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语文报社约稿 上中篇】若有知音见采 不辞遍唱阳春—语文味学术史十一次高潮中的语文报社

已有 5321 次阅读 2021-5-20 16:49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堂按:2020年是语文报社成立42周年。去年9月,语文报社总编辑任彦均先生来函,约我为语文报社成立42周年写一篇短稿,约稿函要求500到1000字。可是我不由自主,就把这篇文章当成一部语文味学术简史来写,写着写着,就写了9万字。后来我拿出(不是删去)其中两万字,还有7万字。我是很用心用情写这篇文章的,花了很多时间,前后修改了47稿才定稿。文章直接、间接涉及到语文界很多人和事,有些人看了可能会觉得程某人有情有义,也有人看了会不高兴。但我写的都是事实,立此存照。以后出文集,自然要把这篇文章收进去。




【少堂志林(1320)】



若有知音见采  不辞遍唱阳春(上篇、中篇)

—— 语文味学术史十一次高潮中的语文报社

 

程少堂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宋晏殊在《山亭柳·赠歌者》中有名句云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语文味从当年的星星之火,在数十载风雨兼程和沧桑砥砺中早已演变为烈烈燎原之炬,且以青山遮不住的气概和一骑绝尘的姿态遍唱阳春。个中缘由,除了本人在20年漫长的岁月中心无旁骛、坚韧执著、激情浇铸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一件事之外,应该首推的客观原因是幸逢了许多知音。语文报社在这个知音群中占有很重要的独特的地位,本文自然就成为我对语文味成长史与语文报社的互动交集所作的一次深情回眸。本人也是第一次有机会作这种比较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拙作本是应语文报社之约,为纪念语文报社成立42周年而写的一篇约稿。约稿一般对篇幅是有所限制的。但有段子云原则都是用来打破的,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也不能只是伟大的苏东坡的独门专利,而不属于行文的规律不是?既然如此,约稿的篇幅限制就没有行文的内在规律重要哈哈!何况本人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刻录,为了铭心,是写给我自己的灵魂低语,也是写给那些真正关心或真想了解语文味成长之堂奥的人们的心灵独白。因此我希望自己既写之,就不要作茧自缚地对篇幅作什么硬性约束了,而是有话则长,率意为之。于是乎我信马由缰地写着,行于所当行地写着,写完反复修改后,竟发现有近七万字,的确够长。不是本人硬要写长,而是历史是长的。

——题记

 

 

内容提要

 

(一)以2001暑假本人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发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也是学术界第一篇试图将语文味概念化、学术化的论文; 2002411本人在深圳中学成功主讲第一堂全市性语文味公开课《荷花淀》;由本人策划组织,2002420日开始在《深圳特区报》展开每周一期、近一个月的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 大讨论为发端,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第一高潮。

 

(二)以本人的综述性论文《语文味研究回顾》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0期发表;本人的长篇论文《语文味儿理论构想》在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2003年第7期发表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年第3期全文复印转载;2003716日,《中华读书报》用大版面发表本人的论文《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2003716全文转载该文;北京中国基础教育K12网对本人的公开课《荷花淀》展开大讨论等为标志,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二高潮。这一次高潮产生的影响是全国性的。 

 

(三)以《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10发表对本人的约稿《语文课:用开放的心灵赢得爱情世界的回声——语文课中爱情内容如何教出语文味之我见》本人主讲一系列产生广泛影响的公开课;20065月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尚莹的硕士学位论文《语文教育的理想王国——语文味理论初探》成功答辩;20068月本人60万字的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海天出版社出版;20061024《南方都市报》以“本土教育家程少堂”为题,以两个版的大版面发表对本人创立的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深度报道;2007321日,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以本人为封面人物,用头版整版篇幅发表深度报道《程少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2007428本人在深圳市主讲引起轰动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语文味教学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正式诞生;本人的论文《试论作文教学丰肚法》在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发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9大版面发表语文味一语三文单元教学案例,深圳语文味早期团队首次集体亮相2008年本人的演讲词《人生的第一个美梦》被选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上册)》作为正式课文等为核心,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三高潮

 

(四)2007年经语文报社刘远先生等领导推荐《程少堂讲语文》入选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后,20081月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出版;《中国教育报》200821日第5版以整版篇幅推出本人的长篇论文《光荣与遗憾:近30年作文教学改革再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2008年第7《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2008年第8期两刊分别全文复印转载该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8年第5期将本人作为封面人物推出,并配发了由本人撰写的封面人物文章《语文味的成长史》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2008年第8期和《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2008年第9期分别全文复印转载200811月本人在遵义主讲《菜单》公开课引起轰动为标志,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四次高潮。这次高潮又是一次大高潮。

 

(五)以《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1年第2期推出反映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重要进展的论文《呼唤文人语文”——“文人语文放谈》; 2009年前后本人在学术界率先对泛语文批判展开学术反击; 2009年本人入选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师报》等报刊评选的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 2009年本人入选四川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当代十大名师研究》;北京《语文世界》杂志2009年第9期将本人作为“封面人物”(实为“封二人物”,该刊无“封一人物”)推出; 20115月本人在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评比中夺得第一名;本人关于代表课的研究在《语文学习》引起讨论等为核心,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五高潮。这次高潮也是一次大高潮。

 

(六)以20117月本人在黄山举行的全国中语会第八届商务印书馆·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比赛中的评课引起轰动;江苏省小学语文界两位名师王爱华、曹春华的论文《国内语文味十年研究综述》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年第11期发表; 20116月本人应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从冷美学热美学”——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的讲座;201112月本人在广州成功主讲面向广东全省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味教学公开课《锦瑟》等为标志,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六高潮。

 

(七)以本人的长篇论文《对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美学语言的执著追寻——“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构建之演进史》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第2期发表;大同大学张毅教授的论文《再论程少堂语文教学的美学追求》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第6期发表;本人多次成功主讲大型公开课《沁园春雪》;四川师大许书明教授的大学课程讲义《程少堂教学艺术论》在武汉《中学语文》杂志2012年第7期发表;许书明教授的大学课程讲义《程少堂文化语文教学艺术》在广州《语文月刊》2013年第6期发表;大同大学张毅教授的论文《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语文教育美学的构建》在《语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9期发表;20135月本人入选《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深圳教育发展白皮书》;东北师大研究生张岩撰写的30万字长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首部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评传性学术专著《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0139月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人的学术人生从“读书—教书—写书”转变为“被写成书”;本人千字的长篇论文《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在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2013年第10期发表等为标志,共同构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七次高潮。这是一次影响深广的大高潮。

 

(八)以《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年第11期用特别推荐的方式,在头版头条位置强力推出本人的论文《代表课: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术概念——兼对批评〈代表课初论〉一文的回应》未删节的全文;大同大学张毅教授的长篇论文《语文幽默教学机理——以程少堂语文幽默点染教学为例》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4年第6期发表;本人的《语文味教学法:一个经典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虽有嘉肴〉新读》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4年第10期发表; 2014年本人在全国中语会首届学术人物评选中被评为学术领军人物;本人的重要论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在北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2014年第2期发表;四川师大许书明教授的论文《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内涵解读》在武汉《中学语文》杂志2014年第4期发表;许书明、龚丽娟的论文《程少堂母语教学中国元素管窥》在《中学语文》杂志2014年第12发表等为标志,共同构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八高潮。这次高潮也可以说是一次大高潮。

 

(九)以20155本人入选任彦钧和刘远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丛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5年第9期发表以本人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例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语文味教学法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该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5年第12期全文复印转载;梁青撰写的长篇论文《发现语文新大陆——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智慧艺术之研究》发表,并被京东、亚马逊两大商城作为《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一书精彩书摘推出等为核心,形成了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九高潮。

 

(十)以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两位小学教师成员的两篇语文味教学法论文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6年第4期发表;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初中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与学》连续三次,分别用杂志近三分之一的大版面大篇幅推出程少堂教改探索语文味教学法专题2016年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表现性教学法、近80万字的《语文味教学法》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201610月本人成功主讲大型公开课《伯牙绝弦》等为标志,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十高潮。这是一次具有深广影响的大高潮。

 

(十一)以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教师》杂志2017年第8期发表介绍语文味教学流派的约稿《语文味19年: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2018年第1名家访谈栏目发表对本人的长篇访谈;2018519日本人应邀在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主办的全国教学观摩课上主讲公开课《在蔑视抒情的时代学会抒情——作文抒情之指导》;《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8年第10期将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干将、广州名师梁青作为封面人物推出;《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9年第4期再次将本人作为封面人物推出;20195月梁青撰写的52万字的《程少堂传》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等为核心,共同构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十一高潮。这次高潮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高潮。

 

 

写在开头

 

 

今年是语文报社创建42周年。几个月前,本人收到语文报社总编辑任彦钧先生发来的来自《语文报》的金色邀约的约稿函,自然就想起过去数十年间本人和语文报社的交集来。

 

 

44年前的1976年,本人还是一个水平不高但酷爱读书的农村民办语文教师,那时很难读到语文报刊,语文报社也还没有成立。根据百度百科资料介绍,《语文报》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社,1981年《语文报》创办后才更名为语文报社。本人1979年上大学的,上大学前,虽然语文报社的前身《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社已经成立,但我们是没有工资的民办教师,很穷,订阅不起报刊。那时的农村学校也没有图书室,因此当时我们根本就没有机会读到《语文教学通讯》。 

 

37年前的19836月,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本人开始在航天系统做高中语文教师,刚刚诞生不久的雅致的《语文报》,给本人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印象,成为本人的最爱之一。当时地处鄂西的航天部066基地第一中学校图书馆订阅的杂志不少,《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的每一期,每一个字,本人都会细读,并且做读书笔记。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细节的历史是抽象的。还是讲讲本人与语文报社交集史中的一些细节罢。下面本人主要回顾语文味成长史上的十一次高潮及其与语文报社的关联

 

 

(一)以2001年暑假本人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发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也是学术界第一篇试图将语文味概念化、学术化的论文; 2002411日本人在深圳中学成功主讲第一堂全市性语文味公开课《荷花淀》;由本人策划组织,2002420日开始在《深圳特区报》展开每周一期、近一个月的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 大讨论为发端,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第一次高潮。

 

 

 

199911月,本人以大学副教授的身份,通过全国招聘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到深圳市教学研究室做中学语文教研员后,就把知行合一、道器纵横当成自己教研工作的基本宗旨。具体来说,本人就是想要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与语文味教学实践互启互丰、相濡并进、捆绑提升的学问方式开展工作与研究。20017月,在反思自己的同时反思整个时代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深入思考,本人撰写的语文味的第一篇论文《语文教学要教学出语文味》,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发表。这篇文章是本人在深圳市罗湖区一所中学评课后的整理稿,篇幅不长,但它是学术界试图将语文味学术化、概念化的第一篇论文。2001124日,本人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香港第四届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了在《语文教学要教学出语文味》一文的基础上扩充撰写的论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内容。

 

在撰写《语文教学要教学出语文味》这篇文章稍前一点时间即2001年上半年,本人就在深圳市宝安区和罗湖区先后主讲了两堂《伤仲永》公开课。前一堂听课教师为深圳市宝安区和龙岗区的初中语文教师,也有部分市区关内初中语文教师参加;后一堂听课教师为罗湖区初高中语文教师。这两堂课都很成功,坚定了本人坚持讲公开课的决心和信心。2002411日下午,本人到深圳工作后主讲的第一堂面向全市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在深圳中学举行。这堂公开课打破了传统小说教学的窠臼,把传统教学小说教学中的环境描写、情节描写、人物描写等三要素,与哲学或文化学里面的三大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描写)、人和人的关系(情节描写)、人与自我的关系(人物描写,重点讲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打通融合。由于这堂公开课的创造性,它不仅在深圳教育界产生很大影响,而且给中国语文教学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小说教学范式,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发轫之作。《荷花淀》公开课之后,深圳市名师、时任深圳中学语文科组长的薛安康老师当场给本人这堂课打90分。薛安康老师玩笑说,本来可以打95分,但由于我上课时老表扬他们深圳中学的同学,因此扣掉5分。深圳市首批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时任深圳市罗湖区翠园中学副校长刘人云说,你这堂课确实好,但我们一线教师不太好学。刘人云老师这句话引起本人的高度重视,此后我即开始琢磨、研究语文味教学的操作性问题。

 

 

《荷花淀》公开课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仅仅一周,从2002420日开始,由本人策划组织,在《深圳特区报》展开了每周一期的、近一个月的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这个大讨论在深圳教育界产生深广影响,也是本人个人的学术野心的一次大暴露或者说直接宣示。 

 

 

上述语文味的第一篇论文、本人的第一堂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荷花淀》、《深圳特区报》展开的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等语文味大事件一起,构成了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一个起点很高的大高潮。

 

 

(二)以本人的综述性论文《语文味研究回顾》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0期发表;本人的长篇论文《语文味儿理论构想》在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2003年第7期发表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年第3期全文复印转载;2003716日,《中华读书报》用大版面发表本人的论文《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2003716日全文转载该文;北京中国基础教育K12网对本人的公开课《荷花淀》展开大讨论等为标志,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二次高潮。这一次高潮产生的影响是全国性的。 

 

 

本人在深圳中学主讲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荷花淀》,在语文界产生的影响之巨大,是我完全没预料到的。2004年,北京中国基础教育K12网对拙课《荷花淀》展开了大讨论。此时离我来深圳工作只有四年时间。这个持续了大半年之久的讨论,是在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展起来的,在K12网讨论了一两个月后,才有深圳老师告诉本人这件事。这个讨论在中国语文界产生巨大影响,当年仅仅是K12网就有近5万人次浏览量。成都七中语文教师母红梅在网上撰文评价这堂课称:这堂课影响十分巨大,甚至因此形成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派在语文界有广泛影响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对这堂课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再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执教者程少堂老师致力于打破对《荷花淀》解读的常规范式,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荷花淀》,独具慧眼,有所开掘,有所发现,并且,把它们化为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生动深入的演绎和妙趣横生的展开。这堂课,充分体现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在这堂课中,课文《荷花淀》在程老师那里只是教学的一个脚本、一种道具、一个隐喻,教学内容主要是由教师开发出来的。正是由于教学内容来自于教师的开发,渗透着教师的独特感悟、生命体验,因而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生命激活、情感荡漾、心灵放飞的过程,也由于教师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入与融入,激发并带动了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到一种心智活跃、激情勃发的亢奋状态,于是,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师生情感交融、智慧展开的过程。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这一点在这一堂课中得到生动展示。(王荣生主编:《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月版,第24页。)笔者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王荣生教授把本人的《荷花淀》一课的价值与意义,独具慧眼地,准确又深刻地概括为由教学主体的独特感悟、生命体验所构成的一种教学隐喻。这个概括反映的正是语文味教学理论和语文味教学实践的本质特征。这种概括,显示了王荣生教授作为我国第一个语文教育学博士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体贴的学问态度。

 

 

虽然本人并非对所有语文名师讲的公开课都喜欢(实际上本人对一些名师讲的不少公开课颇有看法),但本人向来不对别的语文名师讲的公开课说三道四。但外省有语文教师朋友告诉本人说,某省有语文名师经常不点名批评本人的《荷花淀》一课是不讲小说三要素却只讲文化本人跟这些老师朋友说,你们搞错了,本人讲的《荷花淀》实录网上到处都是,2008年初由于漪和刘远联合主编、语文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一书全文收录了这个实录,白纸黑字写着本人当时的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当于传统小说教学的环境描写,人和人的关系相当于传统小说教学中的情节描写,人与自我的关系重点讲小说中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难道讲小说一定要抱着传统的情节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这些概念打滚才绝对正确、绝对科学,有所改变就不行吗?因此这位外省语文名师批评的绝对不是程少堂讲的《荷花淀》,而是王少堂讲的《荷花淀》

 

 

除了上述成都七中语文教师母红梅和王荣生教授等对这堂课的评价之外,本人还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位外省语文名师批评的不是程少堂讲的《荷花淀》而是王少堂讲的《荷花淀》。20151024日下午,本人在浙江大学讲完学以后,从杭州飞赴长沙在湖南师范大学讲学,晚上在岳麓山下离橘子洲头很近的地方与湖南师大文学院主管副院长以及国培班首席专家教授、周敏博士餐叙。其间,周敏博士特别强调提到:程老师的《荷花淀》一课实录我看了好多遍,这堂课不仅解读思路很新,而且每一个环节都紧扣文本。本人高兴地答道:周博士不愧为语文教育专业的博士,我今天又遇到一个高层次的知音。我拿起酒杯敬了周敏教授一杯(她以茶代酒),接着我用概括性语言对她说了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对我的《荷花淀》一课的评价。本人后来发现, 周敏博士还和另一位作者一道,在《湖南教育()2015年第5期发表《语文味课堂:新三味书屋妙解——以程少堂老师〈荷花淀〉为例》的论文,对本人讲的《荷花淀》一课给予高度肯定。本人在外地讲学,经常有老师跟我说起我的《荷花淀》一课对他们的震撼。20159月中旬,应佛山市教研室邀请,本人在高明市对佛山市高中学校语文科组长作了应对2016年国家命题新高考的讲座,佛山市重点中学、佛山一中语文组长(50出头)在互动时动情地说道:程老师的《荷花淀》一课实录,我反复看了很多遍,而且经常看。这堂课真是开一代新风,且内涵深刻,读之不仅震撼人心,而且启迪心灵,常读常新。在网上,阅读这堂《荷花淀》课实录的人次,超过10万,仅仅K12和本人的语文味网就有超过五六万人次的阅读量。也正是在K12讨论这堂课的过程中,语文界有人开始将本人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称为语文味派。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教育网站,凡是有名师专栏的,大多数都会转载这个课堂实录,且浏览量都比较大。这堂课的教学实录作为本世纪最初十年新课改时期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课例之一,被收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多部中学教师培训教材。这些都说明,喜欢本人这堂课的专家和一线教师是很多的。这堂影响极为深广的《荷花淀》公开课,也成为语文味教学流派诞生的标志。甚至连不太喜欢这堂课的学者也不得不认为:程少堂老师执教的《荷花淀》课堂实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典型课例,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代表了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追求的方向。(彭金红、黄伟:《语文教师与他的课程——试论教师对教科书选文的解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北京教科院《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00112月,本人赴香港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第四届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内容。回深圳后,本人将这篇文章修改补充,将标题改为《语文味儿理论构想》,投寄给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这篇文章超过一万字,该刊编辑觉得篇幅太长,但发现本人的文章不好删其实对我的文章有这种不好删感觉的编辑不止一人。若干年之后,本人在《少堂志林(992):〈湖北教育〉访谈:古诗词教学如何变负担捷径》中曾有如下记载:《湖北教育》杂志主编约我写了一个访谈,我交稿后,《湖北教育》杂志尹主编看后表扬道:读第一遍觉得幽默,百无禁忌。读第二遍又觉得哪怕是嬉笑怒骂也是逻辑串联,很难割舍。主编年纪不大,但主编真是主编,文字感觉好,表扬得很到位。《湖北教育》尹主编是第一次读编我的文章,她对拙文百无禁忌又逻辑严密的点评,是到目前为止,对我文章风格最简洁、最中肯、最走心的概括。本人的论文《语文味儿理论构想》不好删,最后没有删节的全文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2003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年第3期将该文全文复印转载。20036月,本人的另一篇重要论文《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逻辑起点》的主要内容,先在深圳市教育局的行业内部报纸《深圳教育报》发表。2003716日,《中华读书报》编辑把题目修改为《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用大版面发表了这篇论文。这篇论文的完整版发表在河北师范大学《语文教师之友》杂志2003年第8期。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2003716日全文转载了《深圳教育报》发表稿,转载的这一天也正是《中华读书报》发表这篇文章的日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本思想在上述两篇论文中几乎都能找到其萌芽。接着,本人的长篇综述性论文《语文味研究回顾》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0期发表,该文让语文学术界能够大致了解当时语文味研究的全貌。

 

 

以上一系列语文味事件,共同构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二高潮。这个高潮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大高潮。第二高潮是以第一高潮为基础的。第一大高潮影响主要在深圳市,第二大高潮影响辐射全国。虽然这两高潮诞生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草创时期,但它们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它不仅标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从研究之初就很快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全国性影响;同时也标明,本人在中国语文界浪得虚名,首先主要不是凭写文章,而是凭《荷花淀》一课成名

 

 

可见,是先有了《荷花淀》公开课教学实践的巨大成功,才有了本人后来对语文味理念内涵的深度阐释和不断丰富。换言之,语文味研究是先立地,才顶天。《荷花淀》之于语文味,有点类似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商品、动物学中的细胞等概念,它全息或含孕着此后语文味理论发展壮大过程中所有重要元素的萌芽。

 

 

(三)以《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10期发表对本人的约稿《语文课:用开放的心灵赢得爱情世界的回声——语文课中爱情内容如何教出语文味之我见》;本人主讲一系列产生广泛影响的公开课;20065月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尚莹的硕士学位论文《语文教育的理想王国——语文味理论初探》成功答辩;20068月本人60万字的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海天出版社出版;20061024日,《南方都市报》以本土教育家程少堂为题,以两个版的大版面发表对本人创立的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深度报道;2007321日,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以本人为封面人物,用头版整版篇幅发表深度报道《程少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2007428日本人在深圳市主讲引起轰动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语文味教学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正式诞生;本人的论文《试论作文教学丰肚法》在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发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9期用大版面发表语文味一语三文单元教学案例,深圳语文味早期团队首次集体亮相;2008年本人的演讲词《人生的第一个美梦》被选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上册)》作为正式课文等为核心,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2005126日下午,本人应邀在深圳市南头中学给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作了一个标题为《及时读书就是及时行乐——一个长辈不太高尚也不太庸俗的读书经历漫谈》的演讲。这个演讲词的原标题用词大胆。《演讲与口才》杂志编辑将这个演讲词加以删节,以《人生的第一个美梦》为题目发表在《演讲与口才》2006年第12期。很荣幸,这篇演讲词后来被选入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7月出版、全国通用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上册)》作为正式课文。这是本人的作品首次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正式课文。本人曾作过一个初步考证,当代中国语文界有三位老师的文章先后被收录进中学语文教材,其中文章最早进入语文教材作为课文的,可能是朱泳燚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接下来是于漪的散文《往事依依》2001年被收入苏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本人的这一篇演讲词收入职业高中语文教材是2007年。不管自己的文章是收入普通中学语文教材还是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作为课文,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对于一个语文人而言,都是一件大事。

 

 

2003124日,本人主讲的全市性公开课《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欣赏:以〈咏雪〉为例》引起很大反响。20051020日,本人在罗湖区滨河中学举行的深圳市初中语文教学大赛决赛赛场,用当天选手使用的比赛课文课外诗歌《你是我的同类》,主讲了全市大型公开课《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20051125-26日,本人应香港教育联合会邀请在香港主讲了堂公开课,堂是《陌生化:艺术的头脑”——以〈听陈蕾士的琴筝〉谈诗歌鉴赏》(在两所学校讲了两遍),一堂是《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这几堂课都相当成功,其中以《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一课最为成功。《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欣赏:以〈咏雪〉为例》《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这三课,后来被多部名师选本选录。

 

由于语文味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日益扩大,20065月,辽宁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尚莹的硕士学位论文《语文教育的理想王国——语文味理论初探》顺利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这篇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本人当时毫不知情。硕士学位论文的诞生,说明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影响在当时已相当广泛。这篇论文也是目前能查到的最早以语文味作为研究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

 

2006825日,深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在市民中心举行全市中学教师新课改培训,海天出版社在会场外同时举行本人的60万字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首发活动。2006826日是各学科分头培训,利用这个机会,本人在深圳市福田中学主讲面向全市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海天出版社也派人在福田中学举行《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宣传推广活动。这堂课本人用《离骚》全文和《逍遥游》作为课文,这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被有的老师称为在珠穆朗玛峰上跳舞。课后,本人《荷花淀》一课教学实录的整理者、罗湖区翠园中学高中语文教师邹玲,结合《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听课感想,为《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写了标题为《荒原中的舞者》的漂亮书评。本人在《【少堂志林(1125)】荒原独舞记邹玲》一文中写道:对我的这堂公开课当时全深圳的语文教师都在傻听,只有邹玲在心领神会。她知道我在自况,在借课言志、抒情。课后邹玲为《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写下标题为《荒原中的舞者》的激情书评。看了这个书评,我心怦然。邹玲深谙语文味三昧。邹玲笔下的荒原中的舞者是或仅仅是我的形象吗?如果邹玲内心没有此样的孤独感,如果邹玲在灵魂深处没有成为此样的荒原中的舞者的经历甚或渴望,她能看得见眼前的彼荒原与彼舞者吗?”“邹玲对语文味的最大贡献,可能还不是花那整整一个五一节黄金周的时间,帮我整理出我的也是语文味的最重要的一节课《荷花淀》的教学实录,而是她首次用荒原中的舞者这个意象来作为标举我的文化符号或文化形象。她的这个标举,是有胆识有见识的,充满淳朴与激情的,悦目又赏心的歌唱。你听见她的歌唱了吗?——‘在人人疲于奔命,诱惑万千的深圳,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当下,有多少人愿意如程少堂老师一般把及时读书当作及时行乐,潜心沉入书斋,去咀嚼品味中国文化、中国语文的真味呢?在这物欲横流的而今,他无疑当属这功利环境中的一个异类,孤独,寂寞,一如《红菱艳》中登上魔力红舞鞋的舞者,痴迷醉舞而无心驻足。他高托起自己理想的痴心,恣意地挥洒着自己的梦想:在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中潇洒地个性化解读,拒绝干瘪枯燥,让课堂洋溢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时间与实践都证明,邹玲唱得真好,因为她是用心灵在歌唱。

 

60万字的《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由海天出版社出版之前,我国著名美学家、著名语文教育家孙绍振先生为该书作序。孙绍振先生鼓励该书是我国教研员系统第一部高层次理论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力作。《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人1983年大学毕业后至1999年到深圳从事语文教研工作16年间的教育学研究。从目录可以看出,师范大学教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本人都研究到了,而其中数量最多、最有分量的是对教育规律与本质的研究。可以坦率地说,这一部分的研究,全国的教研员只有本人具备这个知识结构。第二部分是对本世纪初开始的新课改的研究,其中《第三只眼看课改》一文在《深圳特区报》发表后,新华社给深圳市教育局和我们单位深圳市教学研究室的领导打电话通知拟转发这篇文章,引起深圳市教育局和深圳市教学研究室领导的高度重视。第三部分是本人对语文的一些微观研究,以及本人对深圳市高三年级高考语文模拟统考后的优秀作文的点评。这本书分量较重,出版后在深圳教育界产生很大影响。200694日,深圳《晶报》用整版篇幅发表对本人的专访《我想创立深圳语文教学流派》。20061024日,《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C28—C29版在本土教育家程少堂的标题下,用两个版的篇幅,对本人及其所创立的深圳语文味教学流派,进行了深度报道。(这天的《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C26—C27版报道的是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 这也是本人首次被有影响的报刊称为教育家,给我很大鼓励与鞭策

 

 

20068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一位资深编辑发给本人三个教学案例。这三个教学案例的主题,谈的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问题,编辑请本人对这三个案例作点评,但编辑没有提供倾向性的意见。就三个案例的文本来看,三个作者都是把自己关于爱情的教学实践当作成功的经验来总结,来宣传的。可本人看了把语文课中的爱情内容教学得没有一点语文味的三个案例后颇为失望,便奋笔直书,写出《语文课:用开放的心灵赢得爱情世界的回声——语文课中爱情内容如何教出语文味之我见》这篇教学评论,对这三个教学案例提出了相当尖锐的批评。这篇文章得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编辑的高度赞赏,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10期后,在语文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2006年底,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编辑部打来电话,通知该报拟把本人作为封面人物进行报道。本人问编辑怎么知道我的,编辑说有一些人推荐。2007321日,《教育文摘周报》以本人为封面人物,用头版整版篇幅发表深度报道《程少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当时该报的头版是质量很好的铜版纸)。《教育文摘周报》毕竟是教育部主管的在我国教育界影响很大的一张报纸,这个深度报道是语文味走向全国的新起点,也对本人产生很大的激励与鞭策作用。

 

 

在一连成功地主讲了几堂全市性大型语文味公开课之后,2007428日,本人又在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主讲了全市性大型公开课《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这堂说明文公开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然十分僵化的说明文教学领域,提供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教法,开拓出一条崭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说明文教学道路。听这堂课的老师真是盛况空前(本人退休后唯一怀念的,就是在深圳市讲全市大型公开课时老师们的听课盛况)。老师们对这堂课赞不绝口,不少人认为这堂课比我的《荷花淀》课还要好。现场听课、评课的特级教师认为这堂说明文公开课是巅峰之作(于漪、刘远主编,教育部语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收进了这些评课实录)。这堂课的教学实录在网上挂出后,在语文界又一次引起很大反响。特别重要的是,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在这堂课初步成型,语文味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语言实际上已然诞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堂大型公开课刚刚讲完,《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编辑部向本人约稿,任务是主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战争生活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该单元有5篇课文,分别是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前夕写的新闻稿《新闻二则》、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校的信》、聂华苓的散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组织深圳市一批优秀初中语文教师,按照本人的语文味教学理论和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编写这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了给这些老师提供语文味理论指导,本人结合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撰写了我自己很喜欢的一篇重要论文《悲欣何时交集:当代中西战争文化心理比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战争生活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语文味视角》。这篇论文和几位老师撰写的单元教学设计一共有一万五六千字,得到约稿编辑的高度称赞,而且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7年第9期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它是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群体的第一次高质量的集体亮相,在语文成长史上意义重大。

 

 

语文界曾有人以为本人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只研究阅读教学,不研究作文教学。其实这是无根据的误解。本人不仅在语文味研究的早期就把作文命题、作文点评等纳入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范畴,而且很早就从作文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同时汲取中国古代 “凤头、猪肚、豹尾” 的著名观点的思想营养,和我国当代著名写作理论家马正平教授的写作理论菁华,总结、提炼出了一种作文教学新法——丰肚法。200646日下午,本人应深圳市罗湖区教学研究中心邀请,在罗湖区滨河中学为该区语文教师作了一场学术讲座,题目是《时代如何写出文章——“丰肚法: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初探》。两周后,本人又在深圳市龙岗区给该区全体中学语文教师讲了一遍。后来本人将这两次讲座的内容整理成论文《试论作文教学丰肚法》,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丰肚法后来成为语文味理论与实践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写作理论家马正平先生看到这篇文章后撰文指出:

 

中国写作学家元朝乔吉认为文章的最高理想就是凤头、猪肚、豹尾,但究竟怎样才能使猪肚丰满起来呢,现代写作理论从未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 2006年以语文味闻名语文界的深圳市教研室教研员、青年语文教师程少堂接触了非构思写作理论或者说生成主义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之后,他提出了丰肚法作文教学模式。程少堂先生说:我们所提倡的丰肚法,主要是围绕文章主题或主旨,通过轮廓化、层次化和段意的波澜化(或延展化)等从宏观到微观的三个环节,达到使文章主体部分丰满生动的目的。而他的丰肚法作文教学模式(一)第一次丰满——抽象主题轮廓化;(二)第二次丰满——抽象主题层次化;(三)第三次丰满——抽象段意波澜化。其中所运用的关键技术就分别是我在《高等写作学引论》、《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和《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阐述的写作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的思维操作模型”“写作路径思维:18种思维操作模型写作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的思维操作模型。程少堂先生丰肚法作文教学模式虽然还没有完全把握非构思写作理论的学术全景,但是却也把握住了非构思写作理论的精髓——写作赋形思维、写作路径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所以,深圳市参加学习的语文教师和有效性语文教学探索者们反响十分强烈:有的说:从这三大特点来看,正符合我们讨论形式训练时曾经达成的一个共识:为了使语文教学更有效率,应该从过去过于强调语文知识(广义的,下同)必须的神秘性中解脱出来,做到默会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程序化,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语文教学体系。丰肚法是将写作知识这一历来为人们感到神秘莫测的领域显性化、程序化的一次努力的成果。其针对性、实用性怎么估价也不会过高。有的说:三个环节的提法简明扼要,便于掌握,作为默会知识显性化的尝试,价值不一般。我理解,这三步法更多的是针对每一次具体的写作训练而言的,不同的年级,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具体内容应该是变化的、发展的。相信,经过多轮反复操练,当学生能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像乘法口诀式的去念叨、操作时,学生作文的水准自然会提高。

 

说起马正平教授,本人和他还有一段特别的交往经历。20084月或5月的一天,正以研究生身份在广州参加一个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深圳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曹阳,从广州给本人打来电话说,参加会议的四川师大马正平教授一定要来深圳看我。马正平教授是我国研究写作学的中年学者中最优秀的一位,他主编的一套五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目前我国高校最权威的写作学教材系列。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在给这套教材写的序言中指出,这套教材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写作学理论与写作教学体系从幼稚推进到成熟阶段。马正平先生这样的名教授怎么会来看本人呢?就是因为马正平教授的写作学理论是本人提出的作文教学丰肚法的理论根据之一。马正平教授看到了本人的论文《试论作文教学丰肚法》。他这次借来广州开会的机会来看我,实则是对本人这种把高校写作学专家的新理论实践化、操作化行为的一种鼓励。

 

 

以上语文味成长史上的一系列大事件,构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三高潮。

 

 

(四)以2007年经语文报社刘远先生等领导推荐《程少堂讲语文》入选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后,20081月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出版;《中国教育报》200821日第5版以整版篇幅推出本人的长篇论文《光荣与遗憾:近30年作文教学改革再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2008年第7期和《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2008年第8期两刊分别全文复印转载该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8年第5期将本人作为封面人物推出,并配发了由本人撰写的封面人物文章《语文味的成长史》,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2008年第8期和《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2008年第9期分别全文复印转载;200811月本人在遵义主讲《菜单》公开课引起轰动为标志,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四次高潮。这次高潮又是一次大高潮。

 

 

200679日,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扬州中学举行全国青年语文名师优质课展示活动,高中和初中的会议分别在扬州中学的两个不同会场举行。扬州会议主办方语文报社得知本人的评课风格鲜明且独特,便邀请我主持评课。这也是本人第一次在全国中语会主办的活动主席台上露面。时任全国中语会会长的陈金明先生,时任《语文报》社副总编辑、《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主编桑建忠先生等人都在初中现场听评课。评课时本人是主持人,中语界著名专家陈钟梁、李震二位先生为主评。由于是上午讲课下午专门评课,评课的时间充裕,本人作为会议主持人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评课现场笑声不断。本人主持评课的时候,当时只有四十岁上下、时任《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的刘远先生就在会场带着特有的善良的微笑,很用心地听会。看得出来,刘远主编喜欢本人的主持风格。这是本人和刘远主编之间的第一次见面。以前本人当然知道刘远先生,想必他也知道我。但此前本人没有给他投过稿,和他也没有过交集。从扬州回来不久,即20068月份,给刘远和桑建中两位主编分别寄送了刚刚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60万字专著《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20074月,刘远先生来电话通知本人,由于漪老师领衔主编的一套名师讲语文丛书,组委会拟从全国中语界目前活跃在一线、有较大影响的名师中,选择新生代名师20人(大体是当时60岁以下的),每人一本,25万字,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出版。刘远先生通知我说,你被选上了。刘远先生还告诉本人,华南片,就只选了我。那时本人到深圳市做中学语文教研员也就七年光景,认识刘远先生也刚刚一年不到。于是高兴之余,顺口问了一句刘远先生,我刚到深圳从事语文教研工作也就是七八年时间,怎么会想到在广东省选上我啊?刘远先生说,本来,广州有几位老师以前是不错的,也有一定影响,但后来精力大都不在学问上,赚钱去了,后续影响没有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在慢慢消失,我们选你,不光考虑现在语文味的影响,也要考虑将来。由于刘远先生的鼎力推荐,也就有了2008年初《程少堂讲语文》一书的出版。这是本人和刘远先生的第二次交集。《程少堂讲语文》一书的入选和出版,是语文味成长史上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14年后回头再看这件事,不能不佩服刘远先生的眼光之敏锐。

 

 

《中国教育报》200821日第5版以整版篇幅,推出本人的长篇论文《光荣与遗憾:近30年作文教学改革再反思》。这篇文章对我国近30年的作文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论,指出了本人认为的每一个项目的优点和不足。该文发表后,中国人民大学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2008年第7《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2008年第8期分别全文复印转载。这是本人在提出作文教学丰肚法之后,对作文教学的又一次深入研究。

 

 

20085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将本人作为封面人物推出,并配发了由本人撰写的封面人物文章《语文味的成长史》。该文又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2008年第8期和《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2008年第9期分别全文复印转载。

 

 

2008111日,本人应邀在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大礼堂给1400多名遵义市中小学语文教师讲示范课(会标是这样写的)《生活处处是语文——以〈遵义地方菜谱〉为例》,课后讲了一个关于语文味的微型学术报告。本人用一共只有22个菜名的遵义大排挡菜单作为课文讲课,这在中国语文界是没有先例的。《生活处处是语文——以〈遵义地方菜谱〉为例》这堂课仍然遵循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程序,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和角度教学,学生活动充分,学生思维活跃,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训练扎实,课堂气氛热烈,语文味浓郁,在遵义语文教师中引起轰动效应。遵义市汇川区教育局主办的贵州教育汇川网的报道《领略大师风采  提升教学水平——2008年西部中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纪实》指出:程少堂老师以22个菜名的大排挡菜单《遵义菜谱》为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将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融为一体,上出了语文课的’‘’‘,让课堂飘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在随后的讲座中,程老师更是详尽阐述了语文味,在我区教师中引起轰动。

 

 

本人多年前就准备申请语文味商标,若干年前还曾安排语文味工作室一位老师负责办理此事,但没有落实。后来联系商标代理公司,发现2008年曾有人抢注语文味商标,好在已被国家商标局驳回。另外,大概在2008年底或2009年初,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候,本人发现有人在百度创建了语文味程少堂词条,并就此写过几篇博客随笔寻找词条的创建者目前只找到与这个词条有关的一个作者,是当时黑龙江大学化学系学生、现在北京工作的邱海波。百度语文味程少堂的词条的创建,给对语文味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些方便。

 

 

在近20年的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工作中,本人不仅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早期就从语文味角度研究作文教学并提出了作文教学新法——丰肚法,而且还就作文评点如何出语文味作了长期实践,坚持多年亲自给深圳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中的优秀作文写点评。这些充满语文味的点评令一线教师耳目一新,广受欢迎,影响很大。

 

 

本人一开始研究语文味,把语文命题如何出语文味纳入研究范围。从2000年到2016年,本人主持命制了一年两度的深圳市高三年级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共有33套,其中的主观题基本上都是由本人自己命制的,作文题更是由本人长期承包的。本人还参与了深圳市每年职高的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的审题工作。这样算来,由本人负责命制和经本人审核修改的深圳模拟高考语文试题不下50套。由于现实的社会环境所决定,作为一个一线大城市的语文教研员,本人的考纲考点意识比谁都强。但试题命制除了关注考纲、考点之外,还应不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追求?如果只是关注考纲、考点就行了,要我这样的人去命题干吗?由于本人负责命制试题特别关注试题的语文味问题,深圳市每年的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都体现出有创意、语文味浓的特点,广受欢迎,影响很大。在长达17年的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命题工作中,本人是从不猜、押高考试题的,本人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跟着自己的研究与理性走,但本人主持命制的深圳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又确曾多次邂逅当年的高考试题,其中分量最重的作文试题也有多次撞上的经历。比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当年广东省还没有单独命题),而本人命的2001年深圳市模拟考试作文题是以做人的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当年深圳市高考模拟考试时,有很多考生就以《做人的底线——诚信》《做人的底线——诚实》等为标题写这篇文章。当年高考时,深圳、广东其他地方的很多考生就用《做人的底线》为题作文。200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是以纪念为话题,而当年本人命的深圳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目是《怀念》。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纪念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任何事表示怀念,可见纪念本质上也是怀念,是一种行动性的怀念。时任广东省东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的马新民老师在2005年广东省考试院组织的高考试题讨论会上发言炮轰道:今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是完全失败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文题跟深圳模拟考试作文题撞车!而且《纪念》还没有深圳的《怀念》好没有深圳的《怀念》有语文味马新民老师发完言,本人拍着他的肩膀说:老马就是水平高!”2008,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是《不要轻易说》,而当年本人命的深圳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目是《忍》。2008高考语文结束当天下午,《南方都市报》记者征得我们深圳市教学研究室主要领导同意采访本人。报道内容可以证明,记者采访本人的时候,本人对记者并没有说《忍》和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完全一样。本人说的原话是,这两个作文题有相通的一面,不要轻易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会,《忍》可以作为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的一个立意。《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把这个报道放在头版头条不说,经过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忍》《不要轻易说两个题目文字不同,但本质上一样,因此把记者的报道题目改成又大又刺激的《深圳市到高考作文题》,引发巨大社会反响。当天广东省委宣传部发出明传紧急电报通报此事,明令媒体不得在高考没有结束时做这样的报道。本人单位领导从市教育局开完有关会议回来很紧张,电话把招到他办公室,一边给看省委宣传部的明传电报,一边对说,哪个叫你接受记者采访的啊?我说不是你同意记者采访我的吗?记者说和你从市招办一起出来到学校巡视考场时征得你同意的。单位领导竟耍赖皮道,有我写给你的条子吗?我冷笑一声,说,这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吗?向来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真有什么事不要你负责行了吧?不过以后你要布置我什么工作必须有文字,没有文字不行。领导不吭声,沉默一会,又说,深圳市委宣传部可能要找你,他们问程少堂是个什么人我听了不仅不紧张,还兴奋,对单位领导说,叫他们来叫他们来,不过请市委宣传部派个认得字的来,因为我是什么人,《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写得很清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副教授那时是副教授职称最终市委宣传部没来找我,让我很失望哈哈。本人曾多次说过,试题之好可以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比较好的试题,考生见了试题能知之(增进知识);相当好的试题,考生见了试题在知之的基础上还能好之(喜欢这个试题);最好的试题,是在前面两个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还能让考生乐之(试题能激发考生的答题欲望)。本人追求的就是既知之,又好之,同时还要乐之的试题。这个境界不一定每次命题都能达到,但本人追求这个境界的意识十分强烈。对于命题,本人是全身心投入,将生命体验渗透进试题,把命题当成艺术创作来做,因此本人负责命制的试题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是主题鲜明且有温度的试题。

 

由于本人负责命制的深圳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多次和当年高考语文试题“邂逅”,广东省语文界甚至有人因此而怀疑本人和高考语文命题组有猫腻其实这是可笑的无稽之谈。无论是广东省还是全国语文高考命题专家,本人一个也不认识,也不想认识。

 

 

本人负责命制的深圳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影响大,喜欢的人很多,如今不少人还在怀念这些试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人要不谦虚但实事求是地说,主要原因就一个——有我在。所谓“有我在”,其中固然有我的经历、阅历,我的知识结构,我的阅读面,我的文化积淀等和其他人不同这些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从1999年底以教育学副教授身份,通过面向全国的招聘考试到深圳市教研室(深圳市教科院前身)做中学语文教研员开始,就在语文界倡导语文味教学理念,并心无旁骛致力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到20195本人退休,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已进行了长达20余年知行合一、道器纵横的理论与实践相濡并进的深入研究和积淀。经过长期艰苦探索,本人创立了自成体系的语文味教学理论和语文味教学流派。和过去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流派主张客观性、再现性教学不同,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主张课言”“课缘情的表现性、抒情性的教学;在命制试题时,在重视考纲、考点的基础上,主张践行题言志”“题缘情的理念,就是说,本人命制的试题特别关注试题的人文性。本人总是把试题当成艺术作品来看待,把命题过程当成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总是渗透了我的生命体验和基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因此我命的试题都不是冷冰冰而是有温度的试题,是言志性和抒情性试题,是有我在的试题(老实说,当下中国的语文试题,多半是无我的试题)。这是有我在的第一层含义。有我在的第二层含义是,可以实事求是地说,其他命题人就是一个命题人而已,而我这个命题人首先是一个语文教育理论家(这个帽子不是我自己给自己戴的)。本人是在对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语文味教学理念、语文味教学理论在语文界从星星之火逐渐演变成燎原之势,产生深广影响的过程中,以一个语文教育理论家的身份进入语文试题命制工作的。还有,本人对深圳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命制工作的重视与投入的程度其他人比不了。可以公开讲一下,某年某月某日,单位曾有主管领导到本人办公室来,约我为书商命制高考模拟试题。领导进我办公室后从包里拿出整齐崭新的整打整打未开封的百元钞票放我办公桌上。本人坚决不干。领导坚持要我干,说,大家都在干。我说别人都干没有什么错,我不反对,但这不属于本职工作,我不干,因为我的好东西有限,我的好东西要放在深圳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上,我是把命题当事业来做的,在利和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选择名。我要领导把钱带走,说钱放我办公室不安全。领导不拿钱转身走了,客气地丢下一句话,搞吧搞吧,大家都在搞,我到外边有点事先走一步。本人还是回他那句话道,请谅解,大家都搞我也不搞。第二天我把钱悉数送到领导办公室。像本人这样的人在深圳语文界还有吗?因此,那样受欢迎的试题,不会再出现了。

 

 

本人经常在大会或文章中公开讲,本人自己负责命制的深圳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深感自豪。本人是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创立者,语文味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境界和追求。曾有人质疑,程某人作为一个倡导语文味的语文人,怎么会对自己命制的试题这些应试的东西津津乐道呢?我对这种指责感到奇怪——难道要我负责命制的高考模拟试题离当年的高考试题越远,就越说明我的水平高、我的工作越值得肯定吗?本人看来,试题命制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倡语文教学要教学出语文味,与提倡语文试题命制要有语文味,二者之间没有丝毫矛盾,是完全统一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本世纪初我们开始进行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时候,就把如何命制出有语文味的试题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多数语文人命题时心中只有考纲、考点,简单点说就是功利性极强。这个虽没有大错,但只为考试一个目标,命出的试题往往就没有语文味或语文味不足,品位不够高,是没有生命、没有温度的试题,考试完它的使命就结束了。这些没有生命性、没有研究性与学术性、缺少思想性与文化重量的试题,没有多少保留价值,不会打动人心,难以让人怀念。也因此,似乎还没有看到有哪位语文人,会把、敢把自己命制的试题作为科研成果,收录进自己出版的科研成果著作中去的。但本人就敢。本人要出版的多卷本文集中,单独有一卷就是专门收录我负责命制的这些试题的精选,这些试题是本人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也是我的生命、我的灵魂的一部分。

 

 

广东省高中语文教研员王土荣老师曾跟我说过,有一次他曾对广东某市的几位中学语文教研员们讲,你们也要学习一下深圳的程少堂老师搞一点研究啊。王土荣老师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只会抓高考。本人听了哑然失笑。 “我们只会抓高考这种说法,似乎可以理解为他们不是不擅长理论思维、理论研究,不是不擅长知行合一、道器纵横,而是既不屑于讲公开课、也不屑于理论研究,或者日理高考万机太忙。但如果要说只有他们抓高考,别人都不会抓高考、都没有研究高考,事实大约的确不是这样。比如本人,前11年(1999年至2010年)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只有我一人,初中高中语文教研、中考高考语文备考一肩挑,而这个兄弟城市中学语文教研员高中就有三四人之多。2010年后本人不管初中语文教研专管高中语文教研,此后好多年高中语文学科也只有本人一人。无论是抓高考还是抓中考,我觉得我一人干的不比兄弟城市的三四人差。还有,如果程某人不会抓高考、不研究高考,上边那一连串不期而遇的邂逅是怎么发生的呢?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本人主编的《语文味教学法》,有专章研究高复习、试题命制、作文(主要是高三作文)点评等内容。上文说过,深圳市2000年至2016年的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主观题基本上都是本人亲自出的,作文题更是本人长期承包了。本人主持命制的深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质量如何,语文界自有公论。高考模拟考试试题命制是教研员的重要硬功夫,本人不知道这个兄弟城市的高中语文教研员都亲自命制过多少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或者这个兄弟城市的高考模拟考试试题中有哪些题目是出自这个兄弟城市的这些教研员同行的手笔。2011329日,本人还在深圳高级中学给全市中学语文教师举行了以《论语选读》为蓝本的高三文言文复习公开课《孔子死了,他还活着——从〈论语〉成语看孔子(儒家文化)不死》。实事求是地说,本人是当下中国语文界为数不多的,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语文试题命制、讲公开课、评课等多方面都做到业内一流高度的人。本人说这话一点都不吹牛。本人做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20年,用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小学语文名师李虎先生的话说,程少堂教授仅凭一人之力,将深圳语文教研带入广东省乃至全国前沿水平。李虎先生说的是事实。在这20年里,本人是我们深圳市教研室职称最高的人,同时却是唯一既没有炒股也没有炒房的人(别人炒没有错)。在这20年里,本人不仅抓高考中考,还创立了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流派,使在红尘滚滚中渐趋沦落的广东语文界,在21纪初叶的中国语文教育学术领域,占有可以忽视一时但不能忽视永远的重要的一席之地,给中文语文一词的诞生地广东的语文界多少挣回了一些颜面。因此,广东语文界应该感谢本人才是,而不应该上下都是武大郎开的店,或者到处都是李锦记开的店。 

 

 

以上一系列语文味事件,构成语文味成长史上的第四高潮。

 

 

(五)以《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1年第2期推出反映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重要进展的论文《呼唤文人语文”——“文人语文放谈》; 2009年前后本人在学术界率先对泛语文批判展开学术反击; 2009年本人入选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师报》等报刊评选的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 2009年本人入选四川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当代十大名师研究》;北京《语文世界》杂志2009年第9期将本人作为封面人物(实为封二人物,该刊无封一人物)推出; 20115月本人在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评比中夺得第一名;本人关于代表课的研究在《语文学习》引起“讨论”等为核心,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五次高潮。这次高潮也是一次大高潮。

 

 

众所周知,对本人2002年主讲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荷花淀》,喜欢的语文专家和一线教师很多,不喜欢或不太喜欢的当然也有。对一堂课,喜欢与不喜欢都很正常。但如果有人硬要把被王荣生教授和周敏博士这样的专业教授称赞、同时被教育部主持的多部中学语文教师培训教材作为示范课收录的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发轫之作《荷花淀》一课,作为泛语文代表进行点名批判,就有些令人费解——究竟是王荣生、周敏等这样的专业教授懂了本人的语文课,还是个别批《荷花淀》的老师或刊物编辑懂了我的《荷花淀》呢?但十一二年前居然就有这样的事发生。当时,我国语文教学界以一些权威和名家为首,掀起了一股批判泛语文或者叫泛语文批判的潮流(本人认为这是违背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规律的一股逆流),其中有个别刊物、个别一线教师甚至把本人的《荷花淀》一课作为泛语文代表进行点名批判那意思,好像是说本世纪初新课改后曾出现的所谓泛语文,就是由本人这堂《荷花淀》课引发的,本人是泛语文的始作俑者,要对泛语文现象的出现负责。本人这堂课有如此大的魔力吗?认为本人的一堂课就把一个泱泱大国的语文教学带入邪路,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吗?鉴于此,2009年,本人的重要论文《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兼及对泛语文批判的初步批判》发表于《语文月刊》2009年第5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下半月刊)》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本人这篇文章是国内语文界公开发表的对泛语文批判浪潮进行反击的第一篇论文。2008年底,西北某家颇有影响的语文杂志约本人作该刊2009年第10封面人物(实际上是封二人物,该刊没有封一人物)。该刊编辑要求本人,在我的几张照片中间穿插一点文字,同时提供一篇4000字以内的文章配发,4000字文章的内容须在阐述自己的理论观点自述本人的语文教学与研究经历中二选一。本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于是写了这篇的确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封面人物文章《泛语文批判之再批判》。后来这家杂志编辑认为本人的这篇文章火药味太浓不敢发表,和本人商量换成个人学术经历,我没有答应。我对他们说,本人对该刊不敢发表拙作表示理解,但希望该刊对本人不想换为自述本人的语文教学与研究经历也能理解。随后本人该文投给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编辑回信说:通过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你对我国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的担忧和责任感。这篇文章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1期。由于涉及的主题重大、尖锐,该文引起我国语文教学界的广泛关注。本人泛语文批判的初步批判和再批判的文章,在当时语文界可以说是孤胆雄文。说是孤胆雄文,是因为当时中国语文界批判泛语文的情势可谓万夫当关(当时对所泛语文只有批判声,没有一个学术辩护的声音),而本人竟要一夫欲开。有一位语文教育博士在和本人这两篇文章商榷的时候,曾对本人的这种学术勇气表示钦佩。一篇学术文章的观点不可能每个人都同意。但本人高兴地看到,本人这两篇文章发表之后,语文界对泛语文批判的声浪开始落潮。本人认为这就是我作为学者的价值之一。

 

 

本人一直认为,从语文教育发展历史的角度看,泛语文还真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一个真实命题。本人这里所谓真实命题是说,整个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其实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所谓泛语文的历史。更让本人觉得奇怪的是,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潮流和本世纪初开始的我国新课改,都在强调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教育教学联系,这种强调当然是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是正确的,科学的,可我国语文界却总有某些人有意无意地企图武断地割断这种联系。照本人看来,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本都可以拿来作为语文课文来上课,只要上出语文味,没有什么泛语文这一说。反之,即使用语文课本上语文课,如果上不出语文味,那也不是好的语文课。总之,本人认为,语文本来就是的,语文的本质特点之一就是,因此泛语文应该是一个事实判断,而不是一个价值判断,更不是可以用来随便打人的语文棍子

 

 

一辈子参加各种考试无数,但发现自己出现在某种考试的试题中被别人做的时候,这种体验还是蛮有意思的。2009年,河北大城将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列入中学语文教师考试题。这是本人第一次体验从做别人命的试题转变为自己成为试题被别人做的感觉。

 

 

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联手《中国教师报》,共同发起原名为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建国60周年特别纪念活动。组织单位发布的宣传文件称:此次活动是一次分享新中国教学改革经验的过程;同时也让千万中小学教师得以重温历史,再次走近那些为新中国课堂教学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先行者们。教育部主管的《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9年第10期发布了入选者的照片和简介。这个民间性的活动虽然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不了了之,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新中国成立60年只遴选出100位,能跻身其间,毫无疑问是在业内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标志。顺便说一个花絮,一次本人到广东省教研室参加一个工作会议,广东语文界一位老领导主动跟本人说,是他推荐本人和吴颖民(时任华南师大副校长、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入围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的。本人淡然一笑,道,谢谢。实际上本人早知道,推荐我的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请本人到北大讲学的那位教授。

 

北京《语文世界》杂志2009年第9将本人作为封面人物该刊无“封一人物”,只有“封二人物推出,发表了本人撰写的封面人物文章《因为语文味,所以程少堂》。本人在这篇封面人物文章中给语文味下了一个通俗定义:“通俗地说,所谓语文味,就是把语文课教学得有趣些,有味些,好玩些。”该刊同时配发的“专家推荐文章”,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时任《语文月刊》主编的陈建伟先生撰写的《为什么是程少堂——在程少堂讲语文首发式上的发言》一文。陈建伟教授在该文中说:“程少堂老师是经我推荐,获聘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硕士兼职导师的。综观他的教学研究成果,窥探他的专业历程,我以为在他的身上,有五个方面的精神是值得在我们语文教师中大力弘扬的。 一是有理论。我这里说的有理论,还不仅仅是说他会写文章,而是说他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发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那一套专业话语系统,也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语文味。现在语文味理念已产生全国性影响。这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师或教研员能做得到的。二是有实践。在我所知晓的同行中,程少堂老师可以说得上是一个能够在专业研究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他把做一个实践型的理论家理论型的实干家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他不仅倡导语文味理念,而且坚持上公开课,是我们省内够胆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去引领广大教师的一名优秀的教研员。他的《荷花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大型公开课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界产生很大影响。今天,他所以成为有全国影响的语文名师,跟他在坚持理论研究的同时坚持实践探索,有极其重大的关系。三是有理想。无论谁,要想做出一番事业来,没有理想是不可能的。程少堂老师在自己的书中阐述了他的理想,那就是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上留下一笔。这个理想是很远大的。鉴于他的努力与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有这么一天,而且为期不会太远。四是有毅力。程少堂老师告诉我,他每年都要开几个通宵赶稿子。今年元月,《中国教育报》向他约一篇作文教学稿件,他就为此通宵写作。这篇文章在2008年2月1日的《中国教育报》整版刊出。说到他的毅力,我还想说说他买书的事。据他自己说,这20多年来,他坚持以买书为乐事,平均每年买书就得花一万元钱。到过他家的人,无不惊叹他的藏书之多的。我想,这恐怕也是有毅力的表现五就是对语文的痴迷。热爱语文的人不少,但是痴迷语文的人不多,程少堂老师就是为数不多的对语文热爱得痴迷一个人。这一点我想深圳的语文老师比我更清楚。我曾就此事问过他,他说是的,他还说深圳很多语文老师都看出他对语文的痴迷这种痴迷,大家从他刚才的发言中也可以看出来。我欣赏这种痴迷,因为它是少堂老师能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做出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广大语文老师应当效仿的一种精神。陈建伟教授退休后三年就在美国的女儿家因病去世,睹文思人,作为老朋友,此时此刻本人内心仍然涌动着惋惜与哀痛。

 

2010年,本人被广东省人事厅高评委评为广东省教研员中迄今仍是唯一的社科系列研究员。本人认为,一个真正的学者,该要的职称当然可以要,但不应把职称、头衔之类变成学术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对职称这件事本人固然没有蔑视,但也不是太看重。

 

 

2006年,本人根据文艺界的代表作概念,提出教师要有自己的代表课这一命题,并在2008年初出版的《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对代表课进行了专题研究。2010年初,本人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将《代表课初论》(以下简称《初论》)一文寄给上海《语文学习》杂志主编,该文后来发表在《语文学习》20107-8期。《语文学习》发表拙作的时候,加了一个暗示性很强的编者按语。从这个按语可以看出,编者不大喜欢代表课这一概念。不喜欢本人提出的代表课概念,却仍把《初论》作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推出,用了将近四个版面对该文进行刊登,体现了这份刊物学术上的敏锐和包容,也显示了海派语文学术界的开放态度。有一天,江苏青年名师丁卫军发短信告诉本人说,《语文学习》杂志在围绕我的《初论》一文展开讨论。随后本人注意到,《语文学习》杂志连续几期发表了《代表课是个伪命题》《让代表课胎死腹中》《代表课:适时生存悖时汰》等文章。这些文章仅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在进行学术批判。有争议原本是学术的应有之义,赞与弹都推动着我们对代表课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当时本人没有写文章参与讨论,本人原本希望语文学术界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但外省有老师告诉我,《语文学习》将他们支持本人观点的文章压下没有发表。本人给《语文学习》主编打去电话询问此事,主编告诉我说,如果是我撰文回应,他们可以提供平台。但本人在此后四年中没有写文章回应,原因有二。一是本人认为,为何非要本人写文章回应才提供平台呢?语文界展开讨论不是更好?二是本人认为,代表课是个富有生命力的学术概念,本人的思考须要沉淀,同时期待通过争鸣来进一步丰富对代表课的理性认识,进而推动学界对代表课的研究。让本人高兴的是,本人的代表课观点得到不少支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0年第12期全文复印转载了《初论》一文。自此,代表课成为中学语文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争鸣不断,在网络上,在语文教学各大中文核心期刊里,同行们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对代表课的讨论中,发出了不同声音。武汉市洪山区鲁巷中学以打造代表课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湖北秭归茅坪小学组织教师开展上代表课活动,湖北孝感市教研室组织代表课比赛等等。全国多家语文报刊直接、间接地参与了关于代表课或与之有关的公开课的讨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1年第6期在《观点摘编》栏目中,以专栏形式集中介绍了由本人提出的代表课理念所引发的争鸣。这个讨论在语文界的影响很大,一些对学问有兴趣的青年名师很是羡慕这种讨论。时任语文报社副总编辑、《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的刘远先生有一次鼓励本人道:程老师的文章总能在学术界掀起惊天巨浪”本人的学术观点和公开课教学案例的确在语文界引发过几次大讨论,尤其是近20年间,全国各地语文报刊开展过多次关于语文味的学术讨论,应该实事求是地说,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有今天这样的深广影响,和这些讨论有关。

 

 

2011126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开展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评审工作的通知》(深教〔20 119号)。通知指出,为加强深圳市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增强教育科研创新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深圳市教育局拟在全市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校首批设立20个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经过从全国各地外请专家的初评和本市专家的复评,本人以初评成绩90分,复评成绩92.5分,最后以加权总分91.5分的成绩夺得第一名。《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一位编辑对此事评点道,在深圳这地方,人才济济,能得第一名,不容易。

 

 

2011329日,本人在深圳高级中学用语文味教学法的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给全市中学语文教师主讲了以《〈论语〉选读》为蓝本的高三年级文言文复习公开课《孔子死了,他还活着——从〈论语〉成语看孔子(儒家文化)不死》。给高三学生上复习课本来就不容易,用语文味教学法的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给高三学生上复习课,那就更有挑战性。但既然研究语文味教学法,就什么教学内容都要尝试,不能有例外。事实证明,用语文味教学法的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上高三复习课,也能上成功。

 

 

在深圳做中学语文教研员20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本人接到报刊的约稿自然不少。但凡是规定了主题的约稿,本人是一概不写的(工作任务稿件除外),而没有限制主题的约稿,本人就写语文味。这并非清高或孤傲,而是本人确信一个常识,即人的精力有限,人生充其量只能做好一件事。作为学者,本人时刻警惕自己不要犯鲁迅先生批评过的以创作丰富自娱的毛病。本人很赞成一位教自然科学的大学教授的观点,即无论在哪个领域做研究,以文章数量为荣,自夸,自炫,都是粗俗行为。中国古代高层次的学者认为,仰山铸铜,煮海为盐是一种学问境界,以旧钱铸新钱是另一种学问境界;文章或论著以一当千是一种境界,文章或论著以千当一又是一种境界。黄炎培先生的孙女、因反对三门峡工程而在中国水利史上名垂千古的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的女儿、著名数学家杨乐先生的夫人黄且圆,出过一本名为《大学者》的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胡先骕、孟昭英、陈省身、黄万里、彭桓武、王元、丘成桐等7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的故事。该书记载有我国著名数学家、享誉世界的王元院士的一句大意如此的话:最近看陈景润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有三分之一是不要写的,而我自己的文章有二分之一是不要写的。真正杰出的学者,就是这样看待学术论文或文章的。本人是小学者,但一向把中国古代高层次学者的仰山铸铜,煮海为盐作为自己做学问的座右铭,对这种境界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尽力不做或少做以旧钱铸新钱的所谓学问。因此执意要用在深圳语文教研员工作平台上这20年的光阴,心无旁骛地做好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件事。但办报刊也有办报刊的难处,因此通常报刊的约稿都是限制主题的。如此一来,本人按本人的原则行事,自然就失去不少发表文章的机会。但没有哪有呢?因此本人对这种失去一点儿都不感觉遗憾。2010年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刘远先生给本人打来电话约稿,给的篇幅是一万二千字,可以一拖二一拖一,即一篇主文章搭配同一主题的一两篇文章一起发表,且没有限制文章的主题。两个月后,《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1年第2期用大篇幅隆重推出反映本人语文味研究重要进展的论文《呼唤文人语文”——“文人语文放谈》,同时配发了广州名师梁青老师的论文《语文,应有在》。刘远先生还亲自为这两篇论文撰写了极有见地的编者按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文人语文的提法,大概正是基于我们目前的语文气候中缺乏,缺乏,缺乏人文这一株语文植物,命题的提出者是语文味理论的创建者程少堂老师。本期刊发的程老师的《文人语文放谈》将文人语文和匠人语文并提,以比较的方式明确指出文人语文的十大特点。且特点的总结,并不是囿于语文教育本身,更涉及借用了美术创作、写作学、哲学的诸多范畴。可见,语文教改的大气候催生了文人语文,程老师深厚的文人背景的小气候又促成了文人语文,形神兼备,文人语文成矣。《语文,应有在》,结合文人语文匠人语文的实例,将大视角的理论具体化为小视角的课堂,与前文互为表里,使我们大体上窥到了文人语文的一斑。

  

香港中文大学周保松教授20124月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走进生命的学问》一书中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问走进生命,同时让生命启迪学问。周保松教授所说的这种最高境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志学者的最高的学术理想,也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价值追求。将生命体验渗透进学问,和学问融为一体,这种学者做的学问,按孔子的说法不是为人之学,而是为己之学。北京四中前校长刘长铭曾在新浪博客发表博文《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教科书》,新浪博客将这篇博文置顶用的标题是《做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刘长铭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做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教科书的观点。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作为一种表现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键和奥秘,就是学问生命化生命学问化,即主张将教学内容打碎,与教学主体(师生)的生命体验相糅相融,形成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教学生命共同体,也就是主张把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变成语文教科书。因此,真正的语文味教学,臻于或接近于人课不分、人课合一的天人合一的教学境界。这也正是我们把语文味定义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教学境界,且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之最重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末,我国学术界曾围绕王元化先生提出的有学问的思想有思想的学问之问题展开过大讨论。这个讨论在思想文化界影响深广。多年前,北京大学中文系原系主任、陈平原教授在《人文学的困境、魅力及出路》(《现代中国》第九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月)一文中指出:我想象中的人文学,必须是学问中有’——喜怒哀乐,感慨情怀,以及特定时刻的个人心境等,都制约着我们对课题的选择以及研究的推进。做学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儿。假如将学问做成了熟练的技术活儿,没有个人情怀在里面,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悲哀。所以,我首先想说的是,学问中有人,有喜怒哀乐,有情怀,有心境。陈平原教授后来在不同的文章或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这个观点。比如陈平原在《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以及《专业精神与人间情怀——北京大学中文系建系110周年庆祝大会致辞》中再次强调:不该将人文学做成了熟练的技术活儿,因为,在我心目中,所谓人文’ 必须是学问中有’, 学问中有’, 学问中有精神、有趣味’”。陈平原教授树立的是人文学者的高境界。教育科学也是研究人的学问,因此无论是教育科学的宏观理论研究还是微观的教学法研究,亦应如此。但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就应该说,语文界须要有更多的人追求有学问的教法,特别是须要有更多的人追求有思想的教法。陈平原教授提出的这种学问的高境界,我辈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在进行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数十年间,本人孜孜以求的,正是这个境界目标。本人提出并建构了语文味教学理论,也出版了由本人主编的近80万字的《语文味教学法》。语文味理论不光是一种有思想又有操作性的学问,更是本人的生命形式或灵魂的外化,是有温度的。

 

 

一个有价值的思想的诞生,必定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本人就是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到第11周年的时候,才磨磨蹭蹭地将早就孕育于心、孕育于课中的文人语文这个思想概念正式提出。文人语文是语文味理论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其诞生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的意义在于,对本人个人的研究来说,从1999年开始起步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由此开始真正进入美学层次;第二个层面的意义在于,从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角度看,以文人语文为核心、为灵魂的语文味教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在过去的再现性教学理论之外,一种全新的教学语言——表现性教学语言已然诞生。从此,语文教学理论、语文教学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再现性的,一类是表现性的。因此,文人语文的提出不止是语文味成长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语文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任语文报社社长的刘远先生是文人语文的催生婆。 

 

以上一系列语文味大事件,形成了语文味成长史上的第五高潮。




(六)以20117月本人在黄山举行的全国中语会第八届商务印书馆·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比赛中的评课引起轰动;江苏省小学语文界两位名师王爱华、曹春华的论文《国内语文味十年研究综述》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年第11期发表; 20116月本人应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作《从冷美学热美学”——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的讲座;201112月本人在广州成功主讲面向广东全省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味教学公开课《锦瑟》等为标志,形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六次高潮。

 

 

北京大学当然是令人敬仰的地方。2011630日上午,本人应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之邀,在北大中文系作了题目为《从冷美学热美学”——语文味为例谈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视界的转换》的讲座。本讲座将本人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受到与会的北京市中学骨干教师,北师大、首都师大硕士生和与会的北大中文系师生的欢迎。

 

 

本人还注意评课的语文味研究。本人的评课看似率性随性,但由于是基于本人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广泛思考和大量公开课的教学实践,基于本人独特的个性体验,因此在深圳市内外,都有很多老师很喜欢听。这一点,本人是早就知道的。20117月,本人应邀在黄山举行的全国中语会第八届商务印书馆·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比赛的评委。受组委会委托,第一天比赛完后本人作为评委代表进行了现场评课。本人的评课效果之好大大超过自己的预料,现场掌声笑声不断。时任语文报社副总编辑的刘远先生在会场全程听了本人的评课,晚饭时他在餐桌上鼓励我道:程老师的评课是今天最大亮点!新浪博客有一位网名叫怒放的生命的网友,在转载本人这篇评课实录时用的标题是《评课的最高境界,信手拈来,巧妙狡猾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f47ddd0100y6px.html本人自己也认为,这次评课是本人评课的代表作,体现了到目前为止本人评课的最高水平。这次评课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灵感等诸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黄山那几天,本人心情特别好,几天内先后爬过两次黄山,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相当杰出的评课艺术作品的诞生,是被古人称为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给本人的天赐,按湖南名师方西河的说法,这个评课是应该进师范大学教科书,亦可以流传后世的作品。的确,本人自己以后的评课,也是很难超越这次评课了。

 

 

20111226日,还是江苏著名青年特级教师丁卫军给本人发来短信说,江苏两位小学语文名师王爱华、曹春华的论文《国内语文味十年研究综述》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年第11期发表。丁卫军表扬道:这篇文章的诞生,是语文味的光荣!是您的光荣!王爱华、曹春华两位老师的文章对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实绩和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的文章说:“语文味从人们对语文学科本体和课堂形成的一个理论假设到今天成为语文界所普遍接受的‘大众话语’”“从2008年开始,语文味研究迅速升温,检索到的篇目每年都在百篇以上。语文味从当初的一个实验性、先锋性的话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了语文人的显语、共用语和日常用语。”“语文味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或教学理念提出,越来越显现其学术的魅力和亲和力,近年来多家有影响的报刊都对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过深度报道和专题讨论。大量检索出的文献表明,语文味的影响已经遍及全国,深入人心,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学科,派生出了‘数学味’‘物理味’‘英语味’等说法。”“语文味研究的十年,是对语文味概念不断探索和修正的十年,也是语文味理念不断完善和生长的十年。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语文味的概念不断明晰,在研究的进程中,不断有其他的研究者加入到对‘语文味’的探索中来,丰富了研究的成果,随着‘语文味’进入一线语文教师的话语系统,语文味研究也显现出大众化和草根化的倾向,这一植根于教学实践土壤的带有本土特色的概念,最终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考量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尺度。”“语文味从起初一个模糊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建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成为指导语文教学方向的重要指针。”江苏这两位名师的文章可知,在2010年前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已然产生了非常深广的影响。

 

 

20111221日下午,广东省2011年语文课堂教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在广州市华泰宾馆举行。这是本人在深圳从事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20年间,应邀面向广东全省中学语文教师举行的唯一一次公开课,来自全省各中学的语文教师代表千余人参加了此次公开课教学活动。当天下午,本人和省内外三位老师主讲了研讨课。本人用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主讲的公开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非常成功,极富冲击力,受到与会老师的热烈欢迎。河北《语文教学之友》杂志2012年第11期发表了江苏白蒲高级中学李宝建老师的《文人语文书香教师》一文,该文指出:广东省2011年语文课堂教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精彩纷呈,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主讲的研讨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更是奇葩绽放受到与会老师的热烈欢迎。程老师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掌门人’, 是笔者仰慕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1年第2期发表的论文《呼唤文人语文”——“文人语文放谈》,标志着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基本教法——‘文人语文教学法的理论雏形已成。可以说,201112月的研讨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与之前的《世说新语·咏雪——千古文人世说梦》等公开课都是他文人语文教学法的代表课’”文引起本人重视的有四点:一是《语文教学之友》杂志以卷首语的形式发表该文;二是该文把本人的语文味教学法称为文人语文教学法(的确,语文味教学法文人语文教学法是等值互释的);三是本人被《语文学习》杂志组织的华东片语文教师集体展开学术批判的代表课这一概念,以正面形式出现在该文;四是该文的扩充版后来在武汉《中学语文》杂志2013年第18期又发表过一次。

 

 

以上一系列语文味大事件一起,共同构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第六高潮。

 

 

(七)以本人的长篇论文《对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美学语言的执著追寻——“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构建之演进史》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第2期发表;大同大学张毅教授的论文《再论程少堂语文教学的美学追求》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第6期发表;本人多次成功主讲大型公开课《沁园春雪》;四川师大许书明教授的大学课程讲义《程少堂教学艺术论》在武汉《中学语文》杂志2012年第7期发表;许书明教授的大学课程讲义《程少堂文化语文教学艺术》在广州《语文月刊》2013年第6期发表;大同大学张毅教授的论文《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语文教育美学的构建》在《语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9期发表;20135月本人入选《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深圳教育发展白皮书》;东北师大研究生张岩撰写的30万字长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首部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评传性学术专著《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0139月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人的学术人生从读书教书写书转变为被写成书;本人一万六千字的长篇论文《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在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2013年第10期发表等为标志,共同构成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史上的第七次高潮。这是一次影响深广的大高潮。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名篇。过去,几乎所有中学语文教师讲这首词都只是把它当成一首词、一篇文学作品来讲。把一首词当成一首词、一篇文学作品来讲固然不错,但本人认为仅此还不够。毛泽东既然是伟大政治家、伟大诗人等的统一体,《沁园春·雪》又是他古典诗词的代表作之一,那么这首词就不仅仅是代表毛泽东的艺术创作成就而已,其中必然蕴含了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形象特质和毛泽东思想的某些主要成分。本人就是基于这个认识来讲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堂课的。本人在《把某图书馆毛泽东诗词研究著作借光》一文中详细介绍过,为了讲好这堂课,本人把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里关于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著作全部借阅光了,发现这些著作很多在互相抄袭,有新意的极少。看完这些书,更坚定了本人要根据我的理解来讲这首词的决心和信心。本人认为,从一个政治家的文艺创作,一定能看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形象特质与某些重要思想;反之,如果是一个政治家兼文艺家,我们从他的政治家的言行中,也能看出他作为文艺家的气质与风采。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太奇怪了。具体说,《沁园春·雪》这首词虽然是一首词,但不是一般的词,而是蕴含着毛泽东思想的一首词。过去是没有人这样理解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所有中学语文教师没有这样理解过这首词。而本人用语文味教学法教授这首词,除了引导学生从语言、文章、文学三个层面学习这首词之外,尤其关注从文化角度阅读这首词,也就是从这首词来看其中蕴含的毛泽东思想。本人在深圳讲这堂课之前,先后在南充、济南等地讲过,虽然本人的讲法被宁波的某年轻教研员认为像是给研究生讲课本人觉得奇怪的是,给中学生讲某些语文课,为何一定不能像给研究生讲课一样讲?像给研究生讲课一样给中学生讲一点语文课,一定不可以吗?中学生一定听不懂吗?即使听懂了也不可以?)但事实上,从学生的接受情况看,教学效果一样良好。20121129日上午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开题活动结束后,当天下午,本人用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面向深圳全市语文教师主讲了大型公开课《千古第一词毛泽东〈沁园春·雪〉文化密码解析》。本人在其他地方讲这堂课用了120分钟,由于特殊原因这次在深圳讲只用了40分钟,但深圳的效果最好。时任《语文报》社副总编、《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的刘远先生在现场听完这堂课,评课时称赞鼓励道:这是一堂非常厚重、非常厚实的课,超越了任何语文教师课堂上所生成和所呈现的对《沁园春·雪》文本内涵的挖掘,因而听完觉得非常震撼!刘远先生认为:这样的一堂课是在座的任何一位老师都上不出来,也是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模仿的,只有教学境界达到比较成熟阶段的老师,人生阅历和已有的知识积淀达到很高层次的老师,才会上出这样的课。

 

 

四川师大许书明教授一贯支持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他的《中国当代十大名师课程研究》讲义之一《程少堂教学艺术论》,在武汉《中学语文》杂志2012年第7期发表。这是一篇很体贴、水平很高的研究论文。

 

 

近十年来,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的语文味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美学话语,在中国语文界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全国各地媒体发表了大量研究语文味的文章,互联网上更是有海量的语文味论文。但在围绕着语文味的众声喧哗中,无论是批评的一方还是支持的一方,不少人对语文味理论的研究进展并不是很了解,有的甚至很不了解。山西大同大学张毅教授对语文味研究一直比较关注,他在《语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9期发表的题为《论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的语文教育美学的构建》的论文(以下简称《构建》一文)中,一方面对本人十年来构建以语文味为核心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尝试与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另一方面也指出,语文味的学术研究在理论上目前还停留在逻辑起点上匍匐不前,无论在传统术语的转化、新术语的提出以及理论空间的拓展等方面还乏善可陈。张毅教授还期望王一川先生那样的当代美学大师能加入到语文教育美学研究的队伍中来加劲给力或给予有效指导,认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促使我们提出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早日诞生。

 

 

大家知道,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源自生命的内在冲动,彰显了生命的自我展开、自我拼搏和自我实现的历程。同样,本人对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构建的尝试,也体现了本人生命的内在冲动,是本人的生命的自我展开、自我拼搏和自我实现的具体表现。基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深广影响,语文界知道语文味概念的人很多,但真正了解我们对语文味的研究进展和现状的人并不多。因此,作为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的提出者和尝试构建者,有必要将我们对语文味的研究状况与进展,向语文教育学术界做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于是本人撰写了长篇论文《对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美学语言的执著追寻——“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构建之演进史》(以下简称《追寻》一文)寄给《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主编刘远先生。刘远主编将它全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第2期(这篇文章撰写期间,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正在运行,本人为了扶持工作室的老师,把工作室一位成员署为本文的第二作者,但这位老师完全没有参与本文的写作过程,他甚至根本不知道本人写了这篇论文,本人把他署为第二作者也没有跟他打招呼。本人这样做在语文味工作室运行期间不止一次)。《追寻》一文既肯定了张毅教授催促我们早日推出建构的语文味教学理论新体系之良苦用心,也指出了张毅教授有些轻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建构难度。很多人知道,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脾气是很急躁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本人对学问一点也不急因此本人对张毅教授的急催不太认同。本人一向并坚持认为,虽然建构自洽的理论体系是每一个学者心中的梦想,但真正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学者微乎其微,因为建构新的理论体系的要求极高,难度极大,需要的时间很长。新的理论体系的诞生也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学者即使花一辈子功夫也不一定能掌握这个规律,因此绝不能急于求成,而草率建立起来的所谓理论体系只能是学术玩笑。就是张毅教授寄希望来实际上不可能来帮忙建构中国语文美学新体系的当代美学大师王一川教授,虽然是北京大学在文艺学、美学方面功底很好的、本人很敬重很喜欢的一位著名教授,但要说王一川教授现在已然有什么新的美学理论体系,我看未必。而且真正的所谓学术大师,虽然都重视理论体系的建构,但绝不会为建立理论体系而建立体系,更不会在没有花大力气全面深入研究之前,草率地提出一个理论体系来。其实,有没有建构出新的理论体系,未必是学术大师的标志。比如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就没有明确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孔子、苏格拉底甚至连自己的著作也没有留下来,但这不等于说他们的思想是没有体系的,或者没有自己的中心话语和核心概念。顺便说一下,本人认为北京大学绝大多数教授都是学术贡献大或较大的,但要说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打死我我也不相信。据本人的观察,某些名牌大学有极少数教授,他或她的知名度并不是真正的学术知名度,就是说不是靠扎实的学术贡献,而是靠利用名校这个平台,会交际、会,玩儿出来的。这类教授的有一些所谓科研项目,是玩票性质的名项目。当然,在专业之外能玩出知名度,也是一种能耐。

 

 

在张毅教授这篇文章发表八年之后的今天,以语文味和文人语文为双核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体系或者中国语文哲学(中国语文哲学这个概念,是笔者参照丹纳、谢林的《艺术哲学》以及黑格尔把自己的《美学》解释为艺术哲学等思想而拟),要说有就有,要说无则无。说有,在2008年初出版的《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这个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内核就已经有了。说无,就是目前本人并没有一部号称以语文味和文人语文为双核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体系或中国语文哲学的书出版。虽然80万字的《语文味教学法》已出版多年,但离我心目中比较完善、比较理想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或中国语文哲学,还有不小的距离。就是早已孕育于我心的《中国语文哲学——以语文味和文人语文为双核: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虽然从《周易》得到启发的由四个阳概念和四个阴概念为骨架的全书结构提纲早几年就初步提出来了,但本人却越来越觉得不能轻易下笔写这本书。当然,在本人有生之年,这本《中国语文哲学——以语文味和文人语文为双核:中国语文(教学)美学新体系》,是一定会写出来的。

 

 

张毅教授接着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年第6期发表了论文《再论程少堂语文教学的美学追求》(以下简称《追求》一文)。《追求》一文指出:程少堂的美学思想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其研究课有三个突出的特点:追求大气象和大格局,追求趣味性,追求诗意启蒙。程少堂对于美学风格的自觉追求使得他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升华成为十多年来中国语文教学和研究界重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追求》偏重于从本人的语文味教学实践的角度的研究,颇有启发性。

 

 

201357日,《南方都市报》用十几个版面的超大篇幅发表《深圳教育发展白皮书》,其中首篇长篇深度报道标题为《这些名字让深圳的教育具备改革锐气,生动如诗》,该报道第一段为: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为了将巨石推向顶峰,耗尽了毕生精力。而将目光投入深圳教育的局部,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官员、学者也甘愿化身为西西弗斯,推动教改这颗巨石蹒跚前行。他们有的为深圳教改建构了理论模式,有的提供了可操作方法,有的贡献了幻想和激情……他们都以卓越的方式在深圳教育史簿上留名。这篇通讯深度报道了深圳教育界大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7位人士,首位是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第二位是时任深圳大学校长的章必功,第三位是深圳的一位中学校长,本人忝列第四位。这个报道发表之前,《南方都市报》并未采访本人(他们应该有一个班子讨论、研究过入选的人选),因此报道发表当天本人并不知道有这个报道发表。报道发表的第二天即58日上午,本人上班刚到办公室,海天出版社编辑周航发来短信:今天在《南方都市报》上看到报道您的相关文章:《以语文味使语文教育重拾久违的本质和精髓》。文章写得好,照片也拍得帅气!本人很是意外,想找到那《南方都市报》。但单位只有院部有这份报纸,院部在另一个地方办公。本人便马上在网上搜索,也没有见到这篇文章。于是本人在语文味工作室QQ群中通知大家去帮买一份报纸看看是不是真的。语文味工作室一位老师马上发来这篇文章的网址。有趣的是,看到这个报道的58日,正好是本人身份证上的生日时间,这大约是老天给本人送的一个最好的生日礼物吧。

 

 

本人在深圳从事语文教研工作20年,和广州《语文月刊》原主编、2013年退休、2016年因病在美国故去的陈建伟教授,是多年私交很好的老朋友,但20年间本人只给他投过一次稿。上文提到,那篇标题为《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兼及对泛语文批判的初步批判》论文发表于《语文月刊》2009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下半月刊)》2009年第8期全文复印转载。20135月,陈建伟教授带着赞许的神色告诉我,他收到四川师大文学院许书明教授的大学课程《中国当代十大名师研究》的讲义《程少堂文化语文教学艺术》一文。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语文月刊》2013年第6期。该文指出:程少堂教学艺术的内核是语文味语文味文化味文化语文风貌的独特教学风格凸显他个性化教学艺术的理论特质,它是程少堂语文教学的灵魂。该文从文化切入和知识运用两个层面对程少堂文化语文教学艺术进行微观研究。文化语文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炉。”“程少堂先生的课构思独特、新颖、大气。这与他追求一种大格局大气象分不开。而这,正是他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的集中体现。他的课,其构思和立意,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因为文化切入,使他的课带有明显的先锋性,带有某种挑战性,或者另类。所以,可以说,文化切入教学艺术,是程少堂教学艺术的个中要义。”“本文从方法体系的操作层面提炼出程少堂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表现形态,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炉。这里面有他的体温,有灵魂的冒险,有他对语言独特的敏感,有打破规矩的创新。它具有独特性、技巧性、审美性、创造性等特点,它是极具个性化的综合教学艺术。”“文化元素的渗透显得那么自然,但又深入人心。这是程少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程少堂教学的知识性,有不少是用他所谓的废话来体现的,这些有意无意的废话或穿插点染,营造气氛;或故意幽默,冰释紧张;或铺叙渲染,激发情感;或重沓啰嗦,达到强化。废话是他教学个性的鲜明标志,讲好废话是他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教学艺术虽然属于教学实践活动范畴,但是却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教学形式问题,更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可以说它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熟练的技能技巧,而神则是内在的先进教学思想。许书明教授这些深入、细致、体贴的评论,于我心有戚戚焉,令我感佩。

 

 

据初步掌握的材料,我国高校研究生最早以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是辽宁师范大学2003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尚莹的硕士学位论文《语文教育的理想王国——语文味理论初探》,20065月成功答辩获得硕士学位。此后,随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在中国语文界星火燎原,同类硕士学位论文层出不穷。有的高校同一年级的两位全日制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都是研究我的。比如四川西华师范大学(原四川师范学院)文学院2014级两位全日制研究生曾頔、郭易彤的硕士学位论文,均以研究本人为题,曾頔的论文题目是《程少堂语文味与文化语文建构研究》,郭易彤的论文题目是《程少堂语文味教学艺术研究》。两人均于20165月底答辩通过获得硕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国高校以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和本人的语文教育思想为研究选题的硕士学位论文已有数十篇之多,国家图书馆也收藏多篇研究本人的硕士学位论文。这些论文中最重要的,当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张岩近30万字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张岩的论文在开题时遭遇了一个有惊无险的花絮:其选题《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被文学院最牛的教授(文艺理论专业)、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的东北师大文学院院长王确教授很不满意地质疑道:程少堂是个什么人?他值得写硕士学位论文吗?你为何不写叶圣陶这样的死人却写活人?后来由于有两位评委力陈程少堂这个人值得写,才涉险过关。而一年后,也正是这位王确教授在答辩会上评价说:张岩,你这篇论文很有分量,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最后5位评委一致判定张岩的论文为优秀等级。张岩的这篇论文虽然没有用传记标题,但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实际上是一部《程少堂评传》。这部著作,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评传性学术专著。该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本人的学术人生从读书教书写书,飞跃进入被别人写成书的境界,也是语文味从不是学问,被本人执著地成了一门学问的标志。2013年底,四川师大马正平教授忽然来电话问本人要张岩的《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一书。马正平教授有时候看看语文味网,可能看到了张岩的书出版的消息。本人拿出一本《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在扉页写上学生程少堂向马老师请教,然后用特快专递给他寄去。两三天后,他打来电话说书收到了,还鼓励本人道:你现在和我一个档次了。本人真是受宠若惊,连忙说:哪里哪里,我是马老师的学生。

 

 

2013411日让本人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下午,深圳市中学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学术报告会在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隆重举行,全市近三百位语文教师冒着大雨参加了会议。那次报告会邀请了中学语文界的四位知名专家作主讲嘉宾,他们分别为: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北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张蕾,时任《语文报》副总编辑任彦钧,《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执行主编王建锋。在本人介绍了与会的深圳市一批语文名师之后,报告会由时任语文报社副总编辑任彦钧先生开场。任彦钧先生从语文媒体人的角度高度评价了深圳语文教师群体,他在大会讲话中说:在座的各位深圳语文名师是一支高素质的优秀队伍,特别是程少堂老师,更是全国语文界为数不多的开宗立派的人物。这是任彦钧先生对深圳老师和本人的鼓励与鞭策。

 

 

201310月,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发表本人的论文《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这篇论文是语文味成长史上迄今为止发表的篇幅最长的一篇论文,也是最重要的论文之一。说它是语文味成长史上发表的最长的论文之一,是因为这篇文章的篇幅长达一万六千字,《语文教学与研究》用小号字体密密排版都用了整整八个页码的版面。说它是语文味成长史上最重要的论文之一,是因为这篇论文是本人对语文味的核心概念——文人语文的进一步充分阐释与发挥。不仅如此,本人拿到《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寄来的杂志后才发现,拙作后面的作者简介用的是程少堂,当代语文教育家这句话。这个作者简介当然是出自该刊主编、著名作家晓苏先生的手笔。虽然早在2006年,《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在报道中经常用教育家语文教育家这样的头衔对本人进行报道;此前本人到一些学校讲学,有的学校打出大幅欢迎标语给本人冠上语文教育家头衔(这些报道收入已出版了的《我们们当年——程少堂率性诗文集》);尤其是2009年教育部《中国教师报》等报刊举办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为教育家——建国60周年专题活动,本人也有幸忝列其间如果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本人是老头山的麻雀——见过铳的,就是说本人被这样冠名的经历不少了,是见过世面的。但本人要实事求是地说,《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这个程少堂,当代语文教育家的作者简介,对本人的激励还是很大的,同时再一次给本人的内心带来兴奋与自豪。但本人也很清楚地知道,这个简介给一些人的心灵带来羡慕嫉妒与震撼。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2期在程少堂之教改探索专题中复印转载《从语文味到文人语文》一文时也沿用了这个作者简介(这自然应该算是一家国家级文摘刊物的又一种方式的承认)。我们经常听到有研究历史的学者讲座时自称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研究自然科学的学者自称作为一个化学家(或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等),资深的著名演员自称作为一个艺术家”“作为一个舞蹈家等等,他们这样自称时很自信、自然,一点也也看不出脸红,但就是听不到无论有多大名气、多深资历的教育工作者敢自称作为一个教育家的(本人也是最近一些年才有时敢自称我作为一个语文教育理论家的)。对本人而言,当代语文教育家,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顺便讲一个花絮。有一位离我很近的语文老师,一天和本人谈到程少堂,当代语文教育家这个作者简介时,他心情复杂地低着头小声对本人说,这个当代语文教育家作者简介是你自己写的吧?本人听罢对他道,你是不是感到很震撼?看看我该怎样安慰一下你呢?

 

 

原《中学语文》杂志主编、湖北大学文学院潘纪平教授以田水的笔名,在《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 年第 期发表《语文味与民族文化》一文,高度评价本人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对中国语文教育民族化的贡献。该文说:本世纪初,程少堂首次提出了语文味这一语文学概念,并逐步构建语文味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在中语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程少堂在教学中从选材到解读,从设计到教学充溢着文化的内核,难怪有人称程少堂的教学是文人语文,正是这种从文化内容到相关形式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程少堂教学的独特风格,这也是程少堂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突破语感本体论的重要方面。

 

 

以上语文味大事,共同构成了语文味成长史上的第七高潮。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5975-1287459.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319)】评价文理两种语言,须要用两把尺子
下一篇:【语文报社约稿 下篇】若有知音见采 不辞遍唱阳春—— 语文味学术史十一次高潮中的语文报社
收藏 IP: 14.150.138.*| 热度|

2 郑永军 李宏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