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京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骨密度
2021-4-8 11:37
阅读:1023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骨密度

1、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骨密度

在许多胃肠道疾病中存在轻度的骨量减少,吸收不良一直被认为是导致骨量减少的一个原因。吸收不良是慢性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一个并发症,常伴有腹泻和体重下降有关。Stotzer等人测量了14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骨密度,以探讨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中是否普遍存在骨质减少。首先排除了有明显结构倾向的患者,如先前的胃手术、小肠狭窄和小肠憩室。在右桡骨远端和尺骨、髋部和脊柱进行测量。结果与参考人群进行了比较。对脊柱的x线照片进行评估,以确定脊柱骨折的证据。分析血样中25-羟基维生素D3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游离钙、完整的甲状旁腺激素和骨钙素。所有患者都完成了一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骨折、既往和既往疾病、吸烟和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14位患者中有6人(43%)有骨折。由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骨密度较低。对于不明原因的骨质减少患者,应考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totzer, et al. 2003.)。

2、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代谢性骨病

代谢性骨病是指机体因先天或后天性因素破坏或干扰了正常骨代谢和生化状态,导致骨生化代谢障碍而发生的骨疾患。代谢性骨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骨吸收、骨生长和矿物质沉积3个面的异常。而引起的X线改变主要是骨质疏松、股指软化和骨质硬化等。典型性病症有佝偻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一种吸收不良综合征,因此可能导致代谢性骨病的发生。Anantharaju等人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代谢性骨病的可能危险因素”综述文章中指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代谢性骨疾病的发展有重要贡献(Anantharaju, et al. 2003.)。

Di Stefano等人研究了14名细菌过度生长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所有的病人都受到已知的易导致细菌过度生长的条件的影响。诊断依据以下标准:空腹状态下呼气氢水平升高和/或摄入50g葡萄糖溶液后呼气氢排泄增加,经过10天的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严重程度和氢排泄参数改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腰椎和股骨水平测量骨密度,评价营养状况。还评估了体力活动、阳光照射和吸烟情况。结果显示,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腰椎和股骨骨丢失的患病率也高于健康志愿者。患者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与体重指数和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相关。骨密度值与体力活动、阳光照射和吸烟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代谢性骨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辅助因子。骨丢失的严重程度与营养不良和吸收不良症状持续时间有关(Di Stefano, et al. 2001.)。Di Stefano等人的研究首次将代谢性骨病归因于各种胃肠道疾病患者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然而,它没有包括一个适当的可比对照组。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骨密度的显著差异是直接由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还是其他一些因素引起的,这项研究很难确定。需要更多的大型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并确定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骨病患病率、引发骨病的因素以及抗生素治疗是否有助于逆转这些患者的骨病。

3、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不会影响老年人的骨密度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是代谢性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Mitsui等人研究17名相对活跃的老年人和33名残疾老年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老年人骨密度影响。采用葡萄糖氢呼气实验检查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量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在残疾老人组有11人检查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健康对照组有1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腰椎的Z评分在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在所有的组中都出现了高于70%的高发病率。另一方面,健康对照组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阴性组(P<0.001)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组(P<0.05)的股骨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阴性住院患者股骨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他们的结论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80岁左右人群的骨密度影响不大(Mitsui, et al. 2005.)。

4、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的胃肠道异常包括巨结肠结肠,缓慢的结肠转运和结肠息肉患病率增加。Resmini等人对41名肢端肥大症患者以及30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对照受试者进入研究。肢端肥大症患者根据生长抑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法分为“已治疗”(n = 22)和“未治疗”(n = 19),而根据疾病对照,被“控制”(n = 17),“未控制” ”(n = 10)和“部分控制”(n = 14)。患者和对照组填写了调查表,并进行了标准化的10克乳果糖氢呼气实验,以确定口盲传输时间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存在。 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的患者采用利福昔明根除治疗。结果在41名指端肥大患者中有18人,对照组的30个人中有1人检查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P <0.0001)和口盲转运时间显着延迟(169.53 +/- 8.15 vs. 107.25 +/- 6.56 min; P <0.0001)。这些数据揭示了肢端肥大症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生率更高,生长抑素类似物的药物治疗不会影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病率。口盲传输时间在“治疗”和“未治疗”患者中均显着延长,提示肢端肥大症本身决定了肠蠕动的损害。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根除后似乎与延迟的口盲转运时间无关,这表明这种改变可能是肢端肥大症的不可逆并发症,可能与植物性肠道疾病有关(Resmini, et al. 2119.)。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丁文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8092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