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xuere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ren07

博文

那些渐渐远去的北极生灵……——挪威行记(二) 精选

已有 6194 次阅读 2015-10-22 22:31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气候变化, 北极熊, 采矿, 驯鹿, 萨米人

北极熊胆

Ken 家族的驯鹿角形状徽章

我们一行记者在特隆姆瑟海边的餐厅与Ken和他的萨米兄弟共进晚餐


  去北极之前,有不少朋友希望我带回的礼物是一张与北极熊合影的照片。到了地处北纬78度12分的斯瓦尔巴德才知道,这几乎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使命。

  在巴伦支营听导游讲北极熊的故事

  在斯瓦尔巴德大学中心(UNIS)攻读空间物理学博士的中国留学生陈相材告诉我们,在朗伊尔城看到戴着面具拿着枪的人不用害怕,他们往往只是在徒步——为防御北极熊,当地人不带枪不能随便上山,即使那些山看起来都光秃秃的。据一位从事岩石力学研究的华人学者说,北极熊夏天最饿,冬天有海冰有食物相对好点。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而加速的北冰洋浮冰的消融,多少增加了北极熊觅食的难度。雄北极熊饿极了时连小熊都吃。平日里,朗伊尔城的垃圾箱必须加盖,因为垃圾会招引饥饿的北极熊。有一次,一头北极熊进了朗伊尔城一户人家家里,自己打开冰箱门,打开黄油盒子,把黄油舔得干干净净,临走居然还把黄油盖子盖上,把冰箱门关上。最近一次北极熊经过镇边公路时,政府派了直升机驱赶它。普通人遭遇北极熊,如果不依靠枪,几乎完全无力对抗。就在近年,一群大学生一起上山,眼睁睁看着其中一位女同学被北极熊咬死了。

  所以,尽管无畏、好奇的北极熊在远方世界人们的想象中憨态可掬,不可预测的它们与这片共生土地上人类的关系却多少是有点紧张感的。有统计数据显示,自1971年以来,在斯瓦尔巴德地区,共有5人因遭遇北极熊而死,8人受到严重伤害。同时,平均每年有两头北极熊在人类的自卫行为中被打死。此外,气候变化、中毒、人为灾害和狩猎都威胁着北极熊的生存。在特隆姆瑟的极地博物馆,我们曾看到当地人使用的木制北极熊诱捕器,诱饵与猎枪的扳机相连,据说鼎盛时期每个捕猎季可捕捉到100多头北极熊。今年8月,德国女摄影师克尔斯汀·兰根伯格拍摄了一张震惊全球的照片,照片里,一只瘦骨嶙峋的北极熊站在一块浮冰上,面容憔悴。

  一般一头雄北极熊重300公斤—700公斤,一头雌北极熊重150公斤—250公斤,而刚出生的北极熊幼仔才500—600克重。只有1/3的小北极熊能活到两岁。它们有灵敏的耳朵和嗅觉,能闻到32公里外海豹的气息或从1公里外的1米厚冰层下嗅出海豹的味道,白色的皮毛能使它们能在冰层上悄悄地跟踪并突袭猎物,海象、海狐狸和一些鱼、鸟都是它们的食物,它们喜欢围着鲸鱼的残骸聚会,很长时间在那里尽情地享受鲸油的美味,有时候也吃一些植物,很偶尔会吃驯鹿;它们是伟大的游泳健将,可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游几百公里远;它们约25厘米宽的大爪子是天然的雪地靴,约10厘米厚的毛皮可以隔热和储存尽可能多的能量。这些关于北极熊体征的细节,我都是到了斯瓦尔巴德才知道。

  在荷兰探险家威廉·巴伦支探险时曾经居住的小木屋附近(现被改造为露天旅游营地巴伦支营)围着篝火,舀着驯鹿肉煮土豆胡萝卜汤,听生物学专业毕业、声音优美动听又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当地女孩Helga Baardsdatter讲述一生致力于开拓通过北冰洋的欧亚东北航道的巴伦支以及北极熊的故事。这是我听过的最生动的关于北极熊的介绍。女孩来自英国的男朋友也学生物,同时是个优秀的摄影师,为斯瓦尔巴德地区和北极熊拍摄了许多优美的照片和影像,他拍摄的一张Helga梳着金色麻花辫盘腿坐在草地上看太阳的背影照片,使Helga成为斯瓦尔巴德第一个“挂历女孩”。这是一个历史和现实完美结合的文化旅游推广案例,那个如斯瓦尔巴德的湖水般充满灵性,又如雌北极熊般野性温暖且风趣的女孩再次让我联想到海德格尔所说的“栖居”。如果不是旅途时间紧迫,真希望能有时间和她面对面坐下来喝杯咖啡,听她讲讲她和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生灵的故事。

  渐少的驯鹿和变化中的冻土带食物链

  不只是北极熊,北极地区的其他几种动物也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据位于特隆姆瑟的弗拉姆研究中心(英文名为:Fram Centre。)研究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北极地区大气温度的上升增加了冬季降雨的频率,雨水降落到地表后结冰,导致覆冰牧场增多,减少了以地表苔藓类植物为食的驯鹿和岩鸡的数量。冬季食物的减少还引起了大量北极狗的死亡和次年夏天北极狐繁殖量的减少,而这些都将影响高北冻土带生态圈的整体食物链,而北极熊正处于这条食物链的顶端。

  驯鹿繁殖和生存问题还关系到萨米人。和因纽特人一样,萨米人是北极地区的原住民之一,目前共有7.5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芬兰、丹麦、挪威、瑞典、俄罗斯五国境内,挪威境内有近3.5万人。放养驯鹿、打鱼以及农业耕作是萨米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其中,驯鹿饲养被认为是萨米人最重要的文化特征。在特隆姆瑟遇见的毕业于特隆姆瑟大学市场专业的萨米文化导游Ken Even Berg告诉我,他胸前的银色徽章就是他根据自己家养的驯鹿两只角被剪成的形状设计的。

  气候变化等全球现代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给萨米人的传统生活方式造成了严峻挑战,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尤其加剧了他们生存的困境。在挪威萨米人居住的社区,越来越多的煤矿采掘活动正在侵占和挤压着驯鹿饲养所需要的土地。
   “以前,驯鹿会在夏季和冬季之间进行迁徙,但有的矿业公司为了开采矿产资源会在驯鹿迁徙路线中间开辟一片矿区,这给驯鹿的正常迁徙带来了问题。”Ken的堂兄罗纳德·斯炯门格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王泳桓的采访时说,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萨米人都反对矿业开采活动。在采矿和保护驯鹿饲养这一传统文化之间,萨米人内部有着不同的声音。

  “有很多人,比如我就支持矿业开采,因为这可以增加就业;但也有很多人,比如我的表兄他就反对,因为他认为这冲击了萨米人的传统文化。我们之间存有分歧,谁也无法说服对方。”Ken认为,围绕着矿业开采和保护驯鹿饲养传统文化的争论将会继续,因为每个人各自不同的利益、立场和原则会影响大家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气候变化问题一样,这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据悉,2005年,挪威通过了《芬马克法》,目的是为当地居民的利益加强对芬马克土地和自然资源的管理,平衡驯鹿饲养和非耕种地区的商业和社会用途,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挪威外交部北极事务政策顾问托米·法拉克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王泳桓采访时表示:“挪威政府希望能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同时实现北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附:萨米人Ken和他的基督徒祖母的故事

  之前在北欧诸国到上海举办的“极地光影”影展上,曾听到过当年萨米女孩被北上的基督教牧师强行摘去头顶高帽子(基督教认为高帽子里藏有邪灵)的故事。在特隆姆瑟遇见的萨米文化导游Ken Even Berg告诉我,萨米女性对摘帽子这件事的抗拒比男人强烈跟她们的头发与帽子编织在一起有关。他还告诉我,北部的萨米人喜欢红色,南部的萨米人喜欢红色和蓝色。今天,一套传统萨米服饰价格约为3万挪威克朗,在当地也算很贵,但还是有人买。今天的萨米人有继续养驯鹿为生的,也有用一种叫Birch的树的木头做各种手工制品的。Ken胸前的银色徽章就是他根据自己家养的驯鹿两只角被剪成的形状设计的。很多人认为挪威萨米人的祖先来自西班牙。Ken和别人一起经营的共有七八个员工的文化旅游公司现在每天接待两组16人一队的旅游团队,一年总共挣500万挪威克朗,在当地不算高收入。他希望能带更多的游客去他们村里。Ken是个基督徒这件事让我很惊讶:当年萨米人不是和基督教入侵者势不两立吗?问他原因,他说是因为祖母信基督教,“I choose to do this to make my grandmma happy.”可是他祖母怎么会去信基督教的呢?据说因为祖母很年轻时未婚先孕,当时要在那种情况下把孩子生下来需要巨大的勇气,而祖母的这个勇气很大部分来自《圣经》。我说:“过去萨米人是被迫信基督,而你是choose to。”他笑着点头:“为了我的祖母。”

  所以,文化多么有趣,它的更替往往不是根据什么逻辑。但正是这种没有逻辑、缺乏理性的更替,依稀还能让我感受到人类作为人类的温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41506-930201.html

上一篇:我看屠呦呦与诺奖
下一篇:《2015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出炉
收藏 IP: 116.227.246.*| 热度|

18 孙启高 武夷山 李东风 谢平 田云川 王永安 冯珞 吕洪波 王春艳 白龙亮 水迎波 李颖业 李土荣 qzw zhouwangpu shenlu biofans jiar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