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建筑师”谭盾:1+1=1的哲学艺术

已有 2555 次阅读 2017-11-27 15:10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SEA-Hi!论坛 | “建筑师”谭盾:1+1=1的哲学艺术

点击查看谭盾演讲集锦视频

看过谭盾先生演出或听过他作品的人就一定会钦慕于他的音乐才华。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作曲家、指挥家、音乐人”,他还是一位“建筑师”。基于对音乐、建筑、自然的感悟,他在上海的水乡小镇朱家角建了一座“水乐堂”。每周六,当水乐剧“天顶上的一滴水”拉开序幕,人们看到的就不再只是建筑、光影、舞乐者,听到的也不再仅有水声、鼓声、乐器声,出乎意料地,禅声与巴赫在这里碰撞,内与外的空间在这里交织,音乐与建筑在这里相爱……而在这视听合一的背后,是谭盾老师“1+1=1”的哲学艺术。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谭盾

1+1=1

对我来说,中国人对精神跟身体、城市跟自然的感悟,如果要用一个数码的形式来简单地回顾,那就是1+1等于1。资本家可能是1+1等于3,科学家是要1+1等于2的,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是一个信仰,这种信仰渗透在科学、艺术、建筑和音乐里,很重要。所以我想讲讲我对1+1等于1、对建筑与音乐的合作的体会,通过我自己在上海的工作室,来跟大家分享。

禅声与巴赫

2010年,当时我作为世博的文化大使,去考察上海的环境。我太太是上海人,就把我带到了上海。我第一次去的地方,就是离上海20分钟的朱家角,这个明代的古镇。我在朱家角一个老房子里,一个老粮仓,看到很多退休工人天天在那打牌,我就在岸边听着音乐。突然我一抬头,望见对面就是明代的古庙禅园圆津寺庙。很有意思,当时我正听着耳机,左边就传来对面僧人的佛教音乐的祈祷声,古老的传诵,我耳朵里正听着巴赫的音乐,巴赫是古典音乐之父。我突然觉得,那一瞬间,丝绸之路的那一头跟丝绸之路的这一头,通过声音的桥梁,给连起来了。

建筑与音乐

我想,是不是可以用一种音乐和建筑的形式,把我耳朵里听到的1+1等于1的这种结构呈现出来?我就跟当地人说,我想把这个地方作为我的工作室,是不是可以做成一个建筑音乐的工作空间或者是展示空间?当时我就把建筑音乐的概念立起来了,它是一个环境跟精神、人与大自然、音乐与建筑的结合。我想,我是不是可以把建筑做成一个乐器?

平常我在工作室工作,写作、创作、研究,聆听大自然,聆听上海。然后梦想,梦想有文学的,诗歌的,而建筑音乐的梦想,可以让你完全看到1+1=1这个公式,也就是现实跟梦想在水乐堂是可以“看”得见,也可以“听”得见的。

“看”得见的音乐

我们找了一个老房子,一个很破的民居。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房,房子是有“灵魂”的,无论怎么做,这个灵魂要保住

当时建筑师说,所有的垃圾都不要扔掉,因为所有的木头都是有灵魂的,我们就把要扔掉的垃圾又捡回来,造了一堵墙,从这堵墙可以闻到原来的建筑是什么味道。

另外,部分木头结构也得到保留,像是明豪斯Minhaus的感觉,底下用钢铁把木头撑起来,是包豪斯Bauhaus的感觉。我把这两个感觉演化成1+1等于1的一种音乐形式。所以在“乐器”里,你可以“看”到音乐。

“听”得见的水乐堂

你也可以“听”到建筑。我经常把衣服穿反,但这个时候我觉得反的衣服比正面还要好看。所以做工作室,就始终想从里边看到外边,从外面也看到里边。我们把河水抽到屋里来,再流出去,好像就有一个过滤、洗心的作用。

另外,把地板做成水的地板,地板是水摇滚的鼓面,天顶是水琴,可以演奏很多水的音乐。然后很多钢管、铁、陶。我们演出的现场,楼上的水琴有的时候是毛毛细雨,有的时候像暴风雨一样。所有的管子都可以跟对面禅人的大钟呼应,它是一种钢铁的音乐。楼梯我就跑到湖北编钟博物馆,让专门做钟的师傅给我做楼梯(楼梯像编钟一样,可以演奏音乐),这个音调是古老的禅钟的音调,让楼梯也成为乐器。

星期一到星期五是我自己工作的时间,里面只准有一个人存在。就是说可以独处、思考、沉思,所以我希望水乐堂是我工作的空间,在那里我可以聆听上海的心跳、聆听大自然,“看”到声音,看到心灵梦想的建筑。我们每个星期开放一次,跟观众分享,每个星期六晚上,我们会在那里跟来自全世界的所有朋友听水、听到自己的内心。我们没有广告、宣传,就是道听途说,也没有门牌号码,得自己去找,到了那里,你就会发现全世界喜欢水、喜欢建筑、喜欢大自然的人,都会在那里聚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那个地方,就是我们分享1+1等于1的地方。

建筑+音乐,成就了更为丰富的彼此

建筑跟音乐,真的非常相似。因为第一我们很讲结构,同时,建筑跟音乐是天生的一对“情人”,拆也拆不散。所以在建筑里看到音乐,在音乐里听到建筑,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谭盾

在当代的建筑里,好多都变成视觉性的问题了。而谭盾先生的建筑还发掘了听觉、触觉,本来都是建筑的任务,但在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好像把这些都丢失了。谭盾的工作室,我觉得把所有这些都挖掘出来了,非常动人。

——刘家琨

谭盾先生讲1+1等于1,我坐在下面细细体会,你+我,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我们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的“1”。表面看是一栋安静的建筑,但所有的细节和材质全部被表以实用,最后变成一个新的“1”。

——秦畅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在SEA-Hi!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本文图片均来自谭盾先生的演讲PPT。完整演讲可以在菜单栏“论坛视听→视频目录”中看到,戳这里直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087075.html

上一篇:《历史与技术》主编谈技术史
下一篇:专家(集体)意见的问题----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102)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2 杨正瓴 郑学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