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建议]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考证与评选

已有 7305 次阅读 2019-8-25 14:29 |个人分类:各类科技猜想和建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辉煌, 中国, 古代科技, 考证, 评选

[建议]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考证与评选

  

   最近“称‘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中国古代没有实质上的创新’”与郑文锋(电子科技大学)老师很火。


https://www.weibo.com/cnrzgzs?is_hot=1

654ced53ly1g6b5vzkilvj20fw08c3zj.jpg

    

查了查资料,部分摘录如下:

(1)秦雪娇:

   “四大发明”并不能代表古代中国最重要、最主流的科技成就,但因近代特定时期的政治需要及西方学者的主张而形成了广为人知的概念,

   

(2)朱天纵:

   华觉明先生在《中国四大发明和中国二十四大发明评述》又新增蚕桑丝织、琢玉汉字、木结构营造技艺、青铜与生铁的冶铸、十进位值计数法、中式烹调、中医、漆艺、制瓷、漏刻、茶的栽培和培制、深井开凿技术、水运仪象台、珠算等。2017 年,由华觉明先生与冯立昇教授主编的《中国三十大发明》一书出版,里面又新增粟作、稻作、运河与船闸、犁与耧、水轮、马镫、曲蘖发酵、杂交水稻等。

   

(3)江晓原:

   北京的中国科技馆新馆,现在陈列的四大发明不再是我们教科书上的那四个了, 而是变成了丝绸、青铜、陶瓷、造纸印刷。

   “新四大发明A 组”:丝绸、中医药、雕版印刷、十进制计数。

   “新四大发明B 组”:陶瓷、珠算、纸币、阴阳合历。

以及:

(4)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

   中国自古以来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技术发明靠的是经验的积累,或许还有灵机一动;而科学发现则是建立在系统研究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有人说我们有四大发明。我告诉你,四大发明属于技术范畴,它不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跟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指南针,我们的先人只知道它很有用,迷不了路,找得着家。没有去研究磁场、磁力线,也不懂得导体切割磁力线时会产生电流,更推导不出麦克斯韦方程。比如火药,我们的先人只满足于它能爆炸的事实,只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而没有深入探讨它的化学和物理机理,所以才止步于黑色火药,没能研发出黄色炸药。有人说,我们祖先发明了火药,所以才有了后来工业和军事上用的炸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黄色炸药和黑色火药没什么关系。

  

网上的一些相关内容:

(1)搜狐,2019-06-14,中国古代为何没有科学?科学为何诞生在欧洲?

http://www.sohu.com/a/320594546_100191009

(2)专业抬杠,2019-01-09,别再胡说中国古代无科学

http://m.kdnet.net/share-13132598.html

      

   总体感觉,中国古代有“辉煌的古代科技”。所以,建议除了“四大发明”之外,我们要有证据地评选出“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事件。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评选“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重在实事求是。重质不重量,总量不超过100项。要最重要的科技成果。

   以上只是创意,“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名称与“不超过100项”数量,只是抛砖引玉,是开始,不是结论。

  

“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推荐(外行的中国人真傻的“抛砖引玉”版)

时间偏重文艺复兴之前,偏重对人类的文明促进作用,重视考古实物证据……

                

(1)丝绸,(2)茶叶,(3)中医药,(4)瓷器,(5)木工,(6)冶金,(7)算盘,(8)历法,(9)农具,(10)渔具,(11)车辆,(12)易经,(13)造船,(14)地理学,(15)数学/小数点,(16)物理/音乐,(17)天文学,(18)博物学,(19)造纸印刷,(20)度量衡,(21)火药,……


                

参考资料:

[1] 中央广播电台总台,中国之声,2019-08-25,侮辱四大发明算什么罪名?央广:拨乱反正有必要

https://www.weibo.com/cnrzgzs?is_hot=1

https://news.sina.cn/2019-08-25/detail-ihytcern3343474.d.html

[2] 光明网评论员,2019-08-25,光明网评论员:让“四大发明”争议回归学术

https://news.sina.cn/gn/2019-08-25/detail-ihytcern3356196.d.html

[3] 2019-08-25,“四大发明”不容质疑?别做那“坐井观天”的蛙

https://news.sina.cn/sh/2019-08-25/detail-ihytcern3380000.d.html

[4] 侠客岛,2019-08-23,老师贬低四大发明遭停课 侠客岛:是不是太过分?

https://news.sina.cn/gn/2019-08-23/detail-ihytcern3103313.d.html

[5] 知事,2019-08-22,高校老师称“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 遭停课两年

https://think.sina.cn/doc-ihytcern2622594.d.html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2013-08,中国科学院

http://www.cas.cn/zt/kjzt/zykjfmcz/

   然而,“四大发明”远不能全面概括我国古代先民的伟大科技创造。随着学界对世界文明史认识的不断深化,也随着国人对“创新”的热望,人们正在对中国人的创造力做出新的考量。学界与公众都非常关注中国人成就了哪些发明创造,李约瑟、华觉明等专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甚至还有争议。科技史学者总是希望在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视野下,总结国内外科技史、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古代发明创造做出审慎的学术判断,回应弘扬创造精神的社会需求。

[2] 从“三大发明”到“四大发明”——“四大发明”说的由来,朱天纵,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4-11。

[3] 史学素养:贵在无疑处有疑——以《四大发明》为例,秦雪娇,中学历史教学,2018-09-15。

[4] 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和思考,江晓原,科技导报,2012-01-18。

[5] 刘亚东,2018-06-24,刘亚东: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http://www.stdaily.com/shipin/kjwcp/2018-06/25/content_683925.shtml

http://news.southcn.com/china/content/2018-06/24/content_182334435.htm

https://finance.china.com/tech/13001906/20180624/32574677_all.html

http://www.news.zju.edu.cn/2018/0624/c782a818437/page.htm

   第一,缺乏科学武装。

   第二,缺乏工匠精神。

   第三,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

             

相关链接:

[1] 杨义先,2019-08-24,“四大发明”之冒死质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3322-1195067.html

[2] 陈安,2019-08-23,为什么到了研究生阶段还需要通识教育——也说电子科大的那一纸处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194950.html

[3] 王羽青,2019-08-24,电子科技大学事件有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83394-1195054.html

[4] 李侠,2019-08-23,电子科大被害惨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1194893.html

[5] 马军,2019-08-24,公共网络平台师生交流预防挖坑的思考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80-1195011.html

[6] 2019-08-26,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中国科学院,2016)清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5276.html

    “四大发明”远不能全面概括我国古代先民的伟大科技创造。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5146.html

上一篇:苹果树离开墙(北洋园):卡片机傻拍2019(141)
下一篇: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中国科学院,2016)清单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21 朱晓刚 曾杰 尤明庆 许培扬 代恒伟 吉培荣 刘炜 郑永军 刘钢 杨学祥 伍赛特 武夷山 张忆文 晏成和 韩玉芬 蒋新正 王勇 栗茂腾 姚远 李庆祥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