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从“物理”到“悟理” 精选

已有 10097 次阅读 2010-12-30 07:10 |个人分类:科学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思考, 物理, 感悟, 观察, 悟理

前段时间被要求给本系的学生作一次“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因为自己本来就没多少“文化”,也时常为当下的“素质教育”所困惑,一时尚感觉有些不得要领。所幸的是后来到网上看看以前教授们的报告题目和内容简介,发现原来比较五花八门,倒没有一定之规,于是放心大胆地取了个“从‘物理’到‘悟理’”的标题,下面整了条“对科技、文化与社会的若干思考”的副标题就“匆忙上阵”了。
在我这个“学物理而没有搞物理,却不知不觉地用物理”的家伙(——物理学的落伍者)看来,如果能把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哪怕是最粗浅的那些)应用到我们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观察当中,都能找到很多独特的视点,用物理学训练出来的一些思想方法加以独立思考去细心感悟,也常常可以给我们带来独到的启示。这就是我所定义的“悟理学”——“广义的物理学”。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方法,我曾经在以前的一些博文构思和撰写中用过一些,以后还会继续运用。
这个“悟理学”“可以有”,是因为世界上的万物其实有其相通的道理,也就是有很多相似性,这是我们能够靠着自己的感悟能力,在不同学科门类领域之间进行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移植与利用的基础。当然,在这里我只说“相通”而不说“相同”,也是有原因的。如果说“相同”,就不免会有想偷懒的人拿一些原理和方法去直接地、生硬地推广应用,这种应用难免会产生“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效果。如果明了其间的“相通”之处,又清醒地认识到“通而不同”,才能让人更用心地观察,敏锐地洞悉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这样思考的结果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如果我们善于“悟理”,不但可以从周围的自然界和社会上学到很多知识,而且能够让我们变得更有想象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握“通而不同”这个基本原则,就可以让我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可炒作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398936.html

上一篇: “重要问题”是什么?
下一篇:高校里的“歧视”与“士气”
收藏 IP: .*| 热度|

25 李宇斌 刘俊明 武夷山 刘洋 张志东 诸葛淑媛 余世锋 任胜利 陈儒军 王号 毛培宏 丁甜 杨正瓴 张天翼 李学宽 侯成亚 李泳 曾庆平 武京治 李毅伟 姜洪洲 王孝养 罗汉江 yinglu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