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论“中学”之“中” 精选

已有 5754 次阅读 2010-5-13 00:05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学, 中庸, 学业, 承接, 考中

      前两天我曾经写了篇“论‘大学’之‘大’”【1】,分析了一下大学为啥叫“大学”。看到大家对此文还挺感兴趣之后,我来了精神,就又在下面的评论区发了条预告,扬言要再写篇“论‘中学’之‘中’”的博文,也算是后继有文,于是,今天我便动手写一下这篇博文。

      中学为啥叫“中学”?理由其实也有很多,最根本的是因为它处于小学和大学中间,学生论年龄论个头儿都是不大不小“中不溜儿”,所以叫中学生,中学生上学的学校自然也就叫中学了。——这段似乎全是废话!但同时却也是无可置疑的大实话。在我看来,中学的中,还可以有以下几层意思:

      是“中点”的中,中学是一个人求学生涯的中间点,处在在顺利通过了孩童启蒙学习阶段(小学)之后、准备进入专业化学习(大学)之前。按照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如果我们不考虑在学龄前在学前班的“抢跑式”早教(口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暂不考虑学业延伸到研究生阶段(再扩招也不是所有人都读研),现行体制的标准求学时间是16年,即6年小学+6年中学+4年大学。照这时间看,第8~9年时求学生涯的中点,而这个时间恰好是初中阶段;如果加上3年硕士和3年博士,总共22年,中点在11~12年,也恰好是高中阶段,所以说求学生涯的中点是中学是没有问题的。中学阶段起到了一个人学业的承接作用,接过了小学阶段的语文算术,开始更细致地分科学习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理科),以后会在这些课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延伸时,继续受更深更难的专业教育或应用性更强的职业教育。

      是方言中用以表达好的意思的那个“中”。“中学”就是要好好学,学生若不好好学就是不“中”的,就要被老师批评,被家长责罚。

      是“考中”的“中”。人在求学阶段,总有若干次比较重要的考试,这些考试当中最最重要的一次就是高中毕业的高考。每个高中生在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无疑都是考取自己心仪的大学,考上了,搁以前的话说就叫“考中”了,所以把中学叫成“中学”,也就是为了“考中”而“学”。高中阶段会为考中大学而学,初中阶段要为考上重点高中而学,目标端的是明确无比。

     是中庸、中规中矩的“中”。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学习切忌偏科,要很好地保持分数的基本平衡,在中考、高考这类重要考试中才不至于吃亏,所以不妨保持一个比较中庸的状态。更何况中学生们处在叛逆心理比较强的年龄段,如果教育上不中庸一点儿,搞得太偏激,就会让孩子们的性格变得很偏狭,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

     正常套路的解说告一段落,下面再用咱比较拿手的“拆字”和“撷英”来分析一下:

      从字形上看,“中”是“口”的中间加了一竖,这很像我们把食指竖在嘴的前面所做的那个动作——嘘,别出声。在中学里,大部分时候学生还真处在这种静悄悄的状态(至少20来年前我上中学时是这样),学生们被要求不能随便说话,在静默的条件下学习。其实,这一竖也很不简单,不但位置很正,而且划出来也是顶天立地的,甚至有几分“说一不二”的架势,但,这种“说一不二”的信心和态度是由谁向谁表达的了,是校长要求教师和学生呢?是老师要求学生呢?还是学生要求家长呢?还是嘴里说出来的只能是一个声音、写出来的就一个标准答案?

     从发音上看,“中”和“种”发音相近。真希望孩子们在青春年少之时,被“种”下知识的“种子”,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日后终有收获。“中”还和“重”有相近的发音,这个很好理解,看看中学生们背后重重的书包就明白了,中学生的负担甚至比大学生还重,几乎把“中学”搞成了“重学”。 

    

~~~~~~~~~~~~~~~~~~~~~~~~~~~~~~~~~~~~~~~~~~~~~

参考:

【1】吕喆:论“大学”之“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1314

 

本文修改后在《教育界》杂志上作为“卷首语”发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11635-323524.html

上一篇:杂说“千里马”
下一篇:年少几曾“工作狂”
收藏 IP: .*| 热度|

23 李宇斌 武夷山 杨学祥 张志东 刘玉平 诸葛淑媛 阎建民 陈儒军 曾纪晴 王修慧 杨秀海 黄富强 金小伟 陈永金 杨湘鄂 申瑞杰 张旭 鲍海飞 葛素红 唐常杰 徐耀阳 丛远新 ffy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