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会”当凌绝顶? 精选

已有 5401 次阅读 2011-8-1 18:48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会议, 组会, 汇报

   “小甜甜”同学(丁甜)最近非常给力,常有大作发表,在周排行榜上已位列“三甲”。今天,他的“一个导师逼走了两个学生”又置顶了。我仔细读了一遍这篇博文,读后感是本文标题那几个字和标点符号——“会”当凌绝顶?

必须声明,虽然鄙人的博文好不容易才拽出一句唐诗来,但是本文并不打算挤如“诗词雅集”栏目,而是拿它做幌子,继续搞我的“喆学”创作——撷英+拆字。

从丁甜兄的博文可以看出,这位导师太重视开会了,所以我说他是把“会”当成了最顶级最重要的事物,达到了“凌绝顶”的境界,而其他一切皆要为“会”让路。不幸的是,在一个课题组中,“会”真的有如此重要么?以前不好说,以后说不好。

“会”是什么?“会”字拆开来看就是“人云”,大概就是人说话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通常开会的时候总要有人说话,而且是不停地有人说。为了有话可说,特别是有新的话要说(陈词滥调说了还不如不说,不说也罢),事前总要做些准备,正式点儿的或者对即兴演说不够自信的演讲者,通常要事先打个草稿,然后修改N遍,为了达到一个好的效果,甚至还要在开会对着镜子自己练上几遍。非正式的或者很自信演讲者,多半也要事前预备个提纲,避免讲的时候发生严重“跑偏”或者犯原则性的错误。最牛的演讲者或会议参加者事前可以什么准备都不做,完全靠现场跟着感觉发挥,或者去总结以及演绎别人刚刚说过的话,悄悄观察了一下,发现很多领导都能做到这一点。

从这三种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会对哪种人最容易,对哪种人最艰难了。作为领导或者负责人,召集开会、组织开会、主持会议和总结发言是他们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开会可能带给他们的压力,但不是很大,因为他们有权宣布会议的开始和结束,能够决定会议到底要说什么、议什么。对于可以很超然地对待会议的那些人来说,会议产生的压力也不太大,因为他们本来就很善于应付这些会议,想说的话可以说,不想说的话也没人逼着他们说。最难受的是一些被要求参加会议并作报告的参加者,他们必须要参加会议,必须一丝不苟地准备讲稿(无论是那种形式的),并非常认真地作报告,丁甜博文中提到的被“逼走”的学生,其实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会议(包括课题组的组会)变成每天必做的功课,如果会议的地位至高无上(凌绝顶),为会议做准备必须占用大量本来可以用于学习、做实验和思考的时间,则很多学生确实会为此疲于奔命,几年下来,他们可能除了会开会以外,似乎再不大会其他的东西了,那可就真的“毁”了。会议如此,和会议相关的一对一的“会议”——汇报其实也差不多。

会议和汇报是师生或上下级交流的一个渠道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其作用毋庸置疑,课题组根据工作特点建立必要的组会制度和汇报制度是应该的,也能够对科研工作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如果会议太多,本来是“人云”的会将变成“云人”(晕人),使人如入云中,开会开得茫茫然不知所以然。那些没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会议和汇报往往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对讲述者和听众都是一种折磨。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研究者和生产者来讲,会议和汇报中交流的信息及其背后的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千万不要让每个人在将来回忆一段求学或者工作经历时,满脑子只记得“会议”呀!

 

 

【1】    丁甜:一个导师逼走了两个学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9391&do=blog&id=47069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470740.html

上一篇:高铁之“高”的不同意味(在《科学时报》发表)
下一篇:“全国百篇优博”、“非诚勿扰” 及“创新”
收藏 IP: 219.217.239.*| 热度|

32 曾新林 李学宽 刘立 汪梦雅 刘庆丰 文双春 陈湘明 曹建军 苗元华 赵明 刘钢 武夷山 刘晓瑭 曹广福 欧阳峰 逄焕东 丁甜 李宁 刘广明 王修慧 杨秀海 贺泽龙 吉宗威 陈儒军 王启云 徐耀 徐迎晓 蒋继平 余世锋 xqhuang dulizhi95 kaicn

发表评论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