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程少堂点评学术界“程少堂研究”之态势

已有 1147 次阅读 2018-9-20 10:26 |个人分类:学术争鸣|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少堂志林(1066):程少堂点评学术界“程少堂研究”之态势—以近三年高校研究程少堂的七篇代表性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2018-8-20 18: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少堂志林(1066):程少堂点评学术界“程少堂研究”之态势

——以近三年高校研究程少堂的七篇代表性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我于1999年底来深圳市教研室工作后即开始系统思考语文味问题。2001年发表文章,我在语文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语文味理念和学术概念。2002年,我主讲的面向深圳全市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荷花淀》及其教学实录,在中国语文界产生“巨大影响”。2003年,我的万字长文《“语文味儿”理论构想》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发表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复印转载,影响广泛。2013年7月,我在《中华读书报》发表重要论文《语文味: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新起点》。这些文章也都在语文界引起很大反响。以后我坚持知行合一、道器纵横的学术路劲,坚持语文味理论和语文味实践相濡并进捆绑提升,我上的每一堂语文味公开课,几乎都在语文界产生广泛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语文味教学理论体系和语文味教学流派初步成形,同时开辟了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此后,通过互联网可以发现,全国各地诞生海量的语文味研究论文,高校也接连不断问世一大批研究程少堂和语文味的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高校以语文味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诞生的诞生,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据初步掌握的材料,我国高校研究生最早以语文味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是辽宁师范大学2003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尚莹的学位论文《语文教育的理想王国——语文味理论初探》。尚莹2006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获硕士学位。尚莹的这篇论文选题、开题应该在2005年。由此推算,我国高校研究生以语文味为研究对象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历史,至少有十三四个年头了。此后,随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影响日益深广,我国高校研究语文味和我本人的语文教育思想的硕士学位论文层出不穷。


近年,有的高校同年级研究生中竟有两人的学位论文同是研究我的。例如,西华师范大学(原四川师范学院)文学院2014级两位全日制研究生曾頔、郭易彤的硕士学位论文,均以研究程少堂为题,曾頔的论文题目是《程少堂语文味与文化语文建构研究》,郭易彤的论文题目是《程少堂语文味教学艺术研究》,语文味网对此曾加以报道。


以专著形式研究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好几年前已然诞生。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岩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完成答辩。张岩答辩前,三位匿名审稿专家,有两位给张岩的论文打90分,一位打88分,平均分89.3分,这绝对是一个高分。该论文被东北师范大学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完后,张岩将论文扩充到近30万字,2013年在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岩这部著作,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名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专著。可以预言,张岩这部专著将伴随语文味一起载入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史册。


近几年,中国语文学术界对我的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研究,呈现出新的态势。这一态势可以简单概括为:学术化程度日益加深。具体说来,又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下面我根据从知网、百度文库等平台下载以及作者给我寄来的七篇有代表性的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略加评点。这七篇论文,是从2015年-2017年几年间,各高校为数不少的研究我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它们的有关信息附在本随笔后面。但凡研究了我而非整篇论文专门是研究我的,即整篇论文是联合研究几位名师的硕士学位论文,都不列入附录在本随笔后面的信息中,因为它们不属于我这次要考察的范围。这五个具体的态势是:


一是研究心理健康。从学术史的发展看,学术的健康发展不能缺少健康的学术批评,不能容忍、不能接受批评的学术绝不会健康发展,更不会产生深广影响。因此,无论古今中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或思想理论,都至始至终伴随着激烈的批评与争议。比如孔子与儒学,更远的不说,在20世纪就被猛烈批判过好几次,我们这代人就曾经参与过文革初期的批判封资修、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评法批儒、19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热中对儒学的尖锐批判等三个回合的批判浪潮。但孔子和儒学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中精神领袖的地位没有动摇,即使在如今兴盛的国学热中,主体也还是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学。在语文味的成长历史中,只要不是动辄企图全盘否定我们的语文味研究而是建设性的学术批评,我们一直是欢迎甚至期盼的,我们把健康的建设性的学术批评看成是语文味成长的滋养。讲句内心话,我认为,如果没有语文学术界对语文味的持续不断地讨论与争鸣,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都不会有今天这样深广的影响。但自我们2001年正式撰文在语文学术界首次提出语文味这一学术概念,语文味教学理思想从当年的星星之火逐渐演变成后来的燎原之势后,虽然我和人从不争不抢什么,只是埋头做自己的学问,一些省份的语文界同行心态却开始失衡,开始出现不太健康的心理,觉得他们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也搞不过语文味,因此颇不服气,嫉妒之心昭然。本来,对批评者而言有点嫉妒之心也属正常,对于被批评者而言即使批评者是嫉妒,只要说得对,也要听,宜择其善者而从之。但将嫉妒之心以攻击诋毁性言辞赤裸裸表现出来,就显得不够健康了。例如有极个别的一线中学语文教师,一方面极力模仿我的研究方法包括读书方法(比如我在文章中多次介绍过,我1990年代初期念全日制研究生期间曾反复阅读黑格尔的《小逻辑》。该一线中学教师看到我的有关介绍文章后,到处炫耀号称他也阅读且反复阅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可他炫耀时用的一些句子却来自我的介绍文章),一方面基于嫉妒、消费语文味的心理,既要搭语文味影响的便车发文章博名,又要显示出他比我这个从小喜欢写作,后来有大学中文系本科和教育系全日制研究生的双重知识结构,1980年代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工作七八年期间就已发表一二十篇论文,在二十多年前论文就上过《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更是全文复印转载一二十篇,1997年破格评为副教授,2010年被广东省人事厅评为广东省在职教研员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社科系列研究员的,通过系统的科班训练的,又心无旁骛激情浇注,直接间接执著近三十年光阴琢磨研究语文味的语文味理论创立者之学者更高明些,因此从一开始就在关于语文味的文章中妄图全盘否定我们的语文味研究。这种否定当然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是很可笑的。虽然有时候一些杂志会利用这样的文章制造某种热点来吸引读者眼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执极端缺少健康理性的文章逐渐失去市场。最近几年,高校研究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的硕士学位论文日益增多,这些受过真正科研训练的作者的研究心理,相当健康。这种健康并不是说他们的文章对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没有不同意见,是说这种意见来自理性的客观的分析,是为了促进学术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比语文味理论创立者程某人更高明,更不是为了消费语文味搭语文味影响的便车发文章博名。


二是研究态度端正。心不正,态度就不会正。过去,个别嫉妒语文味影响,又想消费语文味搭语文味影响便车发文章捞点好处的语文教师,从其文章看作者并没有系统阅读过我的语文味研究著作,却抱着不服气踢场子砸馆子喝倒彩的态度来写攻击诋毁语文味的文章,研究态度显得很不严肃。没有读几篇别人的有关文章,别人的东西你懂都没有懂从一开始就妄图全盘否定,你这样是做学问吗?比如有人批评我的语文味定义,我原本觉得这太好了,总有一些好的意见可以参考吧,但一看他批评的矛头却是针对语文味研究初期的定义,而在语文味研究的十数年间我们曾有过多次新的补充定义,他竟全然不知。你跟他指出这一点,这种人竟在有关群里说什么“程少堂的语文味定义老在变化”。可是在人文科学中,学者对自己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的定义有所变化,难道不是很正常的吗?看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定义有多少次补充和变化,我们就知道这种变化是符合认识发展规律的,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以举国之力研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定义尚且都在不断与时俱进,我一个学者研究的语文味的定义有变化,这有什么奇怪的吗?好在这样由于心术不正导致研究态度不正不严肃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把我的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当成一门客观的学问来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些硕士学位论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从这些硕士学位论文来看,这些论文的作者,其心正,因此研究态度很正。研究态度很正的主要表现是,从这些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些作者都比较系统阅读过我的著作。懂点学问规矩与常识的人都知道,比较系统地阅读研究对象的著作,是研究一个学术对象的基本前提(对你要否定的学术对象更要如此),因此这是高校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硕士学位论文作者的基本功,同时也是一个作者受过专门的科研训练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比较系统地阅读过我的著作,这些硕士学位论文就能相对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评价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及其贡献,当然也包括指出他们认为的局限性。也由于比较系统地阅读过我的著作,这些研究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篇幅,也都比较长,有的长达八十多页。


三是研究方法科学。几年前,曾有个别嫉妒、消费语文味影响的语文教师,说什么“《程少堂讲语文》一书只有八页是研究语文味的”。这当然是一派胡言,暴露了说话人的无知。说其无知,是因为有三个方面的依据。首先,难道一个课题研究的价值,是拼的写出的论文页数多吗?大家知道,诺贝尔科学奖中不少的获奖成果的论文都只有几页,有的甚至只有一页。(不用多说,我这里不是把语文味理论和诺贝尔奖成果相提并论)。学术界一般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可孔子连一页关于“仁”的文章都没有写过呢(至少后人没有见到他写的东西)。其次,难道只有直接写出语文味的文字才是研究语文味、才和语文味有关吗?再次,研究我这样的学者应该怎样研究?作为一个有影响的语文教育理论家,难道我的那些课堂教学实录不是我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吗?另外,我们知道有的嫉妒语文味教学法的人,自己在师范大学教教学法,却搞不出一个教学法或搞不出有影响的教学法来,本来这也没什么,教教学法却搞不出一个教学法或搞不出有影响的教学法的大学教师多着呢,但自己搞不出教学法或搞不出有影响的教学法的教学法教师,面对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首个表现性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时,不是用理性健康的心态去研究它、支持它、为它添砖加瓦,而是酸溜溜地说什么“一个人的教学经验不能提升为教学法”。这种人实在可怜得很。这哪里是真搞学问的人嘛。没读过教育史吗?什么叫“一个人的教学经验”?孔子、苏格拉底的教学法是不是基于孔子、苏格拉底自己一个人的教学经验?就算是所谓“一个人”的教学经验,难道你不懂个性中有共性这一哲学常识么?退一步说,你认为程某人搞的语文味教学法不好,你尽可以写文章批评具体指出哪里不好,我们定会采纳你的合理化意见,或者你有本事你自己搞一个以十万人或一百万人的教学经验为依据的更好的教学法出来给我们学习一下。你自己搞不出来东西又嫉妒别人,只能说明你既没有用还阴暗。了解语文味成长史的人都知道,知行合一、道器纵横,也就是将自己的语文味教学理论和自己的语文味教学实践相濡并进捆绑提升,是我的最大优势,是我的最大强项。我从近二十年前开始做深圳市语文教研员时,就把做一个“理论型的实干家”或“实干型的理论家”,作为我工作的最高目标。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是这样坚持做过来的。对此,有外省语文名师专家曾评价说,21世纪最初二十年的中国语文界,在知行合一、道器纵横,也就是将自己的教学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濡并进捆绑提升这一点上,其他学者、名师都不如程老师。我认为这种评价不是奉承,而是事实求是的,因此我毫不谦虚照单全收。相对于个别嫉妒消费语文味影响的语文教师,看看最近几年这些高校的硕士学位论文目录就可以知道,这些研究生作者都是把我的语文味理论和语文味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综合进行研究的。用这样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我这样一位语文教育理论家,当然是科学的,其研究路子很正。由于研究心理健康,研究态度端正,研究方法科学,这些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多数观点与结论,不武断,较科学,不少观点概括得很好,颇有启发性,让我看了,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感到这种研究很体贴,尽管这几篇学位论文的作者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和我联系过,而且到现在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我也不认识。


四是研究视野宏阔。过去高校研究语文味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我的语文味理论研究语文味理论的较多。但现在出现了新一类作品,这类作品不是仅仅就语文味来研究语文味,而是既就语文味来研究语文味,又跳出语文味来研究语文味,即以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发展为基础为背景,来探讨我的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和意义,研究视野宏阔,研究立意高远,研究水平更高。这类作品以广西师范大学徐丽平2017年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语文新课改本土经验的价值探究——以“语文味”为例》为典型代表。由于这位作者和我没有任何联系,我还没有看到这篇论文的全文。但仅就论文的内容提要和目录就可以看出,这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结构与视角颇有创意,论文水平很高。


五是研究开始注意“人与思想”“人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在过去多年对程少堂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上,有的学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语文味理论是程少堂“学问生命化”或“生命学问化”的结晶,因此开始了全方位地系统地进行“程少堂研究”的尝试。具体说,就是将程少堂的语文教育思想之成长史与程少堂其人的成长史紧密结合展开深度研究。2013年出版的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张岩近三十万字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在这方面已有一些初步的有益的探索,但该书由于体例限制,总体来看评多于传,结合的程度还不够深入。而目前有研究者正在撰写的他传《程少堂传》,不仅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在职语文教师的第一本他传,也极有可能成为迄今为止语文学术界研究语文味理论及其成长史之最高水平的作品。我期待她的诞生。

2018/08/1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35895.html

上一篇:我把知行合一与道器纵横,学到家了
下一篇:本人第十一次入选全国性名师选本
收藏 IP: 14.154.17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