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堂
【少堂志林(1271】陕西师大研究生发表研究本人的文章
2020-8-30 20:29
阅读:2342

知网收录有海量语文味主题论文,我当然没有功夫看这么多文章。虽然没有功夫看这些文章,但作为学者,尤其是作为语文味教学理论的创立者,看到自己开垦的处女地之幅员在不断扩大,有人在里面种树,有人在里面种菜,有人在里面种花,有人在里面种豆而得豆或种瓜而得瓜,有人在里面种瓜却得豆或者种豆竟得瓜,不少教师通过研究语文味,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我自然是很高兴的。用佛教的话说,语文味教学理论早已从“渡己”的“小乘”之学变成“渡人”的“大乘”之学,语文味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福田”。


今天从知网发现一篇已发表了八年的文章,题目是《论“语文味”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意义。该文发表在《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年第5期,作者严颖娜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另一位作者贺卫东,我查了一下,是陕西师大文学院的副教授,严颖娜的指导教师,也是一位海归(链接:贺卫东(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_百度百科)。我比较注意搜集大学的研究生以我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作者年轻,是语文界的未来,而且他们文章的选题和写出的文章,是要通过导师这一关的。严颖娜的这篇文章标题中虽没有我的名字,但内容是研究我的语文味教学理论的,文章中多次出现我的名字。这也是首次发现陕西师大的研究生有研究本人的文章发表(陕西师大可能还有其他学生有写我的文章,只是我没有能够见到而已)。该文虽不长,但角度较新。现将该文收进《少堂志林》,立此存照。

2020/8/30

 

 




附录:论“语文味”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意义

精读

 CAJ下载 PDF下载

永久保存本文,请下载至本地

严颖娜 贺卫东

陕西师范大学

导出/参考文献 分享 创建引文跟踪 收藏 打印

要:

当前语文教学领域关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成果较大部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耗时长, 效果微等问题。那么如何高效科学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根据笔者调研和近期学生月考作文, 笔者发现语文味课堂教学在这个问题上很是奏效。之间形成良性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语文味”; 课堂教学; 作文水平;


作者简介: 严颖娜, ,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 学科教学 (语文) 专业, 现在新疆库尔勒市第三中学支教。


一、“语文味”课堂是学生作文情思的源头

学校教育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为其重要元素的课堂, 尤其是语文课堂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程少堂所言语文教学是最艺术化最富有情趣的教学领域。古人言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可见情有所动是写文章的前提。对于生活范围较狭隘, 生活内容较单一的中学生来说, 怎样才能够使他们情感日渐丰满, 思维路径日益丰富, 从而摆脱对作文的恐惧和苦恼心理,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语文味课堂教学可谓灵丹妙药

程少堂在《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中言道情感美语文味三要素之一”, 并在《语文味的成长史》中阐述语文课如何教出语文味时表明用语文独具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 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 是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的核心。可见, “语文味课堂注重情感激发与熏陶, “语文味课堂因其渗透着教师和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悟, 因而其带给学生的情感冲击不是转瞬即逝, 而是刻骨铭心的, 从而成为学生作文情思的源头。近期一次材料形式的半开放命题考试作文, 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那一次, 的文章, 某一学生的作文《那一次, 我哭了》给了笔者很大启发, 使笔者更坚信语文味课堂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的意义。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是听了老师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所讲述的贝多芬的故事之后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并潸然泪下。据笔者了解此同学所有的触动来源于笔者在讲贝多芬的自述时的感情饱满真挚、入情入境和满脸凝重与悲戚。学生这样写到连大树也能听见大地的呼唤而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 语文老师讲到这里已然眼睛湿润了……”。可见, 只有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在真情的感染之下, 与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 从而将这种情思转化为情感与思想的财富贮存起来, 等待契机喷薄而出。


二、“语文味”课堂是学生作文语言的宝库

如果说情有所动是作文的前提, 那么形于言则是作文的核心。形于言是把一切内化的东西外化, 在此过程中易存在两类问题:一是语言词汇贫瘠, 二是语言表达方式缺乏艺术性。如果这两类问题能够顺利解决, 那么学生的作文语言也就会摆脱苍白无力的痼疾。

程少堂在《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中就鲜明地提出语文味的组成要素包括“语体美”“品味语言文字美”。

语体美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语体应采取不同教学方式使学生认识、体会、吟咏不同语体之美。比如, 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语言方式截然不同, “语文味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赏析记叙文言语之情感美, 而且要教会学生能够推崇体味议论文的严密美。同时语文味教学理念注重品味语言文字美”, 而正是这一因素也促使了学生能够在对语言的深度理解与审美的基础上达到使用语言时游刃有余的高度。比如在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 笔者对文中几个成语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做了详细讲解与赏析。不仅讲解了成语出自的典故, 并进行了拓展, 使学生有了深刻体会, 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理解。借此, 为学生描绘了一副闻一多先生做学问时心会神凝的场景, 让学生仿佛走进了闻一多先生的世界。而这一教学效果在学生作文中亦得到了体现。某一学生的作文《那一次, 我真高兴》中这样写到在学习时, 我们要有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的精神, 因为我做到了, 我成功了, 我真高兴。可见语文味课堂的确能够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 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语文味”课堂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

程少堂在《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兼及对泛语文的批判的批判》中表明文化味是语文味的重要组成元素。语文教材所选篇目皆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载体, 而如何有效发挥课本资源价值, 实现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 “文化语文教学风格在这方面为我们拨开了迷雾。

在挖掘文本文化意蕴时应遵循:忠实文章原意, 引入时代活水, 与时俱进, 使其为当下鲜活的生活服务。如此, 学生才能够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 清晰牢固地储存于大脑的素材库中, 成为作文素材来源之一。比如把《愚公移山》中愚公质朴的执著精神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闻一多先生高雅的执著精神作以比较:一个为了便他人之利而坚持不懈地挑战困难, 若不是寓言、山神, 愚公的结局又如何;一个为了救治衰微的民族而潜心学术, 然而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能够如愿以偿吗。如此解读才会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执著精神在所有境遇中是否都应该坚守而不是流于表面。某一学生作文《那一次, 我懂了》:我是一个执著的人, 在我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一词, 但家境贫寒, 高昂的培训费最终折断了我成为舞蹈家梦想的翅膀, 然而并没有浇灭我对舞蹈的热爱。从此, 我无心学习, 只是埋怨现实, 导致成绩一落千丈。直到那一次老师对《愚公移山》一课的讲解, 使我如梦初醒, 悔恨不已, 那一次我懂了并非所有执著都值得赞扬……

综上, “语文味教学的确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融洽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要教出语文味”[J].语文教学通讯, 2001 (17) :12~13.

[2]程少堂.语文味的成长史[J].语文教学通讯, 2008 (14) :10~12.

[3]程少堂.“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兼及对泛语文批判的批判[J].语文月刊, 2009 (05) :7~10, 22.

注释

1[1]程少堂.语文要教出语文味”[J].语文教学通讯, 2001 (17) :12~13.[1]程少堂.语文要教出语文味”[J].语文教学通讯, 2001 (17) :12~13.

2

3[2]程少堂.语文味的成长史[J].语文教学通讯, 2008 (14) :10~12.[2]程少堂.语文味的成长史[J].语文教学通讯, 2008 (14) :10~12.

4

5[3]程少堂.“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兼及对泛语文批判的批判[J].语文月刊, 2009 (05) :7~10, 22.[3]程少堂.“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兼及对泛语文批判的批判[J].语文月刊, 2009 (05) :7~10, 2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程少堂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5975-124854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