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Pub编辑
发表SCI期刊文章三个方面的建议
2020-7-14 13:32
阅读:3794
标签:投稿经验

三年的博士生活,陆陆续续也发表了2篇文章,这里我将与诸君分享我在发表SCI文章时的经验,给出有关写作心态、实验设计和写作过程以及写作陷阱等三个方面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对诸君有所帮助。

01

首先,写作心态决定了最终文章的格局,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学者,必须坦诚的是,发表SCI期刊文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所难免。我自己在写作后期,反复查看自己的文章,有时候甚至“想吐”,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抵触心理以至于想放弃……这都很正常,因为这是做难事的规律,做难事一定会很艰难,甚至有放弃的想法。

反复强调这个规律,我是想告诉诸君,很多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事情,我们必须去理解、接受和适应。遇到了困难,就从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而没必要抱怨它,坦然地接受它、分析它、解决它可能更有意义。

同时,发表SCI期刊文章关系到我的博士毕业,我相信,诸君发表SCI论文,也会关系到很多方面,所以我们刚开始会紧张焦虑,功利心特别强。于是,我们可能会很容易陷入what-how-why思维路径,这可不是好事。

What-how-why思维路径会导致文章格局变小,我们会想,我要写一个什么东西?如何写呢?为什么写呢?例如,我要写一篇关于某某的文章,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写,因为我要发表一篇SCI文章,这是毕业要求。这种路径看似逻辑清晰、正确,实则危害很大。

第一次写SCI时,我自己就陷入这个what-how-why思维怪圈,因为格局变小了,所以越写越累。反省后,我将这个路径反了过来,变成why-how-what,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先想清楚为什么写,再想如何写,最后写出某种文章是非常自然的过程。Why-how-what路径会让我们一直保持非常高的创作热情,我们也会将它当作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来完成,同时“副产品”和创新点也会很多。

例如,我们为什么写呢?因为我有某种想法,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对我们这个行业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一定要将我这个想法研究透彻,然后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我们内心深处首先要有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激励自己沉下心来,用心创作。

我要如何写呢?写成什么呢?首先要将思路形成一个大纲,然后尽量多地阅读相关文献,再通过一些数字模拟实验和实验操作来验证得到相关数据结果。至于最后写成什么,那就要根据最终研究出的结果而定了,不必刻意为之。即使最终的成果与刚开始预测不同,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就好了。

Why-how-what路径也称为the golden circle,是由内向外的思维路径,这种思考方法可以让自己发自内心的想写一篇有意义的期刊文章,而不是仅仅为了发表而发表。

综上所述,关于写作心态的分析,建议诸君在正式写作前,请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写,将格局抬高一点,发自内心地创作,以及接受发表期刊过程中必然十分艰难的规律。


02


其次,前期试验设计及写作过程也十分重要,但是具体到每个环节的思路,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只能将我的思路大致分享一下,诸君看看即可。

一、要搜索和详细阅读与自己专题相关的文献,然后找出其中两三篇仔细阅读,其它文献可以跳读(与自己特别相关的细读)。参考别人的研究过程,确定自己如何安排实验,大概使用什么工具,并按照某篇参考文献的研究思路,将实验重复做一遍,从而更好地熟悉研究工具。

二、研究的内容以自己专业背景为依托,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写某个专题后,要搭建一个大致的框架,找出关键词,仔细思考,再仔细思考。

三、制定实验计划,开始着手实验,得出实验数据,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分析,形成思路或者结果,并与同学或者老师进行讨论。讨论过程非常重要,这一过程极可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或者形成新的思路,务必要重视。如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结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请不要随意放弃,一定要研究到底,因为不同结果的出现,也预示着更多新的可能和新的创新点。实验结果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一定要乐于拥抱不确定性,并进行客观的分析。

四、实验基本上结束后,就要着手写作了,这个过程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里特别强调,写作之前一定要确定写作思路、写作重点和创新点,形成纲要,这样才能确保最终文章结构的流畅,重点突出。因为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是给读者看的,作者务必要站在读者角度来考虑,怎样写才能让读者轻松阅读并有所收获呢?当然,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创作的过程也是思路不断调整的过程,文章也会不断完善。

文章写完后,如果需要翻译,自己英文水平很好,可以自己完成;如果自己水平一般,一定要借助LetPub这样的平台,通过他们专业的翻译和润色后,在英文表达的思维逻辑下,我们会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许会有更多更好的想法。

如果不需要翻译,写作完成后,请务必请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帮忙“挑挑刺”,看看自己哪些表达会引起歧义,是否有重复、前后颠倒的情况,然后及时调整,这个过程是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文章写完后,需要修改很多遍,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这也是规律。所以,如果某一段时间我们精力集中于这篇文章上,花了许多心思基本完成后,建议将其搁置七天。这七天,我们可以完全不去想它,七天之后,再去阅读和修改它,也许,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思路。如果修改的时候觉得自己文章很稀烂,这也是基本规律,请不要生气或者自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是好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不足,也说明我们的思路愈来愈完善了,我们花时间修改就是。

六、期刊文章并不像博士毕业论文那样需要长篇大论,我们只要将主题阐述清楚,论证严谨合理,逻辑清晰即可,所以不用刻意追求篇幅。当然,每种期刊格式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仔细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来调整。

以上六点是关于写作过程的建议,希望对诸君有所帮助。

03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写作陷阱,这也是我差点踩的坑,自然也是创作过程十分重要的地方,诸君一定要多加注意。

一、实验室有条件的一定要做实验,实验数据说服力更强,仅仅借助数字模拟软件是不行的(个别专业除外)。

二、文章一定要有创新点,作者也要非常清楚自己的创新点,然后表达完整清楚。创新点不必追求所谓的“大”或“小”,无论大小,都要阐释清楚,让读者知晓哪里是创新点,理解创新点的价值所在。

三、制定时间规划,宁早不晚,不要拖拉。做实验也好,写作过程也好,一定要让自己集中精力,尽快完成。

四、文章写完后一定要敞开胸怀,接受别人的“指指点点”。投稿前,我们要尽量找到更多的读者来阅读我们的文章,给出建议,这一点前面说过了,这里再次强调。为什么需要找别人看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道理非常清楚。

但是,敞开胸怀真的不容易。因为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我们也许花了不止十个月的时间来研究设计、实验和写作,自然会因为“禀赋效应”而过高评价自己的文章,因为思维定式而否定别人的思路,诸如此类。也许我们在请别人点评时,口头上对别人的建议“是是是”,实际上并不当回事,这样做肯定不利于文章的完善。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规律,任何文章都可能存在某种缺陷,所以别人的点评一定要认真地听,我们自己要像跟着同学们一起研讨别人的文章那样,一起给文章挑毛病。要知道别人肯花时间看我们的文章,给出意见,并不是为了嘲讽这个“孩子”,而是希望“孩子”成长得更好。最后我们要明白,每个人的思路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参考别人的思路来思考,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而且极有可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最后,再次强调,一定要让别人帮忙看文章并给出意见,我们也要坦然地、虚心地接受并调整自己的文章内容。


祝大家发表SCI期刊文章走更少的弯路,研究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成果。



附作者论文链接:Conjugate Heat Transfer Investigation on Swirl-Film Cooling at the Leading Edge of a Gas Turbine Vane

作者:杜海芬

单位:武汉大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LetPub编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32242-124200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