己何时能“与时代连线”。


    如今,尽管独居,但邻居们每天都轮班来关照探望,大家亲如一家,蔡阿婆丝毫不觉得孤寂。她也有个伴在手边的小“神器”——算盘。由于年轻时工作关系,她每天都会用到珠算来记账,如今这项技能则被她用来“练脑子”,顺便记录自己的日常开销和手账。页脚泛黄卷起的手账本,一叠又一叠,老人将永嘉新村生活的近六十载点滴都记在纸上,更印在心间。


    蔡阿婆说,自己只是永嘉新村老年人中平凡一员,和大家一样,她喜欢这里的环境,熟悉了这里的味道,波澜一生后,很多老人在这里找到了平静和满足。


    蔡阿婆家的客厅中,有一张特别常见而又“珍贵”的四方桌。已泛黄的针织钩花白桌布上面压着玻璃台板,玻璃台板与桌布间夹着一张张子辈、孙辈和重孙辈的照片。每每夜深人静,蔡阿婆常会对着玻璃台板下的照片端详,也只有这个时候,眼底的泪光和嘴角的笑意,会同时涌上这张满布风霜的脸庞。  摄影 顾一琼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57950.html

上一篇:评论芭蕾舞剧《白毛女》----日记摘抄797(时在初一阶段)
下一篇:美国国家工程院评出2019年工程技术教育创新奖
收藏 IP: 1.202.71.*| 热度|

2 杨正瓴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