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fotainmen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fotainment I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博文

课堂教学的有机性和深度 精选

已有 6554 次阅读 2014-7-11 11:27 |个人分类:教学相长|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这两天改口译卷子改得头大,上来换换脑子,记录昨天参加人事处面试trigger我这些年来作为一线教师的许多反思。

昨天学校人事处让我去当新进教师英文授专业课试讲的评委,发现试讲者的授课基本反映了目前教学的一个比较严重问题,就是没有内在的衔接性和深度,缺乏启发性教学的理念。教学里面有一句很有名的话:Tell me, I forget, teach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learn. 昨天的试讲及我们平时大部分课堂都处于tell me的层次。

昨天几个试讲者都是管理专业的,本不是我专业范围内,但作为教学技能应该说不管那个学科都还是能看出个大概。三位试讲者在开始都提供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案例引入,以增加内容趣味性,但没有一个能结合具体讲的理论框架和概念进行分析,案例就这么一张好玩的图片就过去了。每一个我都问了,你能否结合你讲的理论和概念来分析一下你在开头提供的案例,但没有一个人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有的说,我会设计活动让学生分析这个案例,有的说我这个案例就是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分析,我知道他们没明白我的问题,我再坚持也没用,只好作罢。最后有一位MBA教师的应聘者,某个企业的总裁,四十分钟试讲时间竟然还没讲到他准备的ppt的一半,洋洋洒洒各种理论往ppt上贴,听的人云里雾里。最后总裁解释说,很久没回课堂,想讲的太多了。他几乎把学科的基本理论都回顾了一遍,其实没有任何意义。Less is more是我很推崇的教学里面的一个准则,不要试图在一堂课里把什么任务都完成了,当你什么都想教,什么都想作为重点来讲,那就是什么都教不了,什么重点都没有。应该集中在某一点延伸开来,比如集中管理学里面的某一个概念,然后案例,然后分析,然后延伸到其它的理论概念和案例,这样学生也有延伸的方向。40分钟塞20个概念,没人会觉得你作为老师知识渊博,只会让学生无聊、迷茫甚至崩溃。

当然这三位年轻试讲者都属于刚毕业没什么教学经验的年轻人,不懂得深入浅出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在以后的教学技能培训中应该是具有可塑性的。但我想他们的教学方式也反映了他们就是这样被教出来的,因为在没有经过任何教学培训的情况下,教学技能只能从我们自己的老师身上学习。我自己其实也是这样被教出来的。

教学深度问题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更明显,因为专业课有专业内容,怎么忽悠学生似乎都还能找到点能学的东西,而英语教学一旦没深度,就变成了娱乐为主,学习为辅的状态了。我05当老师以来听过不下五十位老师的课,发现身边真正有深度的教学的确不多。哪怕是我们英语界最高级别的外研社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比赛,选手们的语音语调和设计的课堂活动听起来都很高大上,但只要一深究课堂教学安排及各类炫眼活动的内在衔接性和教学目的深度都还是欠火候。

曾经帮同事准备各种教学比赛的课件,她们每一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看不出来,我问她们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按步骤来就是这样的,或者我看以前的参赛选手也是这样做的。这种停留在表层的程序式教学在我看来就比较欠缺深度。举个例子,一位参赛老师用了一个很好玩的video做warming up,然后讲课堂内容,然后布置作业,满足了课堂的三大基本元素。但warming up的video仅限于好玩,激起学生兴趣,跟课堂内容不衔接,用完就完了,就更不用说跟作业有关系了,然后作业呢,也是为了作业而作业,也看不出来跟当节课内容和技能的关系。咋一看去也没啥问题,但我总觉得如果warming up的video除了好玩之外,还能启发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跟教学重点相关,然后作业的任务设计是帮助学生强化重点并延伸,这样一个有机整体的效果会好很多。一个理想课堂应该是环环紧扣,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英文叫scaffold,到最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前面的所有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这个。

有时候看看各类教学比赛的评委提问,似乎也很少关注整个课堂有机整体性和教学深度的问题。深度不是内容难懂,而是引导学生从各个相应学科的视角着手对社会自然现象及行为进行层层渐进的剖析。

当然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是一堂课设计成有机整体就一定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总觉得,如果每位老师都能从我们对广面的关注转移到深度的关注,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在有深度的前提下拓展广度,教学效果应该有所改善。目前的很多教学都注重撒一地沙子,学生能捡几粒算几粒。能否转型到将沙子立起来,成为一个有模有样的立体结构让学生将整个框架都留在脑子里也能学会自己怎么立沙漠型呢?当我们把一门课的深度上出来的时候,学生会喜欢的,因为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那本能的对世界的好奇心,不管这份好奇心被无聊的课堂压抑了多久。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强迫自己无时无刻都去思考事情的内在衔接性以求深度是需要一定的自虐精神的,但一旦能从当中找到了乐趣就可以享受其中。

如何invovle学生也是一门大学问,这会先改卷子才是王道!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9982-810816.html

上一篇:谁给推荐两个比较好的STS的会议?
下一篇:千年论文修改中
收藏 IP: 113.108.166.*| 热度|

30 尤明庆 郑永军 张骥 乔中东 庞晓明 黄永义 孙瑜隆 许方杰 武夷山 王林平 李帅军 许勇军 李卓亭 刘畅 陈敬朴 王晓明 陈苏华 蒋永华 邵鹏 韦玉程 李宇斌 王春艳 邵艳军 刘全慧 吴斌 彭真明 鲍博 shenlu ctex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