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先有“大学”?还是先有“大学城”? 精选

已有 7127 次阅读 2010-6-26 13:31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城市, 教育产业化, 破产, 大学城

     先有大学?还是先有城?

     我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没水平!地球人都知道,大学的历史肯定远没有城市久远。所以一定是先有城市,后有大学。不过,如果我改问“先有大学?还是先有大学城?”答案就没那么简单了。“大学城”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或许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说到国外著名的大学城,如英国之牛津、剑桥,日本之筑波,是一种情况;说到中国最近10余年兴起的大学城,则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例如,牛津大学城“实际上是一个学院联合体,这些学院独成一体,或大或小,一个个风格相近又各有特色的建筑错落地分布在不算大的牛津市区,形成了商业区、居民区和学院混杂的局面。这也是大学城最大的特色———城市和大学合二为一。 ”“牛津培养出了几十个英国首相,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布莱尔、撒切尔夫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港督彭定康,还有很多国家的元首和王子,以及几十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有了这所久负盛名的大学,牛津这个没有惊人风景、城市也不大的城市吸引了世界众多人士的慕名来访。”“古雅、宁谧和纯朴,是牛津留给访古者最初印象。从伦敦到牛津这一段公路两旁的风光,充分显示出英国乡村的殷实与整洁。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农作物,尖顶、红瓦、白墙、黑色的木梁柱的农舍,错落点缀在远近。”【1】而我们中国新兴的这些“大学城”,也有学院、也有大学生,当然也不乏商业区和居民区,这些是相似的。不过,比起牛津之类的老牌儿大学城,也有不同的。

      咱们中国这些“年轻的”大学城应该是充分发挥了我们的“后发优势”,圈地面积更大、容纳的学院更多,而且修建得更阔绰,具体讲就是楼更高、门更大,里面的设施更加齐全(据说有一阵子宿舍都“酒店化”了)。咱的“大学城”也会吸引很多人来。不过来访者应该不是因为仰慕城中某大学的毕业生之丰功伟绩而来的观光旅游的,因为“大学城”太年轻,第一拨学生可能刚刚毕业甚至还没毕业,还出不了万众瞩目的“大人物”,这不奇怪。来访者可能是送孩子上学或者接孩子回家的学生家长,也可能来谈开发项目的“开发商”,希望借着教育产业化的机会捞上一大笔钱,无论这笔钱出自以后N多年的学生的学费,还是政府的买单,他们只要争到了项目都会揽入囊中。

      有了规划项目和蓝图,有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自然就有了不断建起的独立学院和XX大学的新校区的牌子,随后也有了带着稚气的80后或90后的大学生,他们从祖国各地四面八方来到这个被农田环绕的新兴“城市”——大学城,住进了散发着油漆味的崭新的宿舍,走进了很冷清的教室和图书馆,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在很多刚刚建立的学院中,面对着这些大学生的是或老或少的教师,老教师可能是发挥余热的退休教师,年轻的是刚刚研究生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他们来去匆匆,因为老教师们的家住在很远的市区,年轻教师也有太多要做的事情(读学位、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等);在校园里可能看不到多少学长,因此自然也就没有大学生当中的文化传承。在校园的内外,没有老牌大学校园里会有的专门经营教材、参考书和各类专业书籍出版社书店,却可能不乏流行文化的各种载体。这些就是先有“大学城”而后有“大学”的特点,总的看来就是一切都很“年轻”,似乎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之中,匆忙之间还都没完全准备好。

      中国的“大学城”们的未来会怎样?会出现让世人津津乐道的牛津剑桥类的大牌名校么?很遗憾,我个人不大看好大学城的前途,我想很多人也不会看好。例如,我刚刚看到了冯用军老师的一篇博文“大学城:史上最贵烂尾楼”(这篇博文也是受冯老师的博文启发所写,在此表示下感谢),文章似乎对大学城的前途看法更加悲观。思考这些大学城的未来,恐怕已经不是能否发展衍生出名校、培养出牛人的问题,而是在背负着巨额的债务、靠扩建扩招这种吹泡泡的方式筹措贷款假“发展”之名行“维持”之实的情况下,大学城面临的是能否存在下去,能挣扎多久的问题。

     大学城本该以大学为根本,凝聚尽可能多的学者和教育家,吸引八方有志向学的青年,充分发挥大学的学术传统、学科特色和文化底蕴,从而在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有大的建树,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产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大学城作为城市,首先本应是服务于大学的附属物,其次才是借助大学的名望和影响,得到世人的敬仰,吸引人们来此访问和观光游览,甚至居住。大学城本身或许能从中取得适当经济利益,但这应当是在XX大学城作为一个品牌的“无形资产”形成之后,而非之前。如果本末倒置,“大学城”恐怕只能昙花一现,很快凋亡或者异化掉。“大学城”既已如此,“教育产业化”理念亦然。

  

~~~~~~~~~~~~~~~~~~~~~~~~~~~~~~~~~~~~~~~~

参考:

【1】http://gy.youth.cn/zt/wm15/rc/tp/200908/t20090831_1008318.htm

【2】冯用军:大学城:史上最贵烂尾楼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894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338984.html

上一篇:我看《闯关东》(一)
下一篇:我看《闯关东》(二)
收藏 IP: .*| 热度|

23 武夷山 诸葛淑媛 向峥嵘 陈儒军 赵明 杨远帆 曾纪晴 王修慧 杨秀海 刘雯 盖鑫磊 吕乃基 苗元华 孔晓飞 李学宽 武京治 张少雄 丛远新 刘广明 朱新亮 吕秀齐 侯振宇 aichengzh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