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一位美国大学老师“控制”手机的课堂使用的实验 精选

已有 9136 次阅读 2017-11-5 07:23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位美国大学老师“控制”手机的课堂使用的实验

武夷山

 

    JOELLE RENSTROM是作家,也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讲授写作课程,日前她在网络周刊Aeon(万古)发表文章,What Happened When I Made My Students Turn off Their Phones(我迫使学生在课堂上关掉手机后发生了什么)。文章说:

    学生手机成瘾是个大问题,我想过各种法子来控制手机的课堂使用。有一招是,若谁的手机在课堂上响了,我就让他(她)当场唱歌跳舞,但效果不佳。我曾在Aeon上发过一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旧金山一家名为YONDR的初创公司的人读了我的文章后联系了我。该公司生产一种手机袋,其作用是不让观众在看演出时使用手机。用户将手机静音后放入袋内,锁住袋口。看完演出后解锁,取出手机。有些著名演员要求,看他们演出的观众就得使用这种手机袋,以防止违反知识产权规定的摄影摄像行为。

    YONDR寄给我一些手机袋供我使用。我规定,上课前每位学生从一个盒子里取出手机袋,将手机静音后放入袋内,锁上袋子,离开教室时解锁。至于学生是将手机袋放回盒内、放在衣兜里还是攥在手上,我不管。我对他们说,这是做实验,最后我要写文章的,会在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发问卷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学期开始时,这个班上30名本科生中,37%对实验愤怒无比,认为比以前的唱歌跳舞惩罚还要糟糕。有人觉得,将手机放入袋内就好比将宠物关到笼子里。但是到了期末,只有14%的学生对手机袋持负面看法,11%的学生说手机袋的效果“令人愉悦地惊人”,7%感到释然,21%说使用手机袋不是个事。

    实验开始后,有人将手机放入袋内,但不上锁,以表示无声的抗议。也有人转而用课桌上的计算机(为学生检索文献、做实验而配备的)上网,这一条我不管。但是,以上厕所为由去看手机的现象大大减少。

    一开始,26% 的学生估计,YONDR手机袋会使教室更安静,期末,52%的学生说教室确实更安静了。有一回下课后,我发现一个手机袋落在课桌里,几分钟后一个女生匆匆赶回来,说“将手机放入袋内后,我就完全忘了手机了。我猜,这就说明手机袋起作用了”。

    我问他们,少用一些手机,对社会有没有好处?只有15%的人说没有好处,65%说有好处,19%说“我觉得有好处”。50%的学生说,少用手机有利于人际交流和面对面的互动。一位学生说,只有冲澡时我才真正在思考,其他时候都在翻手机屏。

    我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们好好想一想自己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一定要改变其习惯。其实,我若想搜集关于智能手机问世前的生活更美好的证据,易如反掌。我的学生们承认,有了手机导航,他们连地图都不会看了;他们觉得读纸本的东西,在纸上写字,都落后于时代了;反正谷歌一搜什么都有,他们就什么都不记了。大家普遍同意,课堂上用手机是不合适的,只有11%的人认为,控制在课堂里使用手机的规章制度是没有必要的。

    学期开始时,48%的学生认为,不受打扰的课堂环境是有利于学习的。那我问:那你们为什么手机不离手呢?20%的人承认是上瘾了,更多人说,无聊了才看手机的。其实,丹麦哲学家克尔郭凯尔和英国哲学家罗素都说过类似的话:无聊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激起了人们的想象力和雄心。学生们大可不必用手机来拯救无聊。

    归根结底,YONDR手机袋的意义其实是选择。人做出使用技术的选择,而不能被技术所控制。如果学生们在教室里关机了,我希望不是因为老师要求他们关机,而是其自主选择的行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083835.html

上一篇:参加“科学家的人文情怀”研讨会----日记摘抄589
下一篇:儿歌是有利于记诵的最佳学习媒介----清点自己写过的评论98
收藏 IP: 219.142.244.*| 热度|

27 姬扬 徐令予 罗春元 黄永义 柳文山 史晓雷 侯沉 冯大诚 刘钢 刘世民 张莹 高义 杨正瓴 迟延崑 杨国立 安海龙 赵凤光 吴明火 李毅伟 梁进 王安良 王林平 张云 胡木林 zjzhaokeqin ncepuztf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