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科学,怎么玩? 精选

已有 6538 次阅读 2011-9-2 08:09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

在科学网上开博看博评博数年,自然会比其他网站看到更多关于科学的话题。这其中自然不乏讲科学(科普与科学知识及成果介绍)、奖科学(对科学的高度评价)、将科学(专挑科学的毛病、让科学难堪的)、僵科学(僵化的科学主义风格)、匠科学(有工匠气息、偏技术的科学)的。除此之外,关于玩科学的话题,也时不时地被论及,例如,文双春老师昨天中午的一篇“玩科研是种境界,年轻人一时学不来”【1】,引起了大量的关注,俺在该文下面留下了一条评论,扬言会抽空写篇关于科学的“弯,玩,晚,腕”。今天早上买菜归来,还有点儿时间,就坐下来完成这个承诺。毫无疑问,这又将是一篇专门鼓捣撷英(谐音)的博文。

无论是您老主动地去“玩科学”,或者无奈地“被科学玩”,整个过程中都可能涉及到一些关键字:玩,弯,顽,晚,碗,腕,万,蔓。本文就是要从对这些发wan音的关键中梳理出“玩科学”的一些特征。

先说“玩”。既然已经抱定了“玩科学”的决心,那就应该用带有“玩”的心态去搞科学。关于这方面,文老师的博文【1】已有很深入的阐述,而且去年我也曾写过一篇“诺贝尔奖,你敢玩么?!”【2】,早上上班前的时间紧迫,本文不赘言了。

再说“弯”。从事过科学研究或者对真实的科学史有较多了解的人都知道,科学之路其实根本不是一番风顺的高速公路,而是像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一样,以一种曲折的道路前进或螺旋式的轨迹上升的,初入科学之门的年轻人,如果只想到了科学的好玩之处,却无视可能遇到的挫折、不得不走的回头路、必须完成的大量重复劳动,甚至每天感受到的都是“被科学玩”的痛苦,是不会真正玩好科学的。

继续说“顽”。“顽”是“顽强”的“顽”,在科学研究遇到如前所述的困难和挫折之时,需要顽强的坚持,才有可能成功。“顽”又是“顽皮”之“顽”,脑袋里鬼点子多、愿意动手鼓捣东西的那种“顽皮的孩子”,更适合去玩科学,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读书虫,在玩科学这见事上基本没戏!“顽”还是“顽固”的“顽”,科学的发展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顽固”的阻力,没有克服这种阻力的本事和意志,也是玩不好科学的。

接下去说“晚”。这年头,干啥都要“趁早”,神马都要“从娃娃抓起”,不但是足球、电脑、英语……,最近好像“生娃娃”都要“从娃娃抓起了”。在“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大背景之下,“玩科学”自然也要从娃娃抓起,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玩科学的兴趣和素养,“晚”了就不赶趟了。然而,现实有点儿令我们失望,真正能安心去玩科学的,除了求学阶段无忧无虑的学生,就是功成名就啥都不缺的晚年学者了。许多在创造力最强悍的中青年时期,却并不能够踏踏实实地“玩”科学。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职业科学工作者在这个阶段必须以科学为“碗”找口饭吃,此时如果由着自己的性子随便玩,饭碗就可能要被砸掉。

谁可以很安心地“玩”科学?答案是“腕”、“万”和“蔓”。“腕”是“大腕”的意思,这个风行中国近20年的词,应该不用我解释所有人都懂的。学术界的“大腕”,自然具有一切“大腕”的共通本质特征,甚至更有手腕(可理解为动手能力极强)也善于“掰腕子”(各种竞争或PK中取胜)。“大腕”有条件“玩”科学,是因为“万”——人家已经不差钱了,“大腕”的工资月收入早在万元以上,科研经费更是用千万甚至亿(关于科学之yi,以后可以专门撰文论述)来计算,在这种状态下“玩科学”,那是绝无后顾之忧的。“蔓”原是“藤蔓”之意,用在这里,表示的是学派谱系或者关系网。在有明确的学派谱系和强大的关系网的情况下,“玩科学”咋玩咋有理,倘若没有这些“蔓”,“玩科学”出来的成就很难被主流科学家认可,很多人因此被视为“民科”,其实毫不奇怪。若一定坚持要“玩”,得个搞笑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得真正的诺贝尔奖却基本没戏。

以上八个与“玩”发音相近的关键字分析下来,大家应该明白“科学”是怎么“玩”的了吧?!

参考:

【1】     文双春:玩科研是种境界,年轻人一时学不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2323&do=blog&id=481817

【2】          吕喆:诺贝尔奖,你敢玩儿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37006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482081.html

上一篇:饶式“费扼谱赖”可行否?
下一篇:“博士后”的“流”与“动”
收藏 IP: 221.212.176.*| 热度|

30 杨正瓴 刘用生 陈湘明 丛远新 刘洋 吴飞鹏 武夷山 诸葛淑媛 丁甜 文双春 李泳 黄武强 李学宽 张玉秀 方庆林 陈儒军 杨秀海 刘立 郭忠义 唐常杰 葛肖虹 陈安 蒋继平 张焱 贺泽龙 曾新林 xqhuang zhangboshi hjzxlmhjhy wuweikui

发表评论 评论 (3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