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1291】”语文味”在光学课堂徜徉

已有 3378 次阅读 2020-11-19 22:01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今天上午应邀到某地参加初中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其中一个环节的初审——听课。四堂课,一堂物理,一堂数学,两堂语文。物理是光学课,讲的是“透镜”。数学讲的是“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增收节支”。两堂语文课讲的都是李清照的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两位主讲教师一男一女,都是从外省引进的语文特级教师。评委五人,其他四位两位是物理特级或正高级教师,两位是数学特级教师,只有我是搞语文的。


先岔开说个故事。女特级教师讲李清照的词《渔家傲》课的时候,我正好坐在两排学生中间的空档最后排的位置,发现这位老师穿的皮鞋一只是纯黑色的,一只却是黑白格子的。我是第一次看见有人穿两只花色不一样的鞋子,很是好奇。有人说我是“老土”,说这叫“混搭”,时尚。


研究语文味数十年,已然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无论看什么东西,通常都会自然联想到和语文味教学理论的关系,而且往往能捕捉到一些联系。比如学习八段锦,我感悟到八段锦理念和语文味理论很相通。刚开始学习太极拳,又觉得太极理念和语文味相通。看中医文化书籍,认识到中医文化精神和语文味理论有很多一致之处。从人的恋爱过程,感悟到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中的“一语”即基础性、积累性语言教学环节类似于人和人之间的感性相识,“三文”中的文章教学类似于人和人之间的理性相知,文学教学类似于人和人之间的审美相恋,而文化教学类似于人和人之间的相守,追求的是哲学甚或宗教层面的向善与向上。“萃取”这个词,对我这个语文人来说当然不是一个新词。可当我看了一篇讲化学实验的科普文章,从中读到“萃取”一词的时候,马上就想起我的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理论有一个重要概念是“教学选点”。“教学选点”对教学很重要。以前我讲“教学选点”的时候,通常把它解释为教师备课的时候对教学内容即教学知识点与能力点的选择。这样讲当然是准确的。但当我从化学科普文章中再一次读到“萃取”这个词的时候,马上敏感到,应该把“萃取”这个化学概念引进语文味教学理论。我觉得把“教学选点”概念阐释为“对知识点与能力点的萃取”,比阐释为“对知识点与能力点的选择”,要更好一些。好在哪里?好在一个“萃”字,妙在一个“萃”字这些基于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万物互通”式或“打通”式的灵性感悟,是相当有意思的,很能激发一个学者的学术想象力与学术热情。


近五十年前(1971或1972年),我上初中。当时是文革时期,我们那个初中学校很左,理科课程上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只有代数。初中的代数我学得很好,但几何学得很少。物理化学更糟糕,物理主要是学习“三机一泵”和电路安装,化学连元素周期表也没有学完,但学了农药配比。生物学的是浸种催芽。今天刚听完四堂课,我跟其他几位评委说,二元一次方程我小时候学得很好,而光学当年我完全没有学过,可今天这节光学“透镜”课我听懂了,而当年很懂的二元一次方程,我今天却听得有些糊涂,讲得不错的是两堂语文课。几个特级教师评委一致称赞我的评语概括、准确、简洁。这时有评委说,今天数学老师是一位校长。我说我明白了,难怪。


为何听说讲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的是校长我就“明白”了呢?十多年前,我大学时代的一位校友、老乡,念生物系的,毕业二十多年后当了一所中学的校长,一天他打来电话,说想来深圳工作,要我帮忙推荐给一所中学。深圳有一所市直属高中的校长是湖北人,他老婆和我老婆在一个学校工作,很熟。我给这位校长打电话,向他讲了我大学这位学生物的校友的基本情况,说他想来深圳工作,我问这位湖北籍校长要不要。为了强化推荐力度,我说我这位念生物的校友还是中学正校长。深圳的这位湖北籍校长一听说我推荐的是一位校长,马上说,校长不要。我说校长为何不要?他又不是来抢你的校长位置的。深圳的这位湖北籍校长说,校长当几年,专业就荒废了。今天得知这位讲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的老师是一位校长,我就知道她讲得不好的原因了呵呵。


听透镜一课,我总是想到我的语文味理论。


语文味教学理论的核心是语文味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是“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所谓“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味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从语文学科教学规律、学生特点和教师教学个性等实际出发,为实现语文味教学的基本宗旨和语文味教学的系统追求,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活动程序之结构框架。作为语文味教学之内容要素,“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了从宏观上把握语文教学活动整体,以及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等四大内容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语文味教学活动之程序框架,“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突出了语文味教学的有序性和操作性,即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文味教学过程,原则上按照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程序进行教学。


语文味教学法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教学主题。所谓教学主题,是指在课文主题和教学主体(师生)的生命体验相结合相熔铸的基础上,打造形成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思想或核心内容。用“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要素、层面或环节的教学,都要围绕教学主题。包括上边说的“教学选点”也是要围绕教学主题来“选”。


今天的透镜一课,老师用物理实验工具直观地演示了凸透镜的会聚光特点,就是平行光线透过凸镜时在交点处会聚(或靠拢),而凹透镜有发散光的特点,即平行光线透过凹透镜时呈发散状。透过凸透镜的光线有一个“实焦点”,透过凹透镜的光线有一个“虚焦点”。本来“会聚”“发散”“焦点”对我也不是新词,但今天听了这堂透镜课,我顿觉以后讲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教学主题的关系就更好讲了——教学主题就是语文味教学的“焦点”或“会聚点”,而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教学要素、层面或程序,要在教学主题这个“焦点”或“会聚点”相交或靠拢。这样讲很准确很形象啊。至于凹透镜的“发散”,“发散”也有“焦点”,只不过不是“实焦点”而是“虚焦点”。语文教学常讲的“形散而神不散”,这个“散”就是发散,这个“神”就可以理解成是“虚焦点”。


语文教学,有凸透镜式教学,也有凹透镜式教学。一般说来,凸透镜式教学目标集中,思路清楚,逻辑严密。这样的教学比较严谨,不容易受到听课人的指摘。凹透镜式教学搞得不好就会显得教学结构随意松散,但搞得好的话,由于有一个“虚焦点”以“草蛇灰线”式的形式潜在地制约着教学过程,教学通常比较灵动潇洒,同时也不会真“散”,即表面“散”而“神不散”。不过,我比较推重有“实交点”的凸透镜式教学。

2020/11/1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5975-1259085.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290】“多有意思”和“多没意思”
下一篇:【少堂志林(1292】“一家之选”不等于“一时之选”——《荷花淀》课例被选入华东师大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名师”教学选本之后
收藏 IP: 120.229.14.*| 热度|

3 宁利中 郑永军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