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远山呼唤(日志二) 精选

已有 3877 次阅读 2020-9-21 21:49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丽江, 木家桥, 蛇山, 第四纪, 化石

远山呼唤(日志二)

毕竟秋天了,丽江又位于云贵高原上,早晚已有几分凉意,温度只到十多度。不过,中午的艳阳下紫外线非常强烈,让人还在夏天的感觉里。其实我们并不在意温度,此行考察队会在春夏秋冬中反复跳跃。而丽江的四季变化不大,倒是干湿季节分明,年均降雨量为9101040毫米,雨季集中在69月。我们最担心的就是下雨,正是9月的雨情让我们将原计划整整推迟了半个月才出发。

今天的第一个工作地点是木家桥古人类化石遗址,位于清澈的漾弓江边。从这里可以看到社会的巨大变化,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木家桥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名字所依的桥早已不存在,而60年代发现人类化石时建的桥叫团结桥,现在看起来已经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气息。因为就在这座桥的边上和高处,不仅有新的公路桥,还有蓉丽高速的双向长桥飞跨而过。

 

漾弓江依然在潺潺流过,但也可能有汹涌澎湃的时候,因为就在团结桥的下方建有一座现代化的水文站,随时观察着水情的变化,防范灾害的发生。丽江人化石发现于这条江的沉积地层中,那是一位十几岁的少女,是什么样的灾害或是事件让她香消玉损于此地?不禁令人唏嘘。丽江盆地的晚更新世地层非常发育,其中含有一系列动植物化石,与丽江人一同出土的就包括剑齿象、独角犀、斑鹿、水牛等。我们还找到了高山栎的叶片化石,说明那时的丽江人就生活在跟今天一样的高山环绕的环境里。

 

我们正在青藏高原科考的路上,而上午在北京的科考总部举行了专题学习座谈会。得益于现在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达,我在野外就能全程视频参会,从会上得到更多振奋人心的消息,也是对全体考察队员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还在9月雨季的末梢中,急雨时时来袭。今天还算不错,我们在野外露天午餐时阳光普照。谁知饭后刚收拾好,正上车出发去下一个地点蛇山,看见乌云扑面而来,就当是给我们洗车吧。我们下午在蛇山考察,松林挺拔,灌丛茂密。有时候队员之间找不到人了,“只在此山中,林深不知处”,电话打过去,才发现还不如高声呼喊应达更容易准确定位。蛇山的地层剖面中曾经采集到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的化石,但时代有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之争。通过在蛇山各处观察到的剖面,我们更支持中更新世的观点。

 

在丽江,一不小心就撞上历史。我们在蛇山考察完更新世剖面下来,山下就是明朝所建的东元桥。19364月,经过长途跋涉的红二军团在贺龙、肖克等人的带领下,翻越邱塘关抵达丽江城郊。424日,红二军团来到东元桥时,从丽江县城赶来的100多名群众早已等候在这里,他们手举“欢迎义军”字样的彩旗,箪食壶浆迎接红军。红军长途跋涉突然看见一个小村里居然有这么多人迎接,非常感动。据原红二军团第412团团长黄新廷回忆说,“我们前卫部队到达丽江时,当地数百名群众代表在城南东元桥欢迎我们,这是部队离开湘鄂川根据地后,在新区第一次受到百姓自发主动的迎接,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军民团结鱼水交融的动人场面。”

 

   是啊,云南的人民非常热情好客。听说考察队要来滇西,云南的同行和朋友都诚挚邀请和贴心推荐,让我们不要错过野生菌的华彩乐章。果然,每个饭馆都有野生菌的菜,可是同时墙上还贴着如何识别毒蘑菇的宣传告示。大概听说过太多云南人拼死也要吃山珍的故事,心里不禁打鼓,“老板,还是上一盘平菇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3751-1251550.html

上一篇:远山呼唤(日志一)
下一篇:远山呼唤(日志三)
收藏 IP: 223.104.238.*| 热度|

9 黄永义 杨卫东 孙颉 易雪梅 周浙昆 杜占池 张士宏 张晓良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