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海良
考取研究生算不算就业,如果算就该涨工资了 精选
2013-1-6 09:31
阅读:19842
标签:研究生, 工资

考取研究生算不算就业,如果算就该涨工资了

喻海良,2013/1/6

今天即将结束又一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180万人参加考试,另外加上那些推荐保研的人,可能会超过200万之众。虽然没有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但觉得,如果好好考试了,大部份人都会考上好的学校的。记得我本科的时候,凡是真准备考研的同学均考上了研究生,在此,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结果。

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将有680万,其中,部分人选择国内攻读研究生,部分人选择出国攻读研究生。这个数量,保守估计,应该会超过60万(2012年国内研究生招生人数51万)。因而,很多学校的本科生毕业之后,继续攻读研究生了。特别是某些重点大学某些特殊专业,攻读研究生的比率可能超过80%。在这里,就给我们留下一个疑问,本科生在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的时候,把考研的这部分学生也算成就业人数,这和不合理?

如果不算成本科生就业率,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国内学校依旧实行档案制度。本科生考上研究生之后,他的档案从本科所在学校转移到研究生攻读学校。档案都被调走了,和本科所在学校没有关系。可以肯定一点,这个学生不算是“失业人口”。因而可被统计为就业人口。

如果算成本科生就业率,就有好几个问题了。

1)如果本科生考上研究生算成本科生“就业率”,那么,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已经是属于“工作状态”。我没有统计过本科生工作的最低收入,但应该肯定他们的收入要远远高于现在“研究生”的“待遇”了。所以,如果考取研究生算本科生就业率,现在我们就必须给研究生群体“涨工资”了。

2)如果本科生考上研究生属于就业,就没有道理让研究生支付学费。世界上哪有职工向工作单位交钱的。即使有,也属于保障金,最后还是要退还的。

3)如果研究生算成“就业”,那么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研究生学习的三年算不算工作经验呢?很显然,这样的经验不会被认为是工作经验的。

4)本科生毕业考上研究生,算成了就业率。而其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纳入研究生的失业率。很显然这样是不合理的。因为,很多时候,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仅仅看研究生期间的情况,还要考察几代。如果本科学校不好,找工作可能照样存在困难。这可能是现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导师优先选择本科学校好的原因之一。

因此,通过上面的分析,把本科生算成“就业”的不合理程度应该大一点。一个没有收入、不算工作经历的研究“学习期”,很难能算“就业”的。当然,在西欧,有部分国家把攻读博士学位算成是“工作”,有好的收入,有老师一样的休假制度,还可以勉强为之。现在我们的大学在招生数量与往年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联系起来。那么怎么样计算就业率才算合理呢?

首先,本科生考上研究生,不应该纳入就业率计算。但也不应该纳入失业率计算。可以考虑用沿用高中考大学的计算方式,升学率。

第二,找工作人数总数应该为本科毕业生总数减去考取研究生数量。即我们平常说得就业人数。因而,就业率计算,应该以这些剩余人数的中找到工作人数比就业人数。而不应该是找到工作人数和考取研究生人数比毕业生总人数。如果这样计算,很显然,现在的就业率被拉高了。

第三,现在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还存在一个比较大的不合理,不能够充分反映一个专业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在这里,建议各专业统计“换专业”率。这个主要是计算找工作人员转换从事其它行业的人员比率。

以某专业100个本科生为例,其中60个考取了研究生,36个找到了工作,其中24个选择了与这个专业毫不相干的其它行业, 4人没有找到工作。在这里,升学率应该为60%;工作率为90%;换专业率为60%。很显然,换专业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这个专业的市场需求情况。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喻海良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7889-65005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