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定义和演变

已有 1264 次阅读 2021-2-20 12:18 |个人分类:医学知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定义和演变

1、有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定义和演变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一种发生在消化系统的疾病,但是与一系列健康问题有关,有多种肠道外症状的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英文有两种写法,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 或Small Bowel Bacteria Overgrowth(SBBO)。比较常用的是SIBO。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顾名思义就是指小肠内细菌数量增加,正常情况下,小肠的细菌数量很少,每毫升小肠液细菌培养不超过1,000个菌落形成单位,当小肠内细菌超过正常数量时,即认为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广义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还包括小肠细菌组成的改变和在小肠出现结肠型细菌。在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不仅包括了细菌,还包括了产甲烷菌在小肠的增长。到目前为止的文献,包括2017年发表的《基于氢和甲烷的胃肠道疾病呼气实验:北美共识Hydrogen and Methane-Based Breath Testing in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The North American Consensus)》(Rezaie, et al., 2017.)简称《北美共识》,都把小肠存在产甲烷菌并入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考虑到产甲烷菌不是细菌,2020年发表的《美国胃肠学会临床指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ACG Clinical Guideline: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Pimentel, et al., 2020.),简称《临床指南》把产甲烷菌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中分离出来,给以一个新的分类,提出了“肠道产甲烷菌过度生长”(intestinal methanogen overgrowth, IMO)这样一个新的名称。这个新的名称对甲烷不再局限于小肠,包括了整个肠道,同时也建议在今后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将不再推荐包括产甲烷菌。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以“肠道产甲烷菌过度生长”的文献发表。

考虑既往发表的文献都是把细菌和产甲烷菌一并研究,我们在本书仍然采用既往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概念,把小肠产甲烷菌一并纳入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描述。

2、微生物时代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思考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曾经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疾病,过去医生常常会把手术后的结构性障碍、硬皮病等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联系起来,那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肠易激综合征、药物、麻醉剂或老年患者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更缺少对肠道外症状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认识。

虽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这个名称并不是一种新的名称。在Pubmed检索可以看到早在1948年就有两篇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研究文章被Pubmed收纳。然而,直到最近十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健康和疾病的意义,并相继在有关胃肠道疾病的国际共识和指南中有专门的篇幅涉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北美共识》和《临床指南》的发表对推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研究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肠道微生态或肠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是近年来最热门和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既往的研究中,经常使用肠道菌群失衡这个名词代替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Pubmed上检索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尽管目前每年只有两位数的文章使用小肠细菌作为关键词被检索到,但是,在大量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关于的研究文章中,实际研究内容指的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美国自然医学专家Siebecker博士和Lewis博士共同撰写题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失衡的新名字”一文发表在《替代医学审查The Examiner of Alternative Medicine)》,指出在很多关于肠道菌群失衡的研究指的就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这篇文章的发表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理解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菌群失衡的关系,以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疾病的关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73037.html

上一篇:脑卒中和肠脑轴
下一篇:定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方法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