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榜样的力量:科学与艺术双管齐下 精选

已有 5828 次阅读 2018-10-12 06:59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曾有一些专家主张,人的大脑要么是科学型的,要么是艺术型的,二者不可得兼。而比恩的经历表明,科学追求和艺术追求可以并行不悖。


榜样的力量:科学与艺术双管齐下

□ 武夷山

(发表于《科普时报》2018年10月12日)


图1:在当代画家西蒙·克里格的笔下,人们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月球模型来帮助阿波罗号的航天员进行登月模拟训练。
图2:《在风暴洋上》是帕姆·李创作的阿波罗12号航天员艾伦·比恩的肖像画,表现的是他考察一座环形山的情景,地点就在两年前无人登月探测器“勘测者3号”着陆点的附近。
图3:艾伦·比恩。
图4:理查德·泰勒。

    

科文交汇


    艾伦·比恩是美国宇航员, 1932年3月15日生,2018年5月26日去世。1969年11月,作为登月舱驾驶员,他同任务指令长查尔斯·康拉德和指令舱驾驶员理查德·戈登一道搭乘阿波罗12号飞往月球,这是人类第二次登月。比恩与康拉德乘坐登月舱在月面预定地点成功着陆。

    随后,比恩出舱在月球上行走,成为历史上第四位踏上月球的人。迄今为止共有12个宇航员登上过月球。在这12个宇航员当中,比恩有一点与众不同:唯有他用画笔记录下了他见到的月球景象。

    他在月球上行走时,有个名叫理查德·泰勒的6岁美国男孩的父亲指着月亮告诉小泰勒,“此时此刻有一个人正在月球上行走”。就这样,在月球上行走的人激起了小男孩的想象力。于是,他开始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行星、真实的太阳系、宇宙飞船和外星人居住的城市。他甚至试图表现外星人在失重状态下打板球的样子。

    后来,他进入大学物理学专业学习。1984年,上大三的时候,泰勒曾十分纠结于今后从事哪种职业:科学还是艺术。因此,他的偶像——艾伦·比恩的职业路径对他很有启示意义。

    1955年,比恩23岁的时候,从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他在大学期间参加了海军后备军官训练团项目。大学毕业后,他加入美国海军服役,被授予海军少尉军衔。在接受飞行训练后,他获得“美国海军飞行员”资质,先后担任战斗机飞行员和试飞员。1963年,他入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三批宇航员。他这一辈子,在太空飞行了1671小时45分钟,其中10小时26分是进行舱外活动或在地球轨道上。

    比恩于1981年6月从国家航空航天局辞职,此后致力于专业绘画。他说,自己当宇航员18年,有幸造访过普通艺术家从没去过的世界,见过他们从没亲眼见过的景象,因此,他希望通过画笔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作为登月航天员拥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登月太空服的碎片,不是沾有月球的尘埃嘛!于是,比恩将这些碎片铰碎,将其兑入丙烯画颜料。

    另外,在创作过程中,比恩还穿上登月靴踩在画布上,使用在月球上树立旗杆时用过的那把小锤子在画布上敲击,他说,这样我就“创造出了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略显粗糙的画布表面”。2009年7月,为纪念人类首次登月40周年,他的众多太空主题画作在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同时,这些作品也结集出版,书名叫Painting Apollo:First Artist on Another World(绘制阿波罗飞船:去过另一世界的第一位艺术家)。

    比恩坦承,自己是胆子较小的宇航员。他意识到,其实死亡时时刻刻都离我们很近。因此,他的作品不论展现的是什么——宇航员操纵设备,服务舱飞越月球表面,或遥远的地球偷窥月亮,都使观画者感受到比恩所希望表现的孤独感:我们离家好远啊!一方面是月亮到地球的物理距离确实很远,另一方面是回程的飞行难度使得距离似乎更远。

    泰勒说,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一些专家主张,人的大脑要么是科学型的,要么是艺术型的,二者不可得兼。而比恩的经历表明,科学追求和艺术追求可以并行不悖。在比恩这位榜样的激励下,泰勒决定在科学之路和艺术之路上都迈出脚步。

    1985年,他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他在同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本专业崭露头角后,开始向艺术领域进军。1995年,他获得英国曼彻斯特艺术学院颁发的艺术与设计资格证书。1999年,他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艺术理论专业的艺术硕士学位。

    现在,泰勒是俄勒冈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兼其他系的心理学和艺术学教授。他已经发表300多篇论文,其中在《自然》杂志发表11篇,在《科学》杂志发表3篇。其论文被引用总数超过4400次。他对分形有特殊的兴趣,从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地理学、建筑学和艺术等不同角度研究过分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140343.html

上一篇:[转载]24岁当上毛主席保健医生
下一篇:[转载]卡夫卡究竟是怎样的人
收藏 IP: 219.142.241.*| 热度|

13 张忆文 赵美娣 吕洪波 文克玲 宁利中 史晓雷 周家馨 李学宽 黄永义 张焱 张婷婷 强涛 马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