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恒
退休杂感 精选
2017-4-17 21:17
阅读:21046

退休杂感

2017317日,是我在职的最后一天。

17岁知青插队下乡,按政策下乡时间算工龄,此后的学龄也就连续计算在内了。这样,到65岁退休,我居然有了48年工龄。其中有37年是在科研岗位上,其他就是下乡插队,铁路工人,上大学,铁路中学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和铁路教育局团委书记等职业。作为一个50后,在共和国的这段风风雨雨中,我的个人经历也相当复杂,但大大小小的沟沟坎坎,颠簸着都过来了。

人事处的《退休通知》上说:您的名字和业绩将记入物理所的史册。第一感觉就是自豪。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员,完成了自己的在职工作,顺利交卸了科研组织管理的重担,能够如数家珍地回顾科研成果,轻松把玩和抛光总结出来的理论学说,自豪是很自然的。

到了启动程序的时候,人事处年轻人打来电话,说别着急,本月办了就可以。其实用不了一天的时间,就是拿着一张有十几个格子的单子,到所里各个有关部门去转一圈。如果没有什么未尽事宜,就讨个签字。所有的格子里签字满了,就可以退休了。各个处室的年轻同志都很尊敬老同志,总说您怎么自己来了?让学生来一趟就可以。我觉得,还是应该自己走走,这么多年受到大家方方面面的帮忙照顾,退休前总要跟人家打个招呼。人缘好的人,在所里跑跑,见人打招呼是个享受。

不少人问:还接着干吗?这是指所里有个返聘制度。如果某个部门需要,可以以项目聘任的身份继续工作一段时间。我还有个把项目没有结题,还有个把联合培养的学生没有毕业,课题组也欢迎我继续惯性运动一段。所以,就返聘了。返聘可以做自己爱做的事,我喜欢的是自己亲手做实验,搭建仪器。

还有人问:以后坐在哪里?我们所里按规定,研究员有单独的教授办公室,但退休了是必须交回的,尽管还继续返聘。不过我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坐在配发的教授办公室里办公。我们组里的习惯,是老师和学生全都坐在一个大办公室里。这个传统是从我们的老组长,贾克昌老师那里传下来的。当年所里科研资源少,无论什么职称都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老老少少都坐在一起。到我当组长后,所里房间多了,实行了教授办公室制度,我因为尝到了大家挤在一个办公室的甜头,就一天都没有去坐过。采用这种办公方式,在跟学生讨论问题和分析数据时,可以走到学生的桌前,直接看原始数据,甚至坐在学生座位上,操作曲线软件,观察每一段可疑的线段,这是多么的方便?全体老师同学坐在一个办公室里是我们组在全所的特色。

还有人问:做什么?这是个好问题。组里年轻人希望我还能发挥点余热,那我就遇到大问题一起讨论一下,平时帮组里做点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力所能及的设备升级改造也做一点,这是我喜欢做的。另外,退休前就有另外的年轻人邀请我做点科普的事情,这个我也很乐意。帮着一些科普媒体看看稿子什么的。先学习,然后自己再动笔试着写写。过去看别人的科普文章,总是吹毛求疵,自己一动笔才知道多么不容易。那就先从自己的一些研究结果开始吧,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平台主要是《科学网》。在科学网上过去经常冷嘲热讽别人,现在也要尝尝当靶子的滋味。出来混早晚要还的。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当专家。不做那种什么都懂,遭人讪笑的砖家,力争做个抛砖引玉,和蔼可亲的老人家。这包括各地邀请我去评议这个那个的各种委员会差事,也有私人关系,帮着咨询一下的事情。事情做够了,生活更充实。研究员可以退休,作为科学家不能退后罢休,要把自己海绵里吸收的水分榨干,还给社会

还有,就是自驾出行,访名胜吊古迹,国内外探亲访友的四方云游了。

帮人做事,不妨碍别人;有亲和力,不讨人嫌;接近年轻人,沾点他们的仙气儿,做一个快乐的退休老头儿。呵呵。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光恒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29986-104950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上一篇
当前推荐数:9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7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